分享

食疗妙方|对抗寒冷,温中暖胃——姜汁软糖!

 为什么73 2022-01-21
原创 浅梦 大伦育儿说 2022-01-21 07:00

“大寒大寒,无风也寒”“过了大寒,又是一年”,又到了年终岁尾,我们也刚刚迎来了大寒节气,虽然大寒一过,我们又要开始一个新的轮回,但这个节气一般处于三九、四九的时段,恰恰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雪花飘飘,寒风瑟瑟,此时最容易着凉感冒了,而小朋友体质较弱,出门玩耍后也会小手、小脚冰凉,甚至打喷嚏、流鼻涕,此时我们要做的是及时帮他散寒暖身,春节在即,最热闹的节日可不能拖着生病的小身子度过呀!

那么驱寒暖身,大家会想到什么呢?是不是红糖和生姜?巧了,浅梦今天要用的也是这两样简单的食材!

图片

红糖——温暖脾胃中焦

《纲目》:"和中助脾,缓肝气。"

《医林纂要》:"暖胃,补脾,缓肝,去瘀,活血,润肠。"

红糖味甘,性温,入肝、脾、胃经,能够补中缓肝,活血和瘀。红糖是能够温暖脾胃中焦的,能够为身体带来温暖的力量。

图片

生姜——散寒解表

生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能够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

生姜味道辛辣,生姜煮水饮用,立刻能感到从体内生出一股热流,有微微发汗之感,所以在刚刚受寒着凉阶段,我们经常用生姜来散寒,像是可乐煮姜丝、生姜葱白红糖汤都是很好的办法。

那么,除了生姜,我们日常还会用到一种姜,叫干姜,生姜与干姜有何区别呢?干姜应该怎么用呢?在这里,我们简单做个介绍。

图片

干姜

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能够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干姜和生姜不同,生姜具有发汗之功,是外寒侵袭到体表时用的;干姜主要作用在里面,是一味温里的药物。在冬天,有时候孩子穿少了,会因受寒而肚子痛,这时候,家里如果有干姜粉,可以给孩子冲服一点,能起到暖中之功。当遇到受寒而腹痛、腹泻的情况,使用干姜更为合适。

说了这么多,浅梦现在就揭晓今日要制作的美味,那就是软糯Q弹的姜汁软糖!

姜汁软糖

图片

原料:

生姜500g、糯米粉150g、红糖150g

做法:

图片

1、生姜洗净,去皮,切薄片;

图片

2、把生姜片打成姜蓉,然后包纱布滤出姜汁;

图片

3、把糯米粉与姜汁按1:1比例混合成面糊;

图片

4、红糖中加入50g姜汁,加热溶解;

图片

5、将红糖浆倒入面糊,搅拌均匀;

图片

6、面糊倒入模具,上锅蒸30分钟;(面糊可以过下筛,会更细腻哦~)

图片

7、蒸好后脱模,撒熟糯米粉防粘,然后切一切就可以吃了;

这姜汁软糖,既有姜的辛辣,又有红糖的味甜,甜与辣相互碰撞、融合,入口没有那么冲,搭配糯米的弹软,口感反而很奇妙,几块软糖下肚,暖意在体内蔓延开来,我们可以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驱寒暖胃之力!

关于姜,又有两个经典的问题要解答一下啦!

“早吃姜,赛参汤”?

因为人在清晨之时,胃中之气有待升发,姜味辛性温,吃点姜可以健脾温胃,使全身变得温暖。另外,姜性热,正好助阳气上升,与身体此时阳气升发的趋势相符,所以说“早吃姜,赛参汤”是有一定道理的。

“晚吃姜,赛砒霜”?

受寒是不分时间的,晚上受寒了,当然要用温热发散的药物,姜能有效地驱除寒气,这时候用姜完全没毛病的。更准确的说,这个“晚”指的是睡前,姜能促进血液流通,如果睡前吃姜当然与自然规律相悖,所以,这个“晚吃姜,赛砒霜”的问题大家一定要辨证看待。

天气寒冷,做点姜汁软糖,既能暖身,又有助于驱寒,新年摆上餐桌也是一道不错的养生零食,这道软糖你喜欢吗?想不想尝尝它的味道呢?那么去准备下食材,动手制作一下吧!

文、编辑、动图|浅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