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启示录140:大道不弃不善人

 新用户17779036 2022-01-27

导读:

我们该怎样理解老子说的“道者,万物之奥”?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那老子为什么说道也会保护不善之人呢?老子所说的“美言”和我们普通人所理解有什么本质不同呢?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

《道德经》第62章一上来,老子就给了我们一个乍一看无法接受的说法。

01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老子说大道是天下万物最玄妙、最奥秘的所在,善人会把大道当成宝贝,不善的人也靠大道的保护和依靠,才能够生活、生存。

符合大道的语言,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符合大道的行为,可以对别人产生影响和帮助。人即使不善,也没有必要把他们抛弃。

普通人都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那老人家为什么告诉我们那些不善的人也受到大道的保护和关怀呢?老子又为什么说那些不善的人,我们不能随便去抛弃他们呢?

02

先来看第一个关键的问题,怎么理解“万物之奥”这四个字?

其实,所谓的大道,就是这个世界最高的秘密。古今中外,那些最智慧的人所探求的都是这个最秘密的秘密,是秘密之中的秘密

前面咱们说过,大道虽然不可以描述,但是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四个最最”。

它是这个世界上最最神秘的存在,最最强大的力量,最最公正的法则和最最简单的规律。

大道没有办法用眼睛看到,没有办法用鼻子闻到,没有办法用手去触摸到,甚至用佛家的话讲四个字:不可思议。

你没有办法用头脑给它描绘一个形象,没有办法用语言去讲给别人听。即使一个得道的高人,他也没有办法把大道完完整整的用文字表达出来。

要不然老子也不会说道可道,非常道了。

也就是说,大道是万物的源头,又是万物的尽头。天下只要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都是从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大道中产生出来的。

当这些事物毁掉、死掉之后,消失到哪里去了呢?回到哪里去了呢?仍然回到大道之中。所以这个大道用道家的人讲: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它可以是这个宇宙当中最大最大最大的存在,又可以小到极致,甚至都没有内在。这就是我们对万物之奥的理解。

生万物,养万物,在万物消失之后又收回万物。能够掌控万物,万物没有办法掌控它的一个存在。

03

那我们第二个问题再关心一下。道为什么会成为不善人之所保呢?不是恶有恶报吗?

所谓善人,就是顺道而行的人,也就是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和大道的法则相应的,他是完全按照大道的特征来待人接物的。

那反过来说,不善的人就是背道而驰的,和大道的性质、大道的要求、大道的规律是反着来的,逆着来的。

那些善人,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他实际上已经洞悉了那个大道的本质,所以他才会按照大道的要求去做事。

他们已经领会了那个神秘、强大、公正、简单的至高力量,所以他们会把大道当成宝。

但是那些不善的人,之所以会不善,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开窍。他们虽然可恨,但他们更可怜。

能活在这个世上也是受到大道的保护的,要不然早就把他们收走了。

而得道之人知道不善之人,是因为他自己没有开窍,没有悟道。而且不善之人,他内在也有善的种子,只要时机合适了,是可以引导他向善的。

所以大道是没有分别心的。用一句道家人常说的话来概括大道的特征:天无私覆,地无私载

大道和天地是一样的,它不会因为你是善人,就太阳照你,因为你不善,太阳就不给你照。

大地也是一样,不会因为一个人是好人,就让他踩在自己身上。那个人是坏蛋,不让他用脚踩自己。所以天和地是没有分别心的。

既然大道是没有分别心的,那么有道之人也是没有分别心的。

有道之人既能看到不善之人的可恨之处,更能看到他可恨之处背后隐藏的可怜。

看到他的可恨之处,更看到他可恨之处内在藏着的善的种子。知道他是可以被引导、被感化、被教育的。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为,道也是不善人之所保。

04

老子说: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那么什么样的话才能称为美言呢?一个人怎样做才叫做尊行呢?

我们可千万不能从字面的意思去简单理解,把美言认为是甜言蜜语,听起来好听的话。

美言不等于动听的语言,美言实际上是符合天道,能够暖人心田,帮助和启发他人的语言,是有道的话。

而尊行也不等于那些有尊贵地位的人的行为,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看起来尊贵的行为,而是合与大道的所作所为。

尊行一定是处下不争的,一定是可以成就和帮助别人的。

刚才说过一个有道的人,他说出来的话自然有道,他做出的事自然也有道。

那么,他能够看到不善的人其中含有善的种子,不善的人可以被引导,能够看到不善的人可怜之处,他自然而然就会同情心,就会去引导,就会去帮助,就会去教育,就会去感化那些不善的人。

所以能够去引导不善者向善的话和行为,才可以称为美言和尊行。

所以把这段《道德经》读一下之后,我们就可以理解那些有道之人,他是体道、悟道、与道合一的,他的所作所为是和大道非常贴合的。

有道者一定是没有分别心的,他也不会有太强的我执。也就是佛陀在《金刚经》上说的: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他不会认为这个是我的,那个是好的,那个是坏的。不会认为事物应该本来怎么样?他一定是顺道而为。

所以一个有道之人,真正的有道之人才可能做到不抛弃那些不善者,更不会以怨报怨,而是千方百计地能做到以德报怨,以求感化对方,所以结论就是老子的话:何弃之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