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山,上山,挖野菜

 胶东故事会 2022-01-22

3月20日,春分,恰逢周日,闲居于家。

午饭之后,坐沙发享窗外明媚春光,老娘遂问,上山挖野菜乎?

百无聊赖之际闻言,喜出望外曰:善矣。

挎起小篓,拿上小铲,奔东山去了。

前期准备要充分

上山挖野菜,一定要做好充分的事前准备。

首先是确认去哪儿挖。野菜喜阴不喜阳,阳光太过充足的时候,野菜往往也爱耷拉起脑袋,水分散失,口味欠佳。我跟老妈商量去东山阴去挖野菜,那块有因征地而不被耕种的土地,土质较为松软,水分充足,野菜长得肥而大,口感爽而佳。

其次是要瞅准时间。最好是在刚下完一场春雨之后去挖野菜,春雨之后,野菜会在一夜间飞长,满眼绿油油的野菜也如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取之不尽,挖之不竭。同时,春雨过后的泥土也更易挖动,省时又省力。

再次,就是准备好工具。小铲子是必不可少的,原则上用手“揪”也可以,但如果技术不好,很容易把野菜揪散架,所以小铲子对于技术不过关的我来说至关重要。另外,最好有一个小篓子用来装野菜,我家有一个从我奶奶就留下来的菜篓,每次挖野菜都能派上用场;当然,没有篓子也没关系,找个塑料带也是一样的,拎起来也更方便一些。

最后,就是做好防护措施。毕竟是山上挖野菜,穿上耐脏的衣服、涂点防蚊虫的花露水、抹点防晒霜对少女来说还是很重要的。我跟老妈去挖野菜,临行前,都换上一身运动装,方便行动有耐脏,还能防止被晒伤。

不懂就要问

说是挖野菜,其实那么多野菜我也只认识荠菜。

荠菜多呈深绿色,也有较嫩的鲜绿色,每次我认为挖到了“荠菜”,老妈就会幽幽的说:那是草。

虽然咱被嫌弃,但是咱不能气馁,一定要在挖草的路上越走越远。慢慢的,我挖荠菜的眼力渐长,荠菜多了草少了,老妈也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我看老妈的篓子里,不仅有荠菜,还有其他的野菜,山苜楂、苦菜、婆婆丁、蚂蚱菜等等。我也试着挖些别的野菜,递给老妈看,她大部分都是摇摇头说“不对”。

我再跑远一点,挖了一大堆回来,依旧不耻下问。老妈从中挑来挑去,说,有几棵是苦菜,其他的都是草。实践出真知,挖得越多,成功率越高,等我可以完全分辨野菜与草的区别时,老妈封我为“挖野菜小能手”。

野菜虽好,可不能贪嘴

野菜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新鲜野菜更是无污染、无添加,属于正宗绿色有机食品,健康又养生。

荠菜包饺子、包馄饨,山苜楂包包子,苦菜凉拌蘸面酱吃,都是绝好的美味。我最爱的便是荠菜馄饨,当天挖完野菜回家之后,我便央求老妈包了荠菜馄饨以飨口福。就着苦菜,吃着自己动手挖来的荠菜陷馄饨,嘴里是微苦的,心里却像抹了蜜。

但需要提醒的是,野菜虽好,可不能贪嘴,吃多也伤身。同样是在3月20日,《烟台大妈狂吃野菜 肠子成“菜团子”》一报道见诸烟台各媒体,可见,吃多了野菜也是有害的。另外,有些野菜长得相似,其实是有毒的,如果分辨不清那就糟糕了,《淮安一女子误食野菜中毒》《成都一家4人吃野菜中毒》《女子因野菜中毒,晒太阳后头脸发肿》这几篇新闻,也推荐大家瞅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