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最好的家庭教育,都在“修炼”家长

 舍得付出 2022-01-27

本文来自最具生命影响力的公众号
海蓝博士(hailanboshi)

孩子不去上学,对于任何一位母亲来说,都可算得上是晴天霹雳!

2020年9月27日,这一声霹雳就打到了我的头上。

那天,刚上小学七年级的儿子突然浑身发抖地和我说:“妈妈,我不想去学校了,我不敢去学校。”

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看到孩子这个样子,听到他这话,我觉得天都要塌了,慌乱中我先帮儿子给老师请假了。

从那以后,儿子就再没有去过学校。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儿子也不愿意和我沟通。

只要跟儿子一有冲突,他就会愤怒到极点地说:“好好好,你都对,你都对,行了吧?”

家里,没有一个人敢出来跟儿子聊一聊,只是一味地求我赶紧让孩子去学校。

所有的压力都压在我的心上,沉得让我喘不上气来。


看着同龄的孩子每天蹦蹦跳跳地去上学,儿子却天天待在家里,我心急如焚,更想不通:我的儿子为啥不能跟别人的孩子一样好好上个学呢?

我的心情崩溃到极点。

那时的我一下子明白了“痛不欲生”“痛心疾首”是怎样一种感觉。

我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家里人更是无法接受。

婆婆给我发微信,要陪我去找老师,让老师劝儿子去上学。

可是,孩子见到老师就浑身发抖,而现在的老师也是才认识这些新入学的孩子,他们之间的最低信任、安全都没有建立,这种方法根本行不通。

婆婆不去与老公交流,更不敢跟儿子有深入的交流,就将所有的要求都加在了我身上,让我去沟通,去落实。

他们需要的只是“儿子回学校上课”这个结果。

长辈们的要求,我落实不了;儿子的情绪,我安抚不好;儿子不上学的根源,我也找不到。

我成了那颗身压千斤的“棋子”。最至暗的时刻,我想过结束自己的生命,就没有这么痛苦了。

但是母亲的本能让我不能放下孩子,我知道只要我不倒下,孩子就有希望,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我更爱我的儿子,为了儿子,我可以用命去交换……


“我拼尽了所有,可是我还是没有当个好妈妈。”我一直在不停地自责。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迷失了,但我还在拼命地奔跑,我不敢停,也不能停。

焦虑、恐惧已经压得我快要支撑不下去了,我想知道何处是归途……

其实,在两年前,儿子小学五年级时,就有100天的时间拒绝去学校。

我带儿子去看了心理医生,儿子最后连心理治疗都拒绝参与,医生当时告诉我要做好儿子永远无法再回学校的思想准备。

当时,我坚定地告诉儿子:“问题没解决,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对的方法。请你相信妈妈,只要我们坚持,一定能找到方法,解决现在的困难。”

我内心也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只要我不倒下,儿子就有希望。

这个信念支撑着我活下来,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告诉我:这一次,我们一定会找到问题的最终答案的。

活下来,就有希望。
 


但是,孩子不愿意上学,问题究竟在哪里?

经过和心理咨询师多次沟通交流,我才真正找到问题的症结:问题不在孩子身上,在我们家长身上。

家长的恐惧和焦虑是造成亲子关系紧张的根源,儿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感受到他所需要的爱。

作为父母,我们的爱都是有条件的。

一方面,孩子非常希望做我们眼中的“好孩子”;别一方面,我们的要求不断提高,孩子拼命地努力,却总也达不到我们的期待,索性只有“撂挑子”不干了。

我开始回归自己,一个淡定、温暖的妈妈是对孩子最好的托底。我不再紧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而是开始关注自己的情绪。

这个时期,儿子经常紧闭房门,不洗澡、不换衣服,也不看与学校有关的一切东西。

他渴望关心,又害怕关心,情绪反复不定,对事情总是负面的解读。

现在想想,当时的儿子一定是处在痛苦的纠结中,“去不去学校”这个问题他肯定是想了无数次、权衡了许多利弊、纠结了许久,逼不得已最后才做出了选择。

为了这件事,孩子耗费了太多能量,早就精疲力尽了。

我们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只能接纳他所有的行为,给他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好好休息,不再催他何时上学,也不催他按时起床,让他自由自在地休息、放松,睡到自然醒。

我们陪他打看电影、玩游戏、打扑克,补回这么多年缺失的陪伴。

从9月到12月,孩子的自我封闭期大约经历了4个月。
 



12月以后,我的情绪渐渐稳定,也从内心里觉察到过去对孩子的伤害和控制。

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个情感容器,里面装有支撑孩子健康成长所需要的情感能量,就如同汽车需要油箱来保证它的正常行驶一样,我们必须确保提供孩子足够的能量直至他们长大成人。

过去,我和老公一直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

这个时期,我和老公对我们以前的行为进行了反省,并真诚地向孩子道歉。

我们制造各种机会,让他与同龄的孩子交流,让他感觉到自己没有被孤立。

我们对他的各种情感需求也是尽量满足,特别是对孩子要求“抱抱”,虽然还不能做到主动,但只要儿子需要,我们不再拒绝。

我们的目的就是支持孩子的情感和社交能力,让他找回内在的价值感。

这个时间的儿子,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解决内心矛盾和冲突,慢慢地他也感觉到自己被外界接受了,开始尝试着说跟我们说说心里话。

这个时候,儿子内心的创伤开始进入疗愈期。这个阶段一直持续到过年,大约两个月的时间。
 

经过了半年时间,儿子的身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休整,开始进行自我重建。

春节过后,他已经可以比较轻松地谈有关学习上的事情了。

在与他商议后,我们找到一位他很喜欢的教练,开始尝试每周3次进行网球训练。与此同时,他也开始会尝试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组装电脑,科学试验。

一有空,我们就去散步、爬山,通过与大自然、与社会、与人接触重新感知世界,同时也得到能力提升。

其实,这就是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但是很多时候因为我们在养育过程中过度保护、控制欲和过多地干预,导致他本该要一一经历成长的过程被剥夺了,所以孩子少了对世界认知的积累,就会出现某些能力的缺失和行为的偏差。
 


慢慢地,儿子开始恢复文化课的补习,虽然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但因为儿子放下了恐惧与焦虑,有主动创建的勇气和能力,所以,每次遇到问题,我们都能很好地沟通。

就这样,儿子一步步重新融入团体、提升心力、找回自信。

这个阶段经历了约4个月。2021年9月,经历了近一年的休学,儿子终于复学了。

为了尽可能减少儿子的压力,他跟今年新升入初中的孩子们一样“走进学校”,就如同只是放了个较长的暑假而已。

入学前一晚,儿子让我陪他睡。儿子的内心还是很挣扎,明明很害怕,但他还是鼓起勇气往前走。这一刻,我特别钦佩儿子的勇敢。

入学第二天,学校进行了6个小时的摸底考试。回家后,孩子有些疲惫。

此时,我的内心也是有些担心,怕这么大强度的学习节奏,孩子不能一下子适应。

但是,儿子比我想像中更坚强,适应能力也很强,很快就喜欢上了老师和同学们。

这说明:当我们家长放下了焦虑和恐惧,孩子也就多了安全感,他才有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和勇气,不然只能是自己在内耗。
 


现在,我每天关注的是他在学校的生活和情绪,吃饭时也很爱听他分享跟老师同学间的趣事,也鼓励他跟同学们多交往,跟老师多互动。

我关注学习,而不是成绩。

我帮助儿子一个个问题去经历、一场场考试去闯过。

在一次次闯关的过程中,我们陪伴孩子一起度过,有困难一起分析共同面对,有成绩一起鼓励总结经验。

回望这一年,我觉得收获太多太多。

我和儿子的亲子关系从2分提高到现在的9分。

我放下了内心的恐惧、焦虑。开始看到自己的内在需求,42岁开始学习“做自己”,人生又有一个新的开始。

我开始去深入理解儿子——他的高敏感,他的高智商,使得他很多时候都与众不同。

我也从害怕他的与众不同,到开始欣赏他的与众不同。

“没有一个孩子会愿意把自己的人生搞砸。”经过一年的休整,儿子更明白他自己的方向。

学习上,他更明白自己需要达到什么目标,而我需要做的就是相信、鼓励、支持。手机、电脑的自由使用,他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我根本不用担心作业完成的问题。

这一年,在儿子的督促和帮助下,我找回了自己;这一年,我摸索着,学习以他喜欢的方式爱他。

休学这一年,是我和儿子送给彼此最珍贵的生命礼物。

我们将终身受益,感恩这一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