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叙文的6要素和概括(中)——寻找法和案例讲解

 123xyz123 2022-01-26

上篇文章我详细讲解了记叙文的6要素记叙文的6要素和概括(上)(点击蓝色字体即可查看)。这节课,我结合文章也具体分析,方便广大学生学习和交流。

关注沙叶老师,为你分享更多的语文学习方法和知识!

寻找法

文章图片1

寻找的3个步骤

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先找到故事中的所有人物。

第二步再归纳人物分别做了什么事情,也就是说人物和它每个人物做的事情要对应起来。

第三步就是根据因果关系把情节给理顺。

我们在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可能有些复杂,可能要花一点时间和精力,但是如果你基础比较差,还是按照老师说的去做,等你熟悉之后,你根本不需要去思考这些问题,你只需要在做题的时候把文章用笔在文章圈点就可以了,你心里有数就可以了。我们接下来通过案例讲解来具体去学习一些分析方法和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穷人的风骨

①一天,我正要去上课。

②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我扭头看过去,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并不认识他。

③他说: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转交给她。噢,原来他是我们班一个女生的家长:他随即从上衣口角里掏出一沓钱,当时我并没太在意,只是想着让他尽快把钱交给我,因为上课铃已经响了。

④但他迟迟不肯给我,不断地数着他手中的钱。我这才注意到,那一沓钱最外面的一张是100元,里边有两张20元,还有一张10元,剩下便是厚厚的一沓两一元的零钞了。他又翻来覆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怎么会少了一张呢。

⑤我问:少了多少呢?

⑥5元。家长有些难过,嘴里不停地说,走的时候,我明明凑够了,怎么会少了呢?这位父亲显然有些着急了。

⑦我说不要紧,就这样先给我吧。家长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给了我。后来,家长走了,一边走一边不断地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道遗失在何处的5元钱。

⑧在搭上自己的5元钱后,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给我的学生时,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她这是她父亲捎来的。学生点了点头便走了。

⑨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我知道,我这样做实际上也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我似乎只能做到这点儿。

⑩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不料一天上午,那位家长又找到我,局促不安地从兜里掏出了5元钱还给我,并说:闺女前些日子写信给我。说我这次给她悄来的钱有些不一样,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这家里这么齐整的钱。读完信后,我便猜出了事情的原委,并且总觉到你肯定垫进去了5元钱,所以我今天给你送来了。

⑪我百般推辞。我说5元钱,就算了吧,但家长执意要还钱。推让半天之后,家长突然生气了,一把将那5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简单的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了深秋的风里。

⑫我那位可爱的学生,作为贫穷人家的子女,她竟然知道贫穷人家的钱是什么样子的;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贫穷的风骨是什么。

⑬这个世界上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擎自己灵魂活着的人不多。更多的人常常因为很可怜的一点利益而丢失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从而使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这个世界猛然跌倒。

问题: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中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根据我刚才讲的方法是寻找法,第一步是先找出文章的人物,看有哪些人物?

第一个:“我正要去上课。”我也就是作者本身。

第二个:“我扭头看过去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原来他是我们班一个女生的家长。”根据他可以知道他是父亲,来自农村的父亲。

还有人吗?这个女生看有没有出场?

“闺女前些日子把写信给我,说这次给他捎来的钱不一样。”这是他女儿。

也就是人物,有三个人物。

文章图片2

人物

那么在讲人物之前,我给同学们提醒一下:

以第一人称写其他人物时,主人公一般不是我,而是我要写的人物,着重刻画的人物。就好比说你要写沙老师很帅气,你不是主人公,你写的沙老师才是主人公,你要花很多笔墨去写。沙老师是如何帅的?

这个时候我们再进行第二步,每个人都分别做了什么事情?

我们看一下文章:

“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这是一位农民父亲在喊我。看他要干嘛,“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转交给她。”也就是说父亲给女儿送钱。那么我们之前讲过一件事情,好的记叙文不会在开始的时候让事情发展的很顺利,也就是说接下来肯定会出现一些麻烦,我们看一下有没有?第四段:他迟迟不肯给我,原因是啥?少了五元钱。人物到困难了,把钱转交给女儿,却发现少了五块钱,家长有点难过。

我们已经清楚了它对应的是事件起因部分的第二个。

文章图片3

起因部分

那么人物遇到麻烦。接下来怎么做呢?我们来看一下是谁做的。“我说不要紧,看一下。再搭上自己的五元钱后,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整钞。”这是我做的事情,就说我给他父亲解决了一些事情,我解决了这个困难。

就在我以为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的时候,家长又来了,再一次找到我,局促不安地从兜里掏出五块钱给我还钱。我们会有个疑问,家长父亲怎么会知道是我掏的钱。我们看一下,“他说,闺女前些日子写信给我说这次给她捎来的钱有些不一样”,言外之意是什么? 是女儿告诉了父亲的实情。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家里这么整齐的钱。通过这么一个实情,父亲就猜出事情的原委。这个时候我们再往下看,我百般推辞,最后还是把钱给我,就是说最父亲执意要还五块钱。那么文章后面写的是通过这么一件事情,他懂得贫穷的风骨是什么。这是作者的一个议论,是文章的主旨,这个东西都不属于故事情节之中的。

文章图片4

人物做的事一一对应

第三步就是用因果关系把情节给梳理一下。

最开始的时候是一位父亲给女儿送钱,发现少五块钱,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出场了,我干的事情就是把搭上五块钱,把零钱换成整钞给他女儿。

然后就是女儿把实情给告诉他父亲。当父亲知道实情之后,还要执意还我五块钱。

文章图片5

梳理情节

所以当这么理顺下来之后,我们发现事情的起因肯定是第一部分,对不对?而且属于起因的第二种情况,人物遇到困难。我干的事情,这是事情的经过部分。我干的事情有什么样的结果呢?结果是父亲知道实情之后执意还我五块钱,这是事情的结果。

那么再出一道题,用简洁语言概括文章的情节。

很简单,就把三个要素叠加在一块就可以:起因+经过+结果

也就是说:一位穷父亲给女儿送钱时,发现少五块钱。我搭上自己的五块钱,把零钱换成整钞给他女儿。 当他得知实情之后,执意还我五块钱!

这就是概括。

同时有个小细节问题给各位说一下:一位穷父亲,很多同学写不出来穷字。当文中有具体写一个人的身份地位的时候,我们最好给带上。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写的是一个残疾人。缺的胳膊少了腿,你要写的是一位残疾的父亲。就是一个小细节问题,以后我还会继续讲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