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自己骗自己“接受孩子的平凡”

 速读速记 2022-01-24

大家都知道“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这句话,说的是孔子的教学成果。

因为我也做教育培训的原因,所以一直猜测,即使孔圣人这么伟大的人物,读书人的先师,也只能做到3000人出72位贤者,还不到3%的比例,这已经很厉害了(虽然大多数人也不知道那72个人都是谁),我们培养孩子的成材率也不算低。

最近,看到王东岳解读孔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的观点挺有意思。

大概意思是说,古代读书分为入室弟子(可以进入老师房内的弟子)、登堂弟子(可以进厅堂的弟子)还有及门弟子(在厅堂外门边站着的弟子)三种。

一般入室弟子是一直有资格陪伴左右的,有事找登堂弟子,会让入室弟子去大堂叫,找及门弟子呢,会让登堂弟子去叫,一层一层的,叫爱有等差,尊卑有序。

那个时代呢,普通人书读得再好也是没用的,因为出身不行,也做不了官,也没什么社会地位。所以,孔子根据自己学生的出身、才智不同,传授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

普通弟子,传授的是丧葬祭祀技艺,又因为是孔子把这套文化做成理论化、系统化的,以至于,没有别人比孔子更懂这些,所以孔子的学团就成了当时最大的丧葬公司,甚至发展到了,没有他们,都不知道怎么丧葬的事情发生。

至于那些贵族弟子,则是传授了更多教化天下、政治、文化、制度、军事等内容,好让大家克己复礼,恢复周礼。

流传最广泛的那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原本的意思根本不是时常复习一下学过的知识,读过的书,不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

而是学会了就去实习一下,不也是一很开心的事吗?

说远了,继续说3000弟子72贤人。

看了上面的基本概况介绍,是不是你就清楚了,实际上72贤人指的是72个贵族弟子,当然,也许不止72个。

今天,为啥说这些呢?

如果你经常看我分享的内容,你也许会还能感觉的出来,因为做教培的原因,思考的最多的是怎样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孩子,所以我一直有苦恼解决不掉,人跟人的先天差距其实还挺大的,这个挺大指的是一少部分人和大多数人,真的有天才,这是普通人拍马也赶不上的。

后天呢?

后天差距也没见有多小,有些人一出生就是别人几辈子无法企及的高度。

就像洪晃一样,毛主席特批她家住在史家胡同51号,上世纪八十年代刚回国年薪就已经达到了十几万美元,至于圈内陆位,妥妥的名媛公主。

有人就说了,你说这些有什么用?跟咱也没关系啊。

对,看人家,出身好,还有才,长得还好看,是不是怎么想怎么气啊。

那咱比点不如自己的吧。

昨天,分享到了群里一段话:

当我们不再注意到别人的缺憾,我们才能消除自卑;只有我们不再居高临下,我们才变得自信。

看来比点不如自己的也行不通。

作为整天跟孩子们打交道的人来说,你自然更容易看出来哪些孩子更容易变得优秀,哪些会艰难一点。

有时候,总是控制不住想主动帮一下,结果也并不是很好,为啥呢?

很多次我都会问自己这个问题。

有时候,我在想,比我聪明十倍的XXX会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比我仁义十倍的XXX会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

那作为佛陀或者上帝,?他们又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估计神是不会有人的苦恼的,有的话他就不是神了,天亦有情天亦老嘛。

所以,尊重每个人的生命轨迹才是正途。

但是呢,在尊重的同时,我们还是要不断地向周围散发信号,我们能提供这些支持。

早上,又给小明灌输,你至少要读个博士之类的话,小明说,老爹,你这样说让我很不得劲儿,我知道我的未来很重要,但是那是我的事,你总这样说说明你很没底气啊。

我心说,敢情没底气,你要考全校第一,我还担心吗?

就是考个班级第一我也不担心了。

但是,这话能跟小明直说嘛,不能,这就是我的担心,跟他没关系。

再分享一段我的学习内容:

家长不要去“接受孩子的平凡”,接受你自己作为家长的平凡就好了。

孩子是未知的,平凡或不平凡不是你现在可以决定和预料的。未来的事交给未来,当下你只需做个正常家长。

正常家长就是,对一个独立的生命心存敬畏,在孩子面前从不高高在上,只是轻松简单地爱孩子,做好一日三餐,每天能和孩子愉快地聊一小会儿天,主要精力去做自己的事,关注自己作为榜样做得如何即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