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上课堂 | 习作五《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浅酌低吟1 2022-01-24

阿雷按

《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教学实录

执教:郭学萍  记录:阿雷

板块一:课前观察,完成记录单
秋天到了,树叶飘落,燕子南飞……如果认真观察,你一定会有很多新发现。请你利用这个双休日,观察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动物、植物、静物、景物……)或一处场景。要求:
1.观察要细致;
2.运用“五觉法”(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3.注意事物变化;
4.填写“观察记录单”;
5.拍下观察对象照片。
图片

观课:这个表格是在课前完成的。吴勇老师说过习作课实际上就是支架课,好的支架一定能够帮助孩子们去写。这个表格很简单,就是引导孩子们运用“五感法”去观察,当孩子们去填写这个表格的时候,不知不觉就走上了细致的观察之路。

板块二:纵览记录单,感受“缤纷”

1、展示课前观察记录单全貌,了解到本次观察的对象包括:植物、动物、风景、场景……感受世界的“缤纷”。
图片
图片
师:这些就构成了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观课:开课之初,分类出示孩子们填写好的观察表格,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所有孩子们的目光。让这堂课有了“诗意”的开始。

板块三:聚焦植物,体会观察的细致

1.猜谜导入“芝麻”,请观察者上台汇报观察记录单上的内容。

图片

图片

(1)学生讲述。

(2)学生拿着芝麻实物进行讲述。

2.提出本次习作的观察要求,对照评价。

①观察时要细致一些。

②观察时不仅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可以用手摸,用鼻子闻,有时还可以尝一尝。

③观察时要注意事物的变化。

图片

3.生评价展示者的观察日记。

4.师小结板书:观察仔细、想象丰富。

5.学会把观察表中的内容变成一个片段。

(1)有什么办法?加上适当的连接词。
(2)师生合作读。(红色字体是教师加上的内容)
图片

观课:有时候孩子不知道写,并不是写作内容的匮乏,而是转化到“写”的过程遇到了困难。这个表格再一次发挥了重要作用,只要加上一些连接词,就能变成一篇好文章。而同伴的文章更加具有示范性和引导性。


板块四:聚焦动物,感受变化的趣味

1.聚焦实物“鹦鹉”,请它的小主人上台汇报交流。
图片
图片
2.指导学生互评,感受“玄凤”的呆萌。
写出了“玄凤”的变化,和呆萌。(板书:写出变化)
3.如果已经学过这个习作单元中前面的课文和习作例文,就可以充分运用课文和例文,感受动物的动态、变化之趣。

观课:又一次出示学生的范文,在引导学生评价的过程中,得出好文章是需要写出变化的。看到这,佩服长辫子老师的慧心,在生成性的学习活动中有效地落实了课堂目标。


板块五:聚焦场景,理解点面的结合

1.观看学校操场午饭后活动场景视频片段。
2.请一位同学朗读自己的场景观察记录,其余同学现场评价,感受文中两处“点”描写的精彩。
图片
3.总结:点和点加在一起,就变成了——面。在记录场景的时候就要注意“点面结合”。(板书:点面结合)

观课:“点面结合”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会不会有点难?这是我看课时的思考,但是长辫子老师没有过多地去讲解什么叫“点面结合”,仅运用了学生习作的“例子”让学生直观感悟。也许也是因为学生不自觉地用到了,所以提炼了这样的方法,让他们自觉地运用。


板块六:即兴练笔,完善观察记录单

1.出示即兴练笔要求:
①尝试用“添”“改”“减”“补”等方式,把观察表中的记录内容,变成一个习作片段。
②在观察的基础上,增加想象的内容,让笔下的事物“动”起来,“活”起来,“趣”起来。
 ③时间8分钟。
图片
2.教师巡视,随机指导。

观课:佩服这个班孩子的素质,规定了“8分钟”,实际上5分钟左右就修改完成了。我相信是平常指导得到位,孩子们表达的欲望和能力才很充分。这也提醒我,要引导孩子们多读多写,仅靠单元习作培养孩子们的写作能力是不行的。


板块七:增加封面封底,“变”出一本书

1.收集全班同学“作品”。

师:作为一本书,还需要什么?

2.增加封面、封底。

3.标上定价,“变”出秋天的书。分成“植物篇”“动物篇”“场景篇”。

图片

观课:把习作编成“书”,孩子们还会不喜欢习作吗?


板块八:习作为例,感受变化

1.选择一篇“低基础”学生习作,全班讲评。
2.强调:评价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到他(她)在一节课中的变化与成长。
图片
生1:我觉得跟原来比,好了那么一点,写得更细致了。第一句话非常得生动,很形象。
师:有不同的意见吗?把黄色换个词就更好了。
生:换成“金色”。
师:因为金色不仅有“黄”的意思,还有闪闪发光的感觉。
生2:我觉得第二句只是简单地写了一下。
师:那你给他补充一下,怎么更细致?
生2:好像是稻穗们和风婆婆在说悄悄话。
生3:我补充评价一下。“风吹动稻田的声音”到底好听在哪里她没有写出来。
师:那你说一说怎么写。
生补充:好像在和风婆婆说话呢。
生3:“稻子好软啊......”
师:稻子本身是软的吗?不是稻子软,是稻子的杆?
生:稻谷成熟了,把杆子压弯了。
师:对呀,所以这一句讲得不够准确,你帮她改一下。
生:风一吹,稻秆就弯下了腰,谷粒很饱满,沉甸甸的。
师:稻子是这个秋天最沉甸甸的喜悦。因为这是秋天,稻谷丰收的季节。
师:她根据观察表格加了一些词:瞧、听、贴近一闻、一摸,就是用到了五觉。
3.总结:植物在变化,动物在变化,景物在变化,场景在变化,世界上的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我们每一位同学也在变化。

观课:个人觉得第七版块和第八板块可以调换一下顺序,逻辑上会更清晰一点。“发展的眼光”既是一种评价方法,也是一种鼓励,也契合了这个世界的发展逻辑。一个字,妙!


板块九:走出秋天的书,走向缤纷世界

1.由秋天的书,延伸到春天的书、夏天的书、秋天的书、冬天的书。
2.小组合作:丰富书中的内容,总结四季的书。
图片
3.希望灵感的小雪花,能够飘出语文课本,飘出语文课堂,飘出一本一本书的局限,到更辽阔的世界中去发现它的缤纷。

观课:语文老师应该树立一种大语文观,让语文学习不仅仅发生在课堂上,要不断地把孩子的视野引向课外,引向生活,超越学科的边界,孩子的学习发展会有更大的可能。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