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启示录415:道听途说德之弃

 新用户17779036 2022-01-27
导读
孔子为什么认为爱道听途说的人该被唾弃?为什么越喜欢背后评论别人是非的人,自己内在越空虚,越没有内涵?为什么说添油加醋背后讲别人坏的人反而暴露了自己是个坏蛋?为什么别人传播小道消息时,就算不能堵住耳朵,至少要闭上嘴巴?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 
中国人都知道“道听途说”这个成语,也都讨厌那些道听途说的人,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四个字的出处在《论语》。
《论语》的阳货篇里有这样一则:
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孔子说,在路上随便听来的东西,马上就在路上开始传播了,这样人的德行,实在是招人唾弃的。
01
可能是因为阳货这个人人品太差了,《论语》的阳货篇中里,收录了很多孔子评价德行比较差的人的语录。也就是,孔子告诉了我们几种特别缺德的人。
不要说在孔子那个时代,今天也一样,道听途说的人都是遭人嫌的,遭人弃的,因为这种人无德。
听到风就是雨,喜欢在人前炫耀和传播小道消息。
人特别多,而且这种习惯是绝大多数人人性当中的一种普遍的弱点。
生活当中的那些长舌妇,社会上的那些狗仔队和小报记者,最喜欢干的就是这个事。
他们没有公德意识,为了吸引关注,为了牟取利益,为了取得一点点的虚荣,就去丧失人伦的底线。
02
记得以前在一本佛教的小册子上看过两句话:开口就谈人过短,自短何曾说与人。
观察一下身边的人,我们再反思一下自己,就会发现一个问题:
一个人内在越是空虚,越是没有内涵,他就越需要通过议论别人的是非,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
在咱们中国人的饭桌上,从来都不缺少这样的人,他们不仅听风就是雨,而且还喜欢添油加醋。
就算自己根本不知道别人讲一个事儿,他也能顺着杆子往上爬,因为他必须要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他必须要抢这个风头。
内在又没有内涵,所以只能通过这种方法。
只要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这种人经常会有这样的开场白,或者是口头语:
“哎呀,这个我太知道了!”“这个人我太了解了,我跟你说!”“啊,你说的是他呀!唉,你听说了吗……”
他们只要找到一个话题,就会嗡嗡嗡嗡,像苍蝇一样的讲个不停。
03
实际上我们可以想一想,对一个人的评价,对一件事情的描述,立场不同,角度不同,肯定传出来的东西就不同。
任何传闻都有它被加工过的甚至被曲解过的可能。所以一个稍微有点理性,尊重常识的人都不会轻信,都应该保持必要的求证精神。
孔子自己还有另外一句话,记载在《论语》的卫灵公篇里,“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
孔子听到对一个人的评价,他绝对不会轻易相信他,他一定要亲自去考察一遍的。
这种务实求真的精神才是一个君子该有的品德,而不是那种道听途说,不问青红皂白就开始传播的小人。
04
人活到了50岁才明白一件事儿,生活当中最喜欢讲是非的人,其实他自己最是非;老喜欢传播别人缺点、坏事的人,其实他自己的缺点和坏事最多。
把刚才那两句话再改一下:开口就谈人过短,自短反而示与人。就跟那个炫耀的孔雀一样,开了屏,想展示一下漂亮的羽毛,结果露出了难看的屁股。
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经常告诫自己,堵住耳朵闭上嘴,少谈人非多反省。静来常思己过,闲时莫论人非。
如果在人群当中没有办法堵起耳朵,那最起码咱们应该闭上嘴巴。不是吗?
真喜欢
就点亮右下角在看
或者分享到“朋友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