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群书治要360》第五十一集第1讲

 情缘半岛 2022-01-29

立信当先
第一百零二句: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出自《群书治要》卷九《论语》。
子夏认为,君子使民、事君,都要以信为先。君子在位时,要先取得民众的信赖,然后才能劳役民众。尚未没有取得民众的信赖就劳役他们,民众就会认为是对他们的虐待。君子若是处于臣位时,要先取得君主的信任,然后才能劝谏君主。如果尚未得到君主的信任,就劝谏他,君主会认为是对他的毁谤。这都是人情世故。做为领导者,对上仍有领导,要处理好事君的关系;对下有下级百姓,要处理好使民的关系。怎样把这些关系都处理圆满?首先要建立信任的基础,否则,对下使民、对上事君都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甚至还会产生各种的误解。其实不仅是上下级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好与任何人的关系,都必须首先以真诚心建立起彼此的信任。当对方对自己有信心和信任时,人际关系才能够进一步发展好。
首先,应如何“使民”呢?“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君子首先要取得民众的信任,没有取得民众的信任,就劳役民众,民众会认为是在虐待他们。孔老夫子说:“民无信不立”。如果人们不信任政府或者政府的官员,那么国家和政府就无法建立,所以关键是要取信于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在艰苦卓绝的情况下,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装备精良的日本人,靠的是当时的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艰苦奋斗、爱民如子的传统美德。正是因为他们率先垂范的行为,取得了民众的信任,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最后取得了胜利。因此民众对政府的信任至关重要。在商鞅变法时期,他首先通过立木取信。只有当人们信任他时,才愿意配合他推行一系列的变法政策。如果人们不信任政府,就不会拥护和支持政府的决策,那么很多政策都会难以推行。
如何取得民众的信任呢?首先要爱民。能够看到民众真实的需要,解除民众的困难,取得民众的信任。孔子说,即使足食、足兵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也不可以缺少民众的信任和信用。
孔子的弟子子路,治理蒲地三年。三年之后,孔子出游正好经过蒲地,刚进入蒲地境内,孔老夫子就说:“善哉由也!恭敬以信矣。”仲由治理得不错,恭敬而诚信。“入其邑,曰:'善哉由也!忠信而宽矣。’”再向内,进入蒲城的城邑,又感叹地说,治理得很好,仲由忠信而宽厚。“至庭,曰:'善哉由也!明察以断矣。’”进入县衙庭堂里,孔老夫子又感叹地说,仲由治理得好,明察而善断!
这时子贡拉住马缰问:“老师您还没有见到子路,却连续三次称赞他治理得不错,能否告诉我其中的原因?”孔老夫子说:“我进入蒲境,看到田地都进行了整治,郊外的荒地也都得到开垦,田间的水沟挖得特别深,这说明他恭敬而诚信,百姓才会尽心尽力地耕种;我进入城邑,看到城市中心房屋的墙壁高大而整齐,树木也生长茂盛,这说明他忠信而宽厚,百姓做事就不会苟且,不会偷懒;我走到他的官衙大堂,大堂上很清闲,说明他明察善断,没有需要申诉的情况,百姓才不来打扰。”正是因为子路能够恭敬诚信、忠信宽厚,百姓对他才回报以真心诚意,他所交代的工作,甚至未等他交代,就已经做得尽善尽美了。
要得到民众的信任,除了爱民,发自内心地体会民众的需要和感受之外,还要教民。首先就要教孝,为什么教孝?因为一个人只有孝敬父母,才能够培养起恩义、情义、道义的处世原则,才会懂得知恩报恩,不会忘恩负义。现在很多西方国家,对百姓的福利政策确实非常周到。如果一个人是残疾人,就不需要费力工作,国家会有相关的补贴,并照顾他们的生活,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但是很多人没有培养起知恩报恩的心,甚至有人利用假证明以求得政府的资助。当今社会还有很多大学生,因为贫穷上不起学,得到好心人士的资助而获得上学的机会,却连感恩的话、感谢的信都没有,甚至久而久之认为别人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其实原因很简单,一个人连父母无私无求的付出和养育之恩,都不能铭记在心,并时刻想去回报,对于陌生人的资助、政府的关怀,又怎么可能记在心上感恩戴德呢?
很多企业教导员工要有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但是员工的责任意识却迟迟没有树立起来。很多地方教导领导者要爱民如子、视民如伤,但是领导者对百姓仍然很淡漠,没有感情,看到百姓处于苦难的境地,麻木不仁,仿佛与自己无关。究其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人们忽视了孝道。一个人当亲生父母处于悲苦境界时,都表现出麻木不仁,那么对于百姓的苦痛怎么可能放在心上,真正去关心?所以要教百姓孝道,百姓才能够知恩报恩。



       英国著名的历史哲学家汤恩比教授,在系统研究了各个国家文明历史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属于中国”的论断,认为未来世界是中华文化得以普遍宣扬的世界。一个外国人对中华传统文化充满了信心。事实证明汤恩比教授的论断是非常科学的,也是非常有道理的,并非空穴来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是文化的复兴。中国文化以道为本体核心,以道、释、儒还有墨为主体,和谐多元的实体文化系。“建国君民,教育为先”,文化的传承需要教育。若干年以来,一批又一批的中华儿女,他们热爱优秀的传统文化,相信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身体力行地学习、弘扬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了助力这些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了更好地弘扬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北京师范大学借助自身优势,当仁不让,开办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师资班的培训项目,结合线上线下,大力推广国学师资教育。师资班常年招生,报名火热进行中。最近一期将于近日正式开班上课。详细情况请识别上图中小程序二维码,进入平台了解……






       中华文化研习社,是根据相关政策发起并成立的。是由全国各大高校的一些专家、学者,携手衷爱学习、乐于传播传统文化的朋友们共同成立的社群组织。研习社依托这些顶级专家、学者资源,汇聚各行各业通达经典的领读者,形成了以专家、学者组成的教授团为核心,以领读者为向导的双师直播互动体系。在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地级市、县级市等各层级研习社开展同步学习的模式。以'内圣外王·厚德载物'为核心指导思想,拟培养数万名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领读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力求点亮人心、照亮社会。研习社将秉承“弘扬中华文化,助力民族复兴,传播圣贤智慧、服务世界人民”的宗旨,以“同心同德·同愿同行”为核心价值观。根据党和国家制定的关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导方针和相关政策,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行稳致远。进一步夯实中华文化底蕴。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融会贯通,并在促进交流、同学互鉴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