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宁发布“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

 临渊草堂 2022-01-22

近日,天宁区发布“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全区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城乡教育一体发展,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更好适配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育治理能力与现代化水平、教育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学校与家庭、社区联动机制进一步优化,人才招引、师资培养形成天宁品牌等,为2035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为进一步贯彻市“532”发展战略、区“3511”发展战略,落实“常有优学”总目标,更好地推进天宁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天宁教育的发展重点、主要任务和六大重点工程:


六大核心内容




坚定政治信仰,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实施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压紧压实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做好警示教育和日常监督。

丰富各类资源,推动教育优先发展

优化教育资源布局。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持续推进老城区学校改造,加快学前教育项目建设。

提升学校装备水平。加大教育教学设备、教室标准化建设、安防设施投入,中小学基本达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Ⅰ类标准,80%幼儿园达省幼儿园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Ⅰ类标准。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进一步向薄弱学校、薄弱环节和改革发展重难点问题倾斜,稳步增长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高于省定标准20%,用好树人教育基金会。

坚守公平优质,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发展普及普惠的学前教育。深入实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科学保教,课程游戏化区域推进覆盖率100%。增加2-3岁婴幼儿普惠性托育服务资源供给。

推进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深化集团化办学2.0,大力振兴乡村教育,确保符合相关入学政策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全吸纳,加快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进一步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

构建开放融通的终身教育。大力推广移动学习、体验式学习,完善“社区教育 ”模式,争创省级、市级社区教育特色品牌。充分发挥区老年大学的引领作用,推进各级老年大学资源共建共享。

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完善育人机制。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联盟建设工作,加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建设。

健全五育并举。探索五育融合新路径,加强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体系建设,每年开展2次视力筛查,全区100%儿童青少年建立视力健康电子档案。持续推进身心健康工程“STP”项目。

丰富学生生活。探索美育、劳育、食育系统化课程体系,建设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培育一批体育特色、艺术教育精品项目,支持学校开展科技教育。实施好“双减”和“5 2课后延时服务”,加强中小学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

深化改革创新,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聘请全国知名课程教学领域专家为引擎,打造区教师发展中心为核心的全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探索教育教学评价改革。构建政府、学校、家长、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加快“AI 大数据”智慧评价体系建设与研究。

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创新信息化项目申报制度,完成江苏省基础教育内涵发展推广和培育项目任务,初步建成“天宁教育公共服务大平台”。

提升专业素养,锻造教育人才队伍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形成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社会“五位一体”的师德师风监督网络。健全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和诚信承诺、失信惩戒机制。

完善教师队伍管理。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深化“区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健全中小学教师与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增长长效联动机制,统筹考虑学前教育教师工资待遇。

助推教师专业发展。深入实施“三名”工程,创新开展“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完善“五级梯队”优秀教师培养机制。持续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六大重点工程




1.“党建品牌引领先锋工程”。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红色教育星课堂”上线100期,“快乐志愿星课堂”开展200次,创成20个市级及以上“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品牌

2.“资源建设质量提升工程”。“十四五”期间,新建、改扩建学校40所,其中幼儿园20所、小学1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初中5所、高中1所。

3.“国家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创建工程”。提升学前教育保障水平,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100%以上,公办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达92%以上,省市优质幼儿园覆盖率达90%以上,创成国家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

4.“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程”。提升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加大教师交流轮岗力度,规范实施公民同招,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生师比达到中小学16.5:1、小学17.5:1,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定办学标准比例100%,创成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5.“优秀教育人才培养工程”。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招引教师350名左右,建设各级各类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培育站20个,引育特级教师3-5名、省市“四有”好教师团队8个、市“五级梯队”教师250名。

6.“内涵发展改革创新工程”。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全面落实“双减”工作。力争新增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5项,创成市“新优质学校”“主动发展示范校”8-10所,省、市级内涵建设项目30个。



本文作者丨四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