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战中的胜负是由什么决定的?武禹襄《十三势说略》集解(六)

 tjboyue 2022-01-23
文章图片1

武禹襄祖师

实战中的胜负是由什么决定的?

一一武禹襄《十三势说略》集解(六)

李新方

【原文】每一动,惟手先著力,随即松开。犹须贯串一气,不外起承转合。始而意动,既而劲动,转接要一线串成。

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勿使有缺陷处,勿使有凹凸处,勿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必至偏倚,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

凡此皆是意,不是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物将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

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有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穿,勿令丝毫间断。

文章图片2

李亦畬书武禹襄《十三势说略》

【解曰】武术实战,不论是军事斗争的实战,还是民间防身的实战,是切磋技艺的实战,还是竞技比赛的实战,都是会有胜负的,然而决定胜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有人说“当然是实力强的获胜嘛”!然而,无数事实证明,实力强的也不一定就能获胜,还有许多更为重要的因素,正如《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所指出:“既学艺,必试敌,切不可以胜负为愧为奇,当思何以胜之,何以败之,勉而久试”。经过“勉而久试”的人很可能成为一位不多见的高手,但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很难再复制出更多同自己一样的高手,因为经验是很难重复的。这里,祖师用科学方法揭示了其中的秘密:“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实战中的胜负,关键在于能否“得机得势”,得此秘诀,不再需要“勉而久试”的长期经验积累,而是“比试揣摩,有如科学家之实验”(《廉让堂太极拳谱·刋印先祖亦畬公太极拳谱缘起》),成为技击高手可以计日而成功矣。

“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是说要做到了“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才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实战情况下,进退转换恰到好处,牢牢掌握决定胜负的主动权。有关“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前文已经作了详细讲解,这里重点谈谈“得机得势”,先讲得势。“势,盛力权也”(《说文解字》),决定事物发展变化之主动权的状态实质。得势,得到和掌握决定事物发展变化的主动权,典出《荀子·非十二子》:“是圣人之不得势者也, 仲尼子弓是也……则圣人之得势者, 舜禹是也” 。又,《史记·货殖列传序》:“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武术实战也是同样的道理,要想获胜就必须得势。

文章图片3

《荀子》

谈到势,人们自然会想到常讲的“形势”,《汉书·艺文志》有“兵形势”十一家云:“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向,变化无常”,又《三国志·吴志·孙权传》:“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 。但实际上,形和势作为一对范畴,是两个不同的基本概念,形是力量和交战双方力量的对比,是客观条件,军事力量的强弱离不开整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同样任何先进的训练方法也不可能让一个瘦小之人成为大力士,而且并不是力量强就一定能够获胜,虽有很强的实力,还要善于发挥,“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孙子兵法·形篇》),对力量的发挥就是势,“勇怯势也,强弱形也”,“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孙子兵法·势篇》),作为军事家和技击家的任务主要在于求势,其中包括造势和任势两个方面。

势,现在一般称为态势,指的是实战中掌握主动权的状态实质,即“致人而不致于人”(《孙子兵法·虚实篇》)。造势,是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客观条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对敌方造成具有致命威慑力的险峻态势,而“兵无常势”(《孙子兵法·虚实篇》),这种态势往往是稍纵即逝的,在最有利的时间节点行动,并掌握主动的机关即为任势,这个最有利的时间节点和主动的机关就是机,机为任势之机,故决定实战之胜负的关键在于能否得机得势,《孙子兵法·势篇》对于势和机的关系,是这样描述的:“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彍弩,节如发机”,太极拳的战势特点就是势险而节短。

文章图片4

《孙子兵法》

十三势,就是在实战中掌握主动权的十三种状态实质,而十三势在运用中只是一个总势,即每个动作都是完整的十三势,虚实变化是在一个点上完成的,即实即虚,即虚即实,故曰势险而节短。十三势架即由十三势的因敌变化而构成的种种动作着势,走架打手即是造势和任势的实战训练。在进退转换过程中始终不失立身中正安舒之位,即为得势;每一动都不先不后,恰到好处,即为得机。在得机得势的条件下,四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做到的,具体方法是形随人动,力从人借,而势由我主,机由己发。据永年《太极传奇》一书记载,杨班侯对荷兰大力士铁木尔逢·多尔古,就是在得机得势条件下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清代晚期,有个荷兰大力士在北京天坛设'百日擂”,宣称如果百日内无人胜他,就证明中国人全是“东亚病夫”。此人名叫铁木尔逢·多尔古,蝉联多次世界拳击冠军,光着身子像个大白熊,金牌挂满了前胸,据称能单臂力举千斤,在美国一拳打倒两千斤的大黄牛,在印度双手推倒几十吨的大象,在意大利空手捉过活狮子……被洋人们称为世界拳王。又有瑞王、恭亲王、庆亲王等朝庭中实力人物,收了洋人贿赂,派清兵为他们的洋主子持枪护擂,还贴出榜文,规定中国人只许败,不许胜。连日来,输了的大多被洋人的拳头打死,占有明显优势的,不许你胜,都被清兵的枪弹射杀。所以,这个清庭的洋主子一连“胜”了九十七日,多尔古兴奋得口出狂言:“在中国,能赢我的人还没出生呢”!可见其实力之强。

文章图片5

河北永年县,太极拳圣地

京城的武林人士莫不心急如焚,于是董海川的弟子解铁槐等来到永年,请武禹襄的弟子杨班侯。此时,班侯已经五十六岁,多年前在北京得罪了洋人,被清庭陷害,关进了班房,凭藉一身功夫逃了出来,在家中深居简出,只跟着老和尚读些佛经,当然深知其中厉害,任凭怎么劝说,哪里肯出?解铁槐又去拜访李亦畬,李亦畬即命郝为真去请班侯,来家一起喝酒。酒过三巡,又谈起此事:“班候老弟进京打擂,实有不便,我打算亲自去会一会这个洋鬼子”!

班侯连忙起身:“师兄万万不可!您身着孝服上擂台,会让洋鬼子和洋奴才们耻笑的,中国真的没人了,连守孝的都搬出来了……”当时,李亦畬的母亲刚过世不到半个月。班侯接着说:“师兄放心,弟愿替兄辛苦一趟,如果败了,请兄再去不迟!”李亦畬又道:“满清鞑子正在借此机会,向他们的洋主子献媚取宠,我们拼了性命,这擂也要打”!班侯听罢激动不已,到院中拔刀砍一根槐树枝,跪地发誓:“上次发誓,金盆洗手,永不出山,今为国家破例一次,不打赢此擂,决不活着回来”!

实战中的势,是由敌我双方以及其他多方面力量构成的,只有充分考虑到可能影响胜负的全部因素,才能牢牢掌握实战的主动权,故李亦畬又向班侯面授机宜,并作了周密安排,以防班侯遭清庭暗算。待班侯等众英雄骑马来到北京天坛,见门口挂着“暂停三天”的免战牌。班侯心想,师兄真是料事如神,这些洋奴才是准备在旅店下手,就按李亦畬的安排,带着众人去了天津。李亦畬还命神弹子张杰的老先生,于开擂前一天半夜潜伏在树上,暗中保护班侯。此人是李亦畬早年救过的一位江湖朋友,百步开外,用弹弓打飞鸟,百发百中,在北京附近一家旅店当帐房先生,隐姓埋名多年。多尔古和那些洋奴才得到探子秘报,以为班侯等人还是怕了,就在百日擂的最后一天,又开擂了。这天日过三竿,仍然无人登上台,裁判员正要宣布“百日擂”结束,多尔古获胜之际,忽从大柏树上飞下一人,轻飘飘地落到擂台上,此人正是杨班侯。多尔古一时惊呆了,只得怨恨那几个王爷情报不准,没有把杨班侯提前除掉。

文章图片6

杨班侯在梅花桩上练太极拳

同“形势”一样,“时机”的时和机也是两个不同概念,时是发起进攻时间的先后,而机是反击最有利的时间节点和掌握主动的机关,故舍时而得机,后发而先至。班侯见多尔古迟迟不敢出招,便先示弱,多尔古见班侯步法已乱,暗自庆幸,原来中国拳师都是徒有虚名,便一记重拳打在班侯肚子上,但拳头已被粘住,撤不回去了,多尔古感到奇怪,从来没遇到这种打法。又一想,我这么大的力气还怕这个,便顶着班侯往前推,一直把班侯顶到擂台边上,正猛一用力之间,班侯不见了,四下寻找。

“我在这呢”!原来班侯早已转到多尔古身后,轻轻用了一点力,多尔古已经离开擂台,正在跌了下去。班侯心想,这么大的块头,如果掉下去,岂不要砸伤台下许多人,一伸手又把多尔古粘了回来。多尔古此时就像一条宠物狗,被班侯牵着东倒西歪,在台上跳醉舞,清兵想开枪,又怕误伤了他们的洋主子,台下的欢呼声如山崩海啸。多尔古如梦方醒,赶紧跪下,往胸前画十字:“中国人,大大的英雄,请饶我一命'!此时,一杆洋枪在暗中瞄准了班侯,郝为真在台下看得真切,忙喊“师叔注意暗”,“算”字还未出口,一个小石子打在那人手上,疼得“呀呀”怪叫,洋枪落地,正是神弹子张杰用弹弓打的。清兵一拥而上,杨班侯飞身上马,在各路英雄保护下全身而退,很快撤离北京。此例足以说明,决定实战之胜负的关键在于能否得机得势,在得机得势的条件下,四两拨千斤也是完全可能做到的,而“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孙子兵法·势篇》),更多奥妙,下面进一步展开。(待续)

文章图片7

《孙子兵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