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清经典魏碑书法系列第十九期:《元诠墓志铭》(下)

 酒之徒书斋 2022-01-29


【小知识】魏碑是在北方鲜卑族政权北魏的建立和特定社会、经济、政治背景以及少数民族的审美价值取向等条件下而逐渐形成的。368年, 位于我国松辽地区的少数民族鲜卑族拓跋氏族, 经过长年与各个政权之间的征战, 终于统一北方, 在平成 (今山西大同) 建立了北魏王朝。拓跋氏政权虽然入主中原, 但由于惧怕汉人推翻其统治, 祈求从精神层面瓦解汉人, 为新建立的政权寻求政策, 加之北方及中原一带百姓深受战争的侵害, 也希冀找到能从苦海中得到解救的精神力量。于是, 统治者便利用佛教的脱离苦海、根除烦恼、爱恨熄灭、因果相报等教义, 以身心安宁、自在无为的观念来麻痹百姓, 从而化解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 用精神的力量来抵御百姓的抗争。同时, 大兴土木, 营造寺院经场, 宣传佛法教义。

东晋及后来的南朝, 皆承袭曹魏西晋“碑表私美, 兴长虚伪, 莫大于此, 一禁断之”的遗风, 在书法史上留下了无尽的遗憾。而作为少数民族政权的北魏, 全然不顾这些禁令, 碑刻之风大兴。文字的兴起还与统治者中达官贵人眷恋故土有着很大的关系。拓跋氏在北方定都之后, 为尽快巩固自己的政权, 消除与汉族之间的各种矛盾, 实行改革, 发展经济, 使国力渐强。北魏定都平成, 统治者认为地理位置偏北, 无法控制中原。于是, 在494年 (太和十八年) 孝文帝拓跋宏迁都于中原洛阳后, 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全面吸收和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和技术。

然而, 却有少数胄室重臣依恋故土, 极力对抗定都洛阳的举措。孝文帝于是下令, 命令迁到洛阳的众臣一律不能返回故土, 就是到死也必须葬于中原, 不能带回北国。这条诏令的颁布, 对于整日思念返乡的达官贵人来说无疑是沉痛的打击, 于是他们就以石刻记载生平, 以墓志传之于后人或待机会北迁。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 一直到唐代, 中原一带的佛教都处在兴盛时期, 造像题记、墓志铭文等广为流行, 蔚为大观, 前所未有。造像、立碑、铭志为的是满足求福避祸和葬仪的需要, 相当一部分书家以抄写佛经、书写和镌刻碑志、造像题记为生计, 书法的规范与否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书家们各显其能, 工匠们各展神通, 隶真书体相破而会, “乱书”之中出现错变, 书风为之一新, 形成魏碑书体。

(文章节选自:《魏碑的兴衰及艺术价值》丨作者:李晓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