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礼之人有坚守,内心充实轻富贵丨《群书治要·礼记》

 情缘半岛 2022-01-24

节选自《群书治要・礼记》第二集

(全文共719字,阅读需3分钟

  “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这个“慑”就是怯惑的意思。何胤注解,他说,“惮所行为怯,迷于事为惑。”就是恐惧自己的行为是对的还是错的,这叫怯,胆怯。迷于事为惑,不知道这件事是应该怎么做,很迷惑,这个叫慑的意思。就是一般的人,如果没有地位又很贫穷,就有一些自卑之心,所以做事情,就有一些胆怵,不知道这件事是对还是错,迷于事,就迷惑了。

图片

  所以马彦醇说,“富贵之所以骄淫,贫贱之所以慑怯者,以内无素定之分,而与物为轻重也。好礼则有得于内,而在外者莫能夺矣。”他说富贵的人之所以会骄傲、过分、用度奢侈,而贫贱之人所以会胆怯迷惑,都是因为内心没有一定的这种定力,没有一定的操守,不知道自己的本分是什么。所以才把外物,比如说,富贵还是贫贱作为评价自己轻重的一个衡量的标准。

  “好礼则有得于内,而在外者莫能夺矣。”如果一个人喜好礼义,那么他在内心就会很充实、有所得。就像古人所说的“法喜充满,禅悦为食”。他有一种从内心所感受到的源源不断的喜悦,就像泉水一样涌出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在外的这些富贵,比如说财富、地位等等,就不能够夺其志,就不能够让他感觉到恐惧,或者是胆怯了、迷惑了。就像孔子说的,他说,“穿着破丝绵所做的棉袄和那些穿着狐皮大衣、裘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感觉到羞耻、不好意思的,只有由能够做到,只有子路能够做到。”

  为什么子路能够做到呢?子路就是内心有所守,他自己有志向又懂礼,所以他有一种学道的喜悦、学道的心得,他能够得到这种学道的快乐。像颜回也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所以你看孔老夫子这一些大弟子,都能够做到内心有所守,知道自己的追求是什么,他有志向。所以怎么样呢?他不会以外在的富贵来作为评价自己价值的标准。

*内容来源《群书治要》学习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