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慌意乱,阳气少!张仲景留下的方子,补阳气、镇心惊,大有来头!今天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中医应对心惊肉跳...

 忍思静诚 2022-01-26
心慌意乱,阳气少!张仲景留下的方子,补阳气、镇心惊,大有来头!

今天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中医应对心惊肉跳这个事儿的。

心惊肉跳,心头慌里慌张。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先跟大家说说阳虚这个因由。

讲一个真实的案例。

有一个32岁姓卞的女子。

平时身体虚弱,觉得四肢畏寒怕冷,容易疲倦乏力。那时逢人就讲,不能遇上事儿。一遇上什么事儿,身体就受不了。

去年冬天一时不慎,竟然家中失火。经过邻人的帮助和抢救,火势很快得以控制,损失也不算太大,还是被结结实实地吓了一跳。

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心慌意乱,心惊肉跳,惶惶不可终日,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害怕感觉。动不动,肚脐附近还悸动不已,似乎是有气在向上冲窜,一直窜到心口。晚上很难入睡,白天疲倦不已。同时食欲不振,便溏,偶尔还要呕吐清水。

患者几经周折,决定投中医治疗。

刻诊,脉象细微,面色苍白,两侧尺脉部特别细弱,左侧寸脉部位略滑。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就给开了一张方子。就是真武汤,加上桂枝、龙骨、牡蛎。

具体用量医案里没有记载。但是真武汤的原方是,茯苓,芍药,生姜,制附子各9克,白术6克。水煎服,制附子要先煎。

结果患者用药三剂后,诸证悉平,心惊肉跳、惶惶不安、夜寐不安之感,完全消失。

患者是属于阳气虚弱引起的水气凌心。阳虚是根本问题。

患者在发病前四肢不温,身体羸弱。发病后,脉象细微,尺部脉(候肾)尤弱。说明是阳虚之体。

肾阳不足,就会心阳亦亏。心其华在面,导致面色苍白。心阳不足,心神不安,导致睡不好觉、失眠。阳气是津液输布的动力。阳气虚弱,水气凝聚,成了水饮之邪。水饮居于下,趁心阳虚弱之际,上冲于心,导致脐下悸动,有气上窜于心口的感觉。

因为水气上凌于心,所以左侧寸脉略滑。脉滑,主痰饮。

因为阳气虚弱,脾阳大虚,所以食欲减退,便溏。胃阳不足,胃气不降,时呕清水。

患者的问题就在肾阳不足,以及在肾阳不足基础上,出现的水饮泛滥。

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真武汤,加上桂枝、龙骨、牡蛎。

真武汤原方出自《伤寒论》,是一张温阳利水的方子。治的是阳虚水泛之证。

生姜和附子可以大补阳气,白术和茯苓可以健脾除湿。芍药制约附子之燥烈之性。有这张方子在,阳气可以得到补充,泛滥的水饮可以得到化解。

这些还不够。医家用龙骨和牡蛎帮助镇心安神,用桂枝可以温阳化气,以辅助水饮之气的化散。

像医案里患者的情况,生活中有很多。有些平时四肢畏寒怕冷,容易精神疲倦,四肢倦怠,一上来劲儿,就心惊肉跳,心悸心慌,害怕惊慌,夜里难以入睡。有的可能伴随脐下悸动,有气上冲。往往脉象细弱,舌质淡,舌面水滑,舌苔白。这个情况要高度警惕,是不是阳气虚弱造成的。冬天里,阳气内敛,此类情况发生的几率会大一些。

建议这样的人应该去找中医看看,看是否适合用真武汤加减来应对。中医管这个症候,叫做水气凌心。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家庭健康守护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