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启示录104:假似真时真似假

 新用户17779036 2022-01-27

导读:

老子一连用了五个若告诉我们最好的反而看起来象坏的,最高的反而看起来象低的,最真的看起来反而象假的。我们能看到人与事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吗?

想收听音频文件,请点击上面的绿圈

《道德经》第41章,老子继续告诉我们: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01

一共五个“若”字,这二十个字,五句话,有一个公式:最A好像是负A。其实这个句式,这种表达方式,仍然告诉我们一个最简单的法则:道在反面。

我们先来看第一句:上德若谷。越是有水平,越是有德行,人反而会越谦虚。最高品德的人看起来非常的低调,非常的谦下,非常有包容心,外表上看起来好像没啥了不起。

谷,肯定是在低处;谷,肯定很大很宽广。上德若谷就是最有德行的人,他的品德他的胸怀已经大到让你看不见,反而是那些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人,更愿意在人前表现自己的德行。

02

怎么理解大白若辱?其实,这句话可以用普通人和圣人之间的对比来明白。小人是内污外洁、欺人欺己,圣人是内洁外污、似污似垢。

普通人、境界不够的小人,内心不是那么特别干净,但是外在的表现处处要追求让人感觉他很纯洁,他很高尚。他所做的事情是外欺别人,内欺自己。

而有道之人,内心极度的纯净,但是在外在的行动上面,甚至外在的形象上面却未必看起来很干净,有的时候还觉得他有污点,我们看到有一些有道之士外表反而脏兮兮的。

还有在政治上有一些好官儿,他可能在位的时候,偷偷地为老百姓做了好多好事,但是却因为不被大家所理解,要受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冤枉和误解,这种都叫做大白若辱。

其实最本质的就是,他不需要自证清白,因为他心无所住,他是做给自己看的,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他不需要别人理解。

03

建德若偷,我们仍然用小人和圣人对比来理解。小人喜欢自我标榜,圣人呢,是利他,既无我又无执。

其实,小人就像那下蛋的母鸡,下完蛋之后就怕别人不知道,赶紧“嘎达嘎达”叫一下。

而圣人君子他心里想的不是自己,想的是他人,想的是众生,他只需要偷偷摸摸地,不刻意显露的,自然而然的去做一些好事,在树立德行的时候让人感觉到是悄无声息的,甚至是偷偷摸摸的。

其实建德若偷,可以让我们理解圣人和君子他更善于积阴德。

04

质真若渝,实际上是告诉我们,君子圣人他是守道如一的,是纯真的,是坚定的,但是他处理起事情来又是善于变通的。

这个“”代表灵活,也就是说一个人内在他有坚守,对外处事能够圆融,他内在的坚守别人是看不见,别人能看见的往往是他外在善变的形象,所以叫质真若渝

把这五句话读完了之后,我们只需要明白一个道理:道在反面。而且在看人看事的时候,一定要提醒自己,假中有真,真中有假。

我们眼前看到的大善人很有可能是个伪君子。一个人做错了一件事儿,可能是因为他内在有更大的智慧,他是故意这么做的。别人的褒奖和批判,都不要轻易相信,我们要学会质疑求证,不要盲从。

这五句话,让我想到了红楼梦当中有一句话:假作真时真亦假。我把它改成“假似真时真似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