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纯粹匠心见证奇迹的诞生

 观海览书 2022-01-27

珐琅(器)是一种在金属材质上使用珐琅釉料制作的手工艺品。在古埃及、古印度、中国、波斯、拜占庭、罗马、古罗斯以及中世纪的欧洲地区,珐琅早已远近闻名,已开始用彩色釉料着色。

自公元3世纪以来,珐琅就在古罗斯地区广为人知。先是基辅洞窟修道院(又称伯朝拉大修道院或佩彻尔斯克修道院,因拥有一个深达数千米的人工洞窟而得名)的僧侣,后是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工匠们都开始制作珐琅。位于雅罗斯拉夫尔地区的大罗斯托夫珐琅得到最大发展,18世纪时,大罗斯托夫就已成为最大的珐琅艺术中心,并一直保持至今。

起初,珐琅都是在俄式窑炉中烧制的,其制作难点在于如何保持恒定的高温。此外,制作工匠们还需自行调制色彩:先倒入硅酸盐类物质,而后加入铅以及其他金属,再将其磨成粉末。这种生产制作过程对工匠们的健康极度不利,因此每个窑炉上方总是挂着一个庇护圣像。

那么,如今他们是如何制作珐琅呢?

先取出一块薄铜板(有时可用金或银),将其切割成合适的形状,通常为长方形、圆形或椭圆形。之后手工捶打铜板,使其拥有一定的弧度,制成底板。接着在铜板的两面都涂上珐琅釉料,釉料会在烧制过程中根据所含金属氧化物的不同或多少从而获得不同颜色。但工匠们通常会使用白色釉料,便于进行后期的彩绘制作。铜板一般要经过多次烧制,覆盖好几层珐琅釉料,直至形成一个光滑完美的表层。

接下来,轮到我们的珐琅彩绘大师登场了。

制作一件彩绘珐琅,需要进行多次烧制。有时,一件异常复杂的作品需要烧制50次之多!珐琅釉料的颜色会在烧制时产生变化,而一名优秀的珐琅工匠的厉害之处就在于能够预测一件珐琅制品会在烧制之后产生什么变化。

彩绘工匠通常与掐丝工匠一起作业。除了彩绘图案,大罗斯托夫珐琅还时常带有掐丝装饰花纹。掐丝工匠会用铜或银制成的细丝掐制出形状各异的装饰图案:用镊子镊住丝的一头,放在涂好胶水的墨样花纹纸上,再将细丝的另一端弯出线条。当掐丝图案完成后,会被送进窑炉中进行烧制。在烧制过程中,纸和胶水会被烧掉,只留下掐丝花纹。

在大罗斯托夫珐琅彩绘大师的作品中,金属与珐琅密不可分的,两者和谐共存。彩绘珐琅工匠们的作品涉及花卉、风景、建筑、历史、肖像等等。每一代彩绘工匠都为这门艺术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经过数个世纪的发展,大罗斯托夫珐琅几乎与永恒划上了等号:它有玉的温润、珠宝的光辉、骨瓷的细致,最重要的是这种材质历久弥新、不会氧化褪色,似逃脱了时间的法则,得以永远年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