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科普:我们为什么会丢失6岁以前的记忆?真相细思极恐

 谢耳朵馆长 2022-02-07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的事情,大到曾经亲身经历过的惊险一刻,小到昨天做了什么事?吃了什么饭?这些琐碎的事情便是记忆的组成来源。
记忆可以从两个角度去观察,从微观角度而言,它存在于个体之中,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带来精神力量,同时也能把控个体的人生。
从宏观角度而言,记忆能为群体的发展引导方向,同时带领着人们不断向前。
记忆并不是凭空存在的,很多记忆都依托着文字才得以延续,例如流传千年的历史典籍,如果没有这些先人的记录,我们怕是永远都不知道过去的几千年究竟都发生了什么。

不过今天要探究的问题并非与历史有关,而是关乎于人的儿时记忆。不是每个人都会被记录下成长中所发生的一切,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我们都已记不太清当时所经历的事情。
人为什么会丢失6岁以前的记忆呢?这件事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原因?
首先来探究一下记忆的机制和特点。在大多数人看来,人的记忆水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变强,小时候的记忆力较差,哪怕是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也会在几个月或是几年后淡忘。
而成人的记忆机制发展较为成熟,即便是回想起多年前的事,也能精准的说出其中细节。
这个结论真的对吗?答案是否定的。据科学家研究得知,人类的记忆能力和年龄的变化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哪怕是不到一岁的婴儿,他们也能记住特殊的声响和画面。
科学家曾做过相关实验,他们找来了8个月大的婴儿,并将他当做实验对象,为了探究结论的正确性,科学家为孩子播放了旋律轻快的音乐和色彩鲜艳的图片。
等到孩子长大了点以后,再将那些音乐和图片呈现在他的眼前,果不其然,孩子对当初的经历确实留有印象。

对其他物种的比较心理学研究也可以证实该结论是正确的,因为除了人以外,很多动物都有类似的情况。
话题又重归问题的本质,为什么幼年时发生的事我们记不太清,如果不是因为年龄太小,那又是因为什么呢?
在记忆学的科学研究中,人的记忆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1种是长时记忆,顾名思义,长时间保存的记忆,而第2种则是短时记忆,这种记忆容易记得住,但记的时间不长。
婴儿的长时记忆能力并不弱,有些令其印象深刻的事情,甚至能让他们记得一个月那么久。

真正导致幼儿记不住事情的原因其实是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短时间内留下的深刻印象,就算时间只有几十秒,也可以形成记忆,唯一的缺点就是保存的时间太短,大概在5~9个信息单位模块。
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到短时记忆的情况非常之多,例如考前的学生,他们可以用突击备考的方式来记住大量的内容,当然,考试结束后,这些知识点又会全部忘干净。
3~6岁的人类所拥有的短时记忆的容量,在4~6个单位信息模块,与成年人相比,儿童的肌容量确实更小一些,所以人类记不住儿时的事不是因为记忆时长不足,也不是记忆力太弱,而是记忆的容量不够大。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容量会逐渐扩充,往后经历过的事情就比较容易记得住了。
从小孩子的角度出发,他们也更愿意记一些自己想要记住的事情,唯有在感兴趣的情况下,才愿意多花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一点倒与大人没什么区别。
我们自己也可以回想一下6岁以前的事,看看留有印象的是不是那些快乐的时刻?比方说和好朋友一起玩闹,或是被父母夸奖等等。
等到7岁8岁左右,记忆力便愈发牢固了,此时记住的事情也就更多了。

还有一种情况也很典型,那就是集体性的记忆,有很多事情纵使没有经历过,但由于集体行为太过一致,这种笃定的态度便导致个体的记忆渐渐出现偏差,例如人们常说的曼德拉效应。
总的来说,人类在年幼时期的记忆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记不住实属正常,记得许多细节也无需奇怪,因为这都符合科学道理。
不知道你们对6岁以前的事还有没有印象呢?如果有什么特别回忆的话,不妨在评论下方共同探讨一下吧。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Vogel, D. L., & Wester, S. R. (2003). To seek help or not to seek help: The risks of self-disclosur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0(3), 35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