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华信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四病房收治了一名由外省慕名而来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加重患者。王阿姨今年57岁,5年前诊断持续性心房颤动、心力衰竭,虽经过优化的药物治疗,但反复因为肺内感染诱发心衰急性加重,多次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活动耐量进行性下降。入我院时,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QRS波宽160ms;心脏超声显示射血分数仅22%(正常50%以上),同时合并左室运动普遍减低。 患者心力衰竭诊断明确,心脏中心心内科副主任张俊蒙团队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了科学的、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同时考虑患者心功能严重下降,QRS波明显增宽,根据患者病情特点,有植入带除颤功能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D)的指征。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在右心房、右心室及左心室内各植入一根起搏电极,通过起搏的方式使受损的心脏重新恢复近乎于生理的顺序激动,实现最佳的房室延迟与心室起搏,帮助心脏双侧心室收缩同步,增加每搏输出量,从而改善心功能。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表明CRT可以有效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进而减轻心衰患者症状的功能,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心衰远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对于一个经济不富裕的家庭来说,高昂的治疗费成为患者接受最佳治疗道路上的“绊脚石”。看着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的渴望,但又无法承担治疗费的无奈,张俊蒙了解患者情况后,积极与起搏器厂商负责慈善项目的工作人员沟通联系,决定为患者捐赠一台价值13万元,具有左室多点起搏功能(MMP)的CRT。在我院领导和器械设备处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完成相关手续。 2021年12月27日,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及耐受介入治疗情况后,张俊蒙团队历经80分钟的介入治疗,成功将CRT-P(三腔起搏器)植入张阿姨体内,术中及术后测试各项起搏器运行参数均收效满意。患者植入CRT-P后,病情显著好转,活动耐量明显上升,2周后复查心脏彩超提示射血分数已短期上升至30%。 CRT-P植入后的X影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