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墨子思想Ⅵ】古人的智慧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小播读书 2022-01-25

我们继续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的思想的第五篇《七患》。

七患就是导致一个国家面临危亡的七种祸患,我们来看看是什么?

01

什么是七患

第一种是,国家都城的内外城池都不牢固,还去修建宫殿,这是第一种祸患。国防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这件事不管是古代还是今天都同样重要,不同的是古代的国防主要城池、武器和人力等硬件条件,而今天的国家还有信息、科技、经济实力等等软实力。

第二种是,敌军压境,四面邻国都不愿意来营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非常重要,如果邻国关系不好,当面临困难和危险没有人愿意施以援手。

第三种是,浪费财力在无用的事情上,赏赐没有才能的人等。墨子说,把大量的财富赏赐那些没有什么功劳的人,耗尽国库去修建陵墓,台榭,置办很多衣服,这些都会让老百姓受苦,还会耗尽国库。第四种祸患是,做官的人不求上进,只求保住俸禄,而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只顾着结交朋友,那国家就危险了。

02

七个祸患如果存在于一个国家

第五种祸患是,国君自以为神圣而聪明,不问国事,自以为国家安稳强盛,而不做防御准备,当邻国攻打过来就危险了,这是第五种祸患。国家的第六种祸患是,国君所信任的人不忠诚,而忠诚于国君的人不被信任;第七种祸患是,储备的粮食不够吃,大臣不足以委以重任,赏赐不使人高兴,责罚不能使人畏惧。

墨子说,这七个祸患如果存在于一个国家,那么国家就会灭亡。从这墨子的“七患”其实我们可以看出,居安思危、克制、务实、节俭、未雨绸缪这些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怎么根植于文化中的。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国家和老百姓的根本保障是粮食。

粮食是立国之本,农业生产除了靠勤劳的双手,还需要依靠天时利地,所以我们古人对“天地”充满了敬畏,或者说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这种思想在我国古代各家思想中都有体现。

在儒家思想中“天”是最高的范畴,道家思想提出要遵循自然法则,墨子也提出要效仿“天”的法则。

墨子说:“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这些思想都体现了古人对大自然的敬畏。

03

粮食的储备是国家的根本贮备

粮食来自于天地的馈赠,但是天地大自然却超出了人的掌控范围,墨子说,即使是上古的圣明君王,也不能保证五谷永远丰收,因为水灾旱灾这些随时都会发生。

那应该怎样让百姓不至于受冻挨饿呢?在努力耕种的同时,注重节俭就非常重要。勤俭节约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古人的生存智慧。

在《周书》中说:“国无三年之食者,国非其国也;家无三年之食者,子非其子也。”此之谓国备。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储备三年的粮食,国家就不是合格的国家;一个家庭如果不储备三年的粮食,子孙就不是合格的子孙了。”

粮食的储备是国家的根本贮备。

被誉为“华夏第一相”的管仲,在《管子》中也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当一个国家的财力充足,远方的人们就能自动来归附,荒地充分开辟,本国的百姓就能长久地留下来居住。

粮食充足,人们就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人们就懂得荣辱。粮食对于古代一个国家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墨子说,收成好的年份,老百姓就仁慈驯良;收成不好的年份,遇到了凶灾,老百姓就吝啬凶恶,国家就难以治理。

04

墨子把粮食的危机分为5个等级

为了推行节约,墨子还提出了相应的规则,这可能是最古老的预警机制,墨子把粮食的危机分为5个等级,并制定了相应的对应措施。墨子说,如果有一种粮食绝收,国君就不能尽情享受。

一谷不收叫作馑

二谷不收叫作旱

三谷不收叫作凶

四谷不收叫作匮

五谷不收叫作饥

遇到馑年,做官的自大夫以下都减去俸禄的五分之一;遇到旱年,就减去俸禄的五分之二;遇到凶年,就减去俸禄的五分之三;遇到匮年,就减去俸禄的五分之四;遇到饥年,那么全部没有俸禄,只供给饭吃。

05

粮食是立国之本

所以一个国家遇到凶饥的年份,国君就减去鼎食的五分之三,大夫撤去悬挂的乐器,读书人不上学而去种地,国君上朝的衣服即使旧了也不能做新的;接待诸侯的客人、邻国的使者,早餐、晚餐都不能丰盛,驾车的四匹马要撤掉左右两匹,道路不需要修理,马不喂粮食,婢妾不穿丝绸。

从这些细致的规则可以看出古人对于粮食的重视,粮食是立国之本,直到今天也是。同时,变幻莫测和残酷的自然环境,也孕育出了中国人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勤奋、节俭、务实的美德和民族特性。

一 End 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