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不只是汉民族热爱,少数民族也有优秀的书法家——康里子山

 yangsuorong 2022-01-23

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的标志之一,自汉代起,中国文字就称为汉字,主要为汉民族使用,中国书法自甲骨文开始就已经产生了,中国书法史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中国文字史,书法的传承不只是汉民族的义务,少数民族也涌现了很多优秀的书法家,比如元代的康里子山。

康里巎巎(náo1295年~1345年),字子山,号正斋、恕叟,蒙古族(康里部),曾任礼部尚书、奎章阁大学士。元代著名书法家,博通群书,书法与赵子昂、鲜于枢、邓文原齐名,世称“北巎南赵”。他的书法成就主要在行草,代表作有《谪龙说卷》。

康里子山擅楷、行、草等书体,楷书师法虞世南、欧阳询,用笔劲健清润,意态飞动,而无世俗气。行书师法钟繇、王羲之,行笔迅速,刚劲遒媚,独具神韵。其中又以草书成就最高。其草书首先让人感到的是草法的娴熟与流畅,字写得爽利干脆,用笔速度较快,流畅是一种特殊的美,流畅而不浮滑,更显出康字的深厚功底。

康里子山练习书法很刻苦,“每日坐衙罢,写一千字才进膳”,自谓“一日可写三万字,未尝以力倦而辍笔”,其刻苦已超过老师赵子昂日写万字的记录了。康里子早年曾是赵子昂下属,并有幸得其亲授,耳濡目染,书法立意自然高远。康里子山与赵子昂的书法复古思想、审美志趣是一脉相承的,但他学习并非亦步亦趋,而是在学赵的基础上,又追魏晋古法,以古韵书己意,再添入北地男人具有的刚毅之质,最终形成独树一帜是书风。他对元代草书的发展与贡献甚至超过了其老师赵子昂。

【后人评说】

元史记载康里子山的书法曰:“善真行草书,识者谓得晋人笔意,单牍片纸人争宝之,不啻金玉”。

明代解缙说:“子山书如雄剑倚天,长虹驾海”。

《书史会要》认为“正书师虞永兴,行草师钟太傅、王右军。笔画遒媚,转析圆劲”。

在元代少数民族书法家中,康里子山是最耀眼的一位,在元代,康里子山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的杰出书法家特立于书坛,他的书法地位仅次于赵子昂。在书法方面,康里子山有着众多的学生,比如王余庆、金哈剌、陈达、王桂、詹希元等。他的书法对元末明初的书坛产生过很大影响。宋濂、宋克、解缙以及后来的文征明,都不同程度地吸收了他书法的长处。幼年时康里子山在皇家图书馆受过充分的汉文化教育,后来做过文宗和顺帝的老师,他还是个廉洁、正直的大臣,深得帝王的器重。51岁去世时,死后却因清贫而“几无以为殓”。做人做书至此,亦是人中圣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