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百二十三、手足冷

 仲景中医交流 2022-01-23

经方常见疾病治症:手足冷

导读

1、手足的温度来自血液流通。中医生经常问患者的一些问题,在很多人看来是很奇怪的、不着边际的,甚至是被嘲笑的。比如,你的脚是凉的还是温的?这可不是小问题!

【治病策略】

1感冒的时候手脚冷、身上怕冷,只是恶寒”,参见感冒条目。

2中医中的厥冷”是一种冰冷的感觉,除手足外,小臂、小腿也冷

3辩证:

1肝木不升:厥者,手足厥冷也。木陷阳亡,则手足厥拎。如下利之病,手足发厥,病即危险。(大温中下,迟则难救。)如无下利之病而厥者,或因气阻、痰塞、食停,气通、痰活、食消,厥即自愈。(理气顺痰,清滞调中。)

2心阳不足:

A病人手足冷、脉小无力,故用之壮心阳,心阳足则阳可入阴,亦可令月经来(奶水排出):生附子三钱(另包)  干姜三钱  炙甘草三钱-->四逆汤

B加护病房的危重病人,手脚冰冷,脉微细,需要大剂用当归四逆汤

3肾阳不升:

A寒者,足寒,背寒也,肾寒阳微,不能上升之故也。

B当病人有手脚冰冷的现象时,可以考虑当归四逆汤桂附八味丸肾气丸),但是当归四逆汤证的病人,大便应稍硬。

4脾阳不升:手足冷者,脾主四肢,脾阳陷败,不能达于四肢,故手足冷也。(温补中气,兼温肾气。)外感恶寒之冷,手足与身俱冷,乃自己觉冷,乃恶寒也。此则手足真冷,乃虚证也。

5痰滞:痰滞而阳气不通,手指亦冷,自己却不觉冷也。(调痰理气,阳气自通。)

6内热而厥:若内热而手足厥冷,当清内热。

7雷诺氏症、手指端冷:

A脉沉细标准少阴症,手足趾冰冷有雷诺氏症状,喜口含冰块,为真寒徦热,处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当归四逆散合方。

B雷诺氏症:当归四逆汤加重剂量,趾头指甲青紫色如冰箱拿出来的。西医当成免疫失调。

C雷诺氏症:真武汤水蛭、蜈蚣、全蝎

4用药:

1郭雍《伤寒补亡论》:“凡寒厥,手足逆冷烦躁的,不论其它余证,当先服吴茱萸汤;如手足厥冷不见烦躁者,当先与四物汤;如果手足厥冷而又下利,脉沉微不见者,则当急服通脉四逆汤。”

2下焦寒、下肢冷、双足冷:炮附子、 细辛、白芍、炙甘草

3手指冰, 额头热:龙骨、牡蛎→ 潜阳。

5其它:

1血糖高的人要多运动,严格控制血糖反而死亡率更高,一吃降血糖药,脚就冷。

2四肢厥逆,手脚冰冷,没有积水:四逆汤

3四肢厥逆,有积水,赤丸

【辩证诊断】

1手脚冰冷是心阳不足所造成的,几乎所有喜欢吃西药与维他命的妇女们都是四肢冰冷的  因为所有西药与营养剂都是会伤心的。

2太阴经无厥逆,而有手足自温。少阴经有寒厥,而无热厥。厥阴经有寒、热二厥。寒厥者,只寒而不热也。热厥者,由热而厥,由厥而热,热厥相因无休歇也。当辨阴阳浅深,以当归四逆、承气等汤施治可也。

3寒厥与热厥:

1凡病初起即厥者寒厥也,初起发热日久变厥者热厥也。

2热厥必烦躁口渴,恶热,小便短赤,大便或闭,或下利肠垢,脉必沉实有力。寒厥则不渴,必恶寒身痛,小便清长,或下利清谷,脉必沉细无力。

4冷手足者,脾主四肢,脾阳陷败,不能达于四肢,故手足冷也。(温补中气,兼温肾气。)外感恶寒之冷,手足与身俱冷,乃自己觉冷,乃恶寒也。此则手足真冷,乃虚证也。痰滞而阳气不通,手指亦冷,自己却不觉冷也。(调痰理气,阳气自通。)若内热而手足厥冷,当清内热,不在脾经不升之内。

5厥者,手足厥冷也。木陷阳亡,则手足厥拎。如下利之病,手足发厥,病即危险。(大温中下,迟则难救。)如无下利之病而厥者,或因气阻、痰塞、食停,气通、痰活、食消,厥即自愈。(理气顺痰,清滞调中。)内热而厥,不在肝木下陷之内。

6肾经不升遗利寒,尻疼不寐坐不定者,皆肾中阳微也。遗者,遗尿,遗粪,尿粪已下,不自知也。惟遗精则因木滞者多,因肾寒者少。利者,下利也。寒者,足寒,背寒也。不寐者,但欲寐而寐不着。尻疼者。尾脊骨痛也。坐不定者,脊骨无力,坐则欲倒也。(温补肾阳。)此皆肾寒阳微,不能上升之故也。

7心脏病发是有前兆的,像失眠,心口痛,大便不规则,脚冰冷,手指麻痹,呼吸短气等等都是。

8血糖高的人要多运动,严格控制血糖反而死亡率更高,一吃降血糖药,脚就冷

9手背凉:

1厥阴病,但脉细欲绝;

2少阳四逆证,弦而有力。

10脉微而厥寒厥脉滑而厥热厥。阳极似阴之证,全凭脉以辨之。然热厥必烦渴引饮,能食而大便难,乃为里有热也。

【辩证治则】

1全头痛:胃寒的时候也会头痛。病人会有胃不舒服,吃一点就饱了,手脚也一定是冰冷的。吴茱萸汤清上蠲痛汤

2吴茱萸汤:自觉冷气聚于心下,冲于胸胁、逆满、干呕、或吐涎沫,头项强痛,手足逆冷者,吴茱萸汤之证也。 故其腹状可见胸满、心下痞硬、胁下挛急(两章门之行上下挛急),右小腹结聚、按之疼痛等证。稍感冷,或天欲雨时,即感或腹满、或气上冲而颈项强、额头重、或头痛剧者,噫气吐涎,或平素吞酸,吐酸、嘈杂等。此皆下焦寒冷而致冲逆,不可误投解表之剂。

3上热下寒,上焦火热之盛,吐痰如泉涌,面赤喉痛,上身不欲盖衣,而下体冰凉,此上假热而下真寒也。下焦肾中水火俱耗尽真阴,而元阳无可居之地,于是上腾而作乱。 倘以寒药救之则愈炽,以补气药救之则反危。必须用八味肾气丸,大剂与服,加麦冬、五味,少救其肺金之气,下治而上自安。

1方用附子一个,熟地半斤,山茱萸四两,北五味一两,麦冬一两,茯苓三两,泽泻三两,丹皮三两,山药四两,肉桂一两,水十余碗,煎四碗。探凉与病患服之,二刻内四碗服尽,立刻安静,此病在上而下治之法也。

2熟地三两,山萸一两,车前子三钱。肉桂三钱,牛膝五钱,麦冬五钱,北五味三钱,水煎冷服,一剂即安。可佐六味汤也。

4、(1热厥:厥病,一时手足厥逆,痛不可忍。人以为手足四肢之风症也,不知乃心中热蒸,外不能泄,故四肢手足则寒,而胸腹皮热如火

厥症多是火病,厥之甚。则热之甚也。故舒其内热,而四肢手足自温矣。方中妙在用柴胡为君,用诸寒凉之药,直入心肝之内,又不凝滞于胸膈之间,盖柴胡能散半表半里之邪,又善疏泄郁闷之气。

A方用柴胡三钱,当归二钱,荆芥一钱,黄连二钱,炒栀子二钱,半夏一钱,枳壳一钱,水煎服。一剂即平,二剂即全愈。

B雷公治厥,方用白芍一两,炒栀子三钱,陈皮一钱,柴胡一钱,天花粉二钱,水煎服。治热厥最妙,以其入肝而平木也。妙。

2寒厥:厥症虽多是火,然亦有非火而亦厥者,乃直中阴经也。阴寒直入于肾宫,则必挟肾水上犯心君之火。

方用人参三钱,白术一两,附子一钱,肉桂一钱,吴茱萸一钱,水煎服。一剂即愈。

3热厥、寒厥的辩证

A始发热,渐至壮热,而后厥者,为热厥;始不发热,而厥者。为寒厥

B热厥,手足虽寒,而不青紫,饮水不吐,熨火则腹必加痛是也;寒厥手足必青,饮水必吐,腹必痛,喜火熨之。

5郭雍《伤寒补亡论》:“凡寒厥,手足逆冷烦躁的,不论其它余证,当先服吴茱萸汤;如手足厥冷不见烦躁者,当先与四物汤;如果手足厥冷而又下利,脉沉微不见者,则当急服通脉四逆汤。”

6当病人有手脚冰冷的现象时,可以考虑当归四逆汤桂附八味丸肾气丸),但是当归四逆汤证的病人,大便应稍硬。

7唐祖宣经验:临床常以附子汤加减治疗外周血管疾病,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栓塞、雷诺氏病及冻疮见手足寒和脉沉之证者。雷诺氏病加水蛭、蜈蚣、全蝎;栓塞性病变加水蛭、桃仁、红花;年老体弱酌加当归、黄芪;肢寒甚加细辛、桂枝。

8晚上睡觉脚冰冷当归四逆汤

9肾中下寒之剧,则龙雷之火不能下藏于至阴之中,势必直冲而上,至于咽喉,往往上热之极而下身反畏寒,两足如冰者有之。徜以为热,而投以芩、连、栀、柏之类,则火焰愈炽,苟用人参同附子、桂、姜之类以从治之,则火自退藏,消归乌有矣。

10、(1左侧脐旁天枢穴处挛急疼痛者,又似当归芍药散当归建中汤之证。

2右侧小腹腰间聚结、手足冷、脉细无力者,当归四逆汤之证。

3腹皮拘挛,似桂枝加芍药汤小建中汤之腹证。

11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6克 炮附子9克 细辛6克):发烧、咳嗽、喉咙痛、鼻病、无汗、口不渴、怕冷、四肢冰冷、疲累(少阴寒咳)

12、(1四肢厥逆,手脚冰冷,没有积水:四逆汤

2四肢厥逆,有积水,赤丸

13、(1雷诺氏症:当归四逆汤加重剂量,趾头指甲青紫色如冰箱拿出来的。西医当成免疫失调。

2雷诺氏症:真武汤加加水蛭、蜈蚣、全蝎。

3脉沉细标准少阴症,手足趾冰冷有雷诺氏症状,喜口含冰块,为真寒徦热,处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当归芍药散合方。

14、(1下焦寒、下肢冷、双足冷:炮附子、 细辛、白芍、炙甘草

2手指冰, 额头热:龙骨、牡蛎→ 潜阳

3病人手足冷、脉小无力,故用之壮心阳,心阳足则阳可入阴,亦可令月经来(奶水排出):生附子三钱(另包干姜三钱 炙甘草三钱-->四逆汤

15加护病房的危重病人,手脚冰冷,脉微细,需要大剂用当归四逆汤

16少阳阳气郁闭不达于四末,也会怕冷、手脚凉,但是舌两边红、脉玄而有力。这样的患者用附片不会见效:

1舌苔薄白:四逆散

2舌苔厚腻:龙胆泻肝汤

17手背凉,就是四逆,是附子证或者吴茱萸证。摸手心,如手心潮,排除阳明证,就是桂枝证

18手心潮、手背凉,少阴经就用桂枝加附子汤,如果到了厥阴经用桂枝配吴茱萸,那就是温经汤。另外厥阴症时患者唇口干燥开裂。

19四肢手足则寒,而胸腹皮热如火方用:柴胡三钱、当归二钱、荆芥一钱、黄连二钱、炒栀子二钱、半夏一钱、枳壳一钱,水煎服,二剂愈。

20甘草干姜汤加附子则为四逆汤,加人参、白术则为人参汤。无论四逆汤,还是人参汤,均可考虑用于多尿和足冷的状态。

21、神志昏迷有在阳明和心包之分,在心包,可用安宫牛黄丸治心开窍,在阳明必有便秘、脉大、苔黄等腑实之证,尽管是四肢厥冷的体厥,用大承气汤。

【辩证比较】

1人参汤证兼自利呕逆,手足厥冷,拘急,或心腹绞痛者,加附子。即所谓附子理中汤

2、(1少阴初症:脉微细、但欲寐,或手足寒、背恶寒,但必有下焦虚寒之症;

2少阴病的下利时痛、便脓血属中下二焦病;

3少阴的咽痛、胸满心烦皆由下焦虚寒而气血上迫所致,肚脐旁少腹为腹诊之本。

3、(1甘草干姜汤厥逆、口干;唾涎沫、尿频、遗尿、手足冷等。

2甘草干姜汤加茯苓、白术则为甘姜苓术汤肾着汤),以从腰至脚重度发凉、尿频而量多为应用指征。

3甘草干姜汤加白术、人参则为人参汤,用于具有食欲不振、食后胃胀满、口中唾液积聚、尿频而量多、大便软溏等症状,而有手足冷者。

4、(1凡下部之冷专在腰者,湿在中焦,腰部用茯苓白朮,所以带脉证,就是腰酸,下针下足临泣,处方就用肾着汤治之。一般性的用生姜,寒比较盛的用干姜。

2在脚者,用芍药甘草附子汤治之。所以单痛在脚部的用芍药甘草附子汤就可以了。

3平时因为脚冷要喜欢穿袜子睡觉的人,都可以用芍药甘草附子汤

5手足冰冷,或数厥逆,身战畏寒,假寒真寒者,何以辨之?

1假寒之症,手足冰冷,或有时温和,厥逆身战,亦不太甚,有时而安,然有时而发搐;

2真寒之症,手足寒久不回,色变青紫,身战不已,口噤出声而不可禁也。方用附子三钱,肉桂一钱,干姜一钱,白术五钱,人参一两,急救之。附、桂、干姜祛逐其寒邪。

6少阴处方:

1四逆汤:手脚冰冷了,肠胃里面的热能没有办法达到四肢,中阳不振,脾胃的功能不好,舌苔白白的,里寒很盛;

2附子汤:表里皆寒且虚、阳不足,所以附子汤可以补阳的不足;如果是表寒里虚,但是阳气很足用小青龙汤

3白通汤:是阴盛在下、虚阳在上,上下不通达,所以少阴证下利的时候,因为里寒太盛了,上焦的心阳没有办法往下走,变成上热下寒,造成不断的下利。

4通脉四逆汤,就是阴盛于内,阳隔于外,摸病人微发热,可是舌苔伸出来全部是白的,就是表热里寒,脉很微细,很危险了。通脉四逆汤打通全身血脉。通脉就是通达内外。

5通脉四逆汤和四逆汤的区别,病人的脉都是微细的,但是四逆汤只胃阳虚而已,所以四逆汤的病人手脚冰冷,通脉四逆汤的病人手脚热的,但是脉都快没了

6所以上下不能通的时候用白通汤,全身都虚寒的时候靠附子汤,内外阴阳不能协和的时候用通脉四逆汤

7心中疼热:

1栀子豉汤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侬,饥不能食,但头汗出。栀子豉汤仅为心中疼热,邪气郁结,而无水气,且无虚寒之候。

2大陷胸汤结胸心中懊侬

3厥阴症心中疼热,饥不欲食四肢厥逆

8、(1因吐利而手足厥冷,冲逆而烦躁欲死,是下焦之寒上逆而犯中焦,故吐利并作,吐利后之烦躁当为气逆所致。治以吴茱萸汤温中降逆气。

2此方与四逆汤证相似,四逆汤主缓急迫,吴茱萸汤主降其逆气。

9吴茱萸汤四逆汤证,都有呕吐、手足厥冷

1四逆汤证,有吐利而元气飞越,手足厥冷,烦躁为元阳之气(元气之根本)欲脱之故,手足之厥冷有自下焦冷起之倾向,指之里冷起。且腹软而心下无阻塞也。

2吴茱萸汤,虽云手足厥冷,然不恶冷,且由手指之表冷起。必有心下痞塞而烦躁者,而且因痞塞气血往来受阻,以致手足厥冷。

3此证,若粘汗出,而阳脱者,非附子不治。若有薄汗者,则宜吴茱萸汤

10、1太阴病,手足自温,比如胃凉、肚子冷,在太阴经的可用甘草干姜汤,加党参、白术即理中汤;

2如果伴有手脚凉,就加附子,成了少阴经附子理中汤

3如果脉再弦细、摸得不清楚,就加丁香、花椒等,就是厥阴经丁附理中汤

【经典回顾】 

1、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鞕,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者,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

2、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

3、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谵语;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厥冷,遗尿;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4、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5、少阴病,吐剧,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6、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7、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饮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急温之,宜四逆汤。

8、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9、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结胸,小腹满,按之痛者,此冷结在膀胱关元也。

10、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

11、伤寒脉促,手足厥逆者,可灸之。

12、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13、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

14、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15、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

16、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晬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

17、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其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

18、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渴,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

19、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津出,手足厥冷,其脉沉弦者,大乌头煎主之。

20、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

21、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桂苓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

22、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营卫不利;营卫不利,则腹满胁鸣,相逐气转,膀胱营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矢气,虚则遗尿,名曰气分。

23、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

24、夫六府气绝于外者,手足寒,上气,脚缩;五藏气绝于内者,利不禁,下甚者,手足不仁。

25、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

26、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睟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