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官之道

 红谷斋主人 2016-08-23

        《孔子家语》精读笔记 

    ——第五卷. 入官第二十一

 

 

提示:子张问孔子,如何做官?这是个大问题,也是知识分子最关心的问题。孔子提出六个不许:“己有善勿专,教不能勿怠,已过勿发,失言勿椅,不善勿遂,行事勿留。”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自己有善行,告诉别人;教育不能、不会的人不要懈怠;犯过的错误,不要再犯;话说错了,不要辩解;做得不好,不要再继续下去;办事,不要拖拉。然后又根据容易犯的六种错误,提出了解决办法:“且夫忿数者,官狱所由生也;距谏者,虑之所以塞也;慢易者,礼之所以失也;怠惰者,时之所以后也;奢侈者,财之所以不足也;专独者,事之所以不成也。”也就是说,做官弄出很多怨恨来,就是没有处理好政务造成的;拒绝劝谏,听不进不同意见,思想就僵化;行为不检点,就会疏于礼仪;办事懒惰,就会丧失机会;奢侈浪费,就会弄得物资匮乏;专断独权,事情就办不好。

孔子的中心就是:入官爱民,“临之无抗民之恶,胜之无犯民之言,量之无佼民之辞,养之无扰于其时,爱之无宽于刑法,若此,则身安誉至而民得也。”

名句:政德贯乎心,藏乎志,形乎色,发乎声,若此而身安誉至民咸自治矣

 

子张问入官于孔子。(子张,即颛孙师(503-?),字子张,孔门弟子之一。“颛孙”姓氏,“陈公子颛孙仕晋,子孙氏焉。”[1]子张是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子张,鲁之鄙家也。”[2]所谓鄙家,就是出身低贱,且犯过罪。他向孔子请教做官的学问,但是没有从政,以教授终。)孔子曰:“安身取誉为难。”子张曰:“为之如何?”(孔子回答:做官做的稳当,而名声又好,最难。官做的稳当,说明你按政策办事,上面会放心;下为老百姓办事,百姓会称心。官做到,上面下面都高兴,的确不容易。)孔子曰:“己有善勿专,教不能勿怠,已过勿发,失言勿椅,不善勿遂,行事勿留。(孔子指出六个方面:自己有善行,告诉别人;教育不能,不会的人不能松懈;犯过的错误,不要再犯;话说错了,不要辩解;做得不好,不要再继续下去;办事,不要拖拉。)君子入官,有此六者,则身安誉至而政从矣。(君子做官,能做到这六个方面,就能使你的地位稳固,又有好名声。)且夫忿数者,官狱所由生也;距谏者,虑之所以塞也;慢易者,礼之所以失也;怠惰者,时之所以后也;奢侈者,财之所以不足也;专独者,事之所以不成也。(做官弄出很多怨恨来,就是没有处理好政务造成的。拒绝劝谏,听不进不同意见,思想就僵化了;行为不检点,就会疏于礼仪;办事懒惰,就会丧失机会;奢侈浪费,就会弄得物资匮乏;专断独权,事情就办不成。)君子入官,除此六者,则身安誉至而政从矣。(君子做官,根除六种毛病,就可得到好名誉,从政就会顺利。)故君子南面临官,大域之中而公治之,精智而略行之,合是忠信,考是大伦,存是美恶,进是利而除是害,无求其报焉,而民之情可得也。(君子出来做官。治理百姓,就要秉公办事,出以公心,精心思考,用最直接,最简便的方式推行,再加上忠信的人品,考虑按世间的行为准则办事,心里有个是非、好坏、美丑、善恶的观念,推广有利的,除去有害的,不图别人报答,这样就可以得到民心了。)夫临之无抗民之恶,胜之无犯民之言,量之无佼民之辞,养之无扰于其时,爱之无宽于刑法,若此,则身安誉至而民得也。(治理地方,不违反民意;办理事情,不伤害民心;“佼”尤交错。意思是不要说出与民意“交错”的话来;让百姓休养生息,不违农时;爱护百姓,宽于刑法。这样就能得到稳固的地位,并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君子以临官所见则迩,故明不可蔽也,所求于迩,故不劳而得也。所以治者约,故不用众而誉立。凡法象在內,故法不远而源泉不竭。(当官就要下基层,联系群众,这样事情就能看得清楚,弄得明白,不会受蒙蔽。做事要从自己的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因为有示范作用,不费很大力气就可以达到目的。要对自己严格,不用宣传就能得到声誉。只要内心存在法律、准绳,明白头上有青天,那么你就会忠心耿耿的为老百姓办事,一丝不苟的为人民服务。)是以天下积,而本不寡,短长得其量,人志治而不乱。政德贯乎心,藏乎志,形乎色,发乎声,若此而身安誉至民咸自治矣。(做官,经验要不断地累计,政绩不断的增加,本钱不断地壮大。用人,各得其用,政治就不会混乱。德政存于内心,胸怀远大志向,就要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上,这样,官位就会稳固,民众也会有自觉性。)是故临官不治則乱,乱生則争之者至,爭之至又于乱。明君必宽裕以容其民,慈愛优柔之,而民自得矣。(身居官位,不好好地治理就会发生混乱,混乱就会产生争执,争执又导致混乱。聪明的领导,必须宽容地对待百姓,对他们有慈爱之心,宽柔之心,自然会得到百姓的拥护。)行者,政之始也;说者,情之导也;善政行易,而民不怨;言調说和,則民不变;法在身則民象,明在己則民显之。(身体力行,是执政的前提;让百姓高兴,就能够加以引导;政策得到理解,容易执行,老百姓无怨;言论符合民心,百姓拥护,不变心。你自己是执行法律的模范,民众就会以你为榜样;自己正大光明,民众则会颂扬你。)若乃供己而不节,則財利之生者微矣,贪以不得,則善政必简矣。苟以乱之,則善言必不听也。详以納之,則規諫日至,言之善者。在所日闻,行之善者,在所能为。(如果你贪图享受,而不节俭,那么生产力就会降低,有怨言;如果你贪图不该你得到的东西,那么好的措施就会被你简化,以至于破坏。假如政治出现了混乱,那么好的意见就听不进去。如果详细的,审慎地采纳别人的建议,那么天天都有好建议提出来,每天能听取别人的好意见,就能多做善事,就有好的作为。)故君上者,民之儀也,有司執政者,民之表也。迩臣便僻者,群僕之倫也。故儀不正則民失,表不端則百姓亂。迩臣便僻,則群臣污矣。(做领导的,就是下属的榜样。制定法律的人,应该做大家的表率。领导身边的人作风不正,大家都会学坏。所以上面不正,下面必然有失,表率没有做好,百姓就乱;领导身边的人乱来,下属必然如同流合污。)是以人主不可不敬乎三倫。君子修身反道,察里言而服之,則身安誉至,終始在焉。?三伦”指君上、有司、近臣,各自的表率作用。所以,做领导的,不能不重视各级的表率作用。君子要重视修身,仔细考察哪些话是正确的,那些办法是可行的,就能做到自身安全,而又能获得荣誉,有始有终。)故夫女子必自擇絲麻,良工必自擇貌材,賢君必自擇左右。劳於取人,佚於治事。君子欲譽,則必謹其左右。(道理很简单,比如女子,织布,必须亲自挑选整理丝麻;良好的工匠一定要亲自挑选材料;贤明的领导必然亲自挑选身边能干的人。选取人才上,下功夫,治理政事方面,就能轻松一些。领导要想得到称赞,一定要有得力的人在自己左右。)为上者譬如缘木焉,务高而畏下滋甚。六马之乖离,必于四达之交衢;万民之叛道,必于君上之失政。(在上位的人,犹如爬树,树爬得越高,越害怕掉下来。六匹马拉车,各自分散乱跑,必定是到了交叉路口;老百姓造反,必定因为上面的政策出现了错误。)上者尊严而危,民者卑贱而神。爱之则存,恶之则亡,长民者必明此之要。(在上位的人有尊严,却存在危机;老百姓位卑,确是国家的主体。爱护百姓,就能生存;违反民意,就会灭亡。预想长治久安,就要懂得这个道理。)故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久居而不滞,情近而畅乎远,察一物而贯乎多,治一物而万物不能乱者,以身本者也。(因此当官的,地位高贵,不要骄横;富有,还要能够供养得起;治理好根本,才能顾及到枝叶;做好事,要考虑建功立业;长久得处于安定的局面,不能停止努力;照顾到近的方面,也要考虑到远的方面;观察一件事物,要联想贯通多种事物;治理一件事情,而其他的事情不能受到伤害,这是能够以身作则的缘故。)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而达诸民之情。既知其性,又习其情,然后民乃从命矣。(君王统治百姓,不可以不了解民众的性格,进而了解民众的感情。既知道民性,而又熟悉民情,然后民众才能服从你的领导。)故世举则民亲之,政均则民无怨。故君子莅民,不临以高,不导以远,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只要国家安定,民众就会亲近你,爱戴你。政策公平合理,民众就没有怨言。所以君王统治国家,不能高高在上,不能做好高骛远的事情。不强迫民众做不愿做的事情,不强求民众做,做不到的事情。)以明王之功,不因其情,则民严而不迎;笃之以累年之业,不因其力,则民引而不从,若责民所不为,强民所不能,则民疾,疾则僻矣。(为了扩大明君的功业,不考虑民情,老百姓表面严峻,内心里头则很不欢迎;为了增加自己的业绩,不顾及民力,老百姓则不服从。不服从就会痛恨你。)古者圣主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紘紞充耳,所以掩聪也;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古代圣明的君主,头上戴悬垂着玉串的冕旒,是用来遮挡亮光的;“纮紞”,古代垂于冠冕两旁悬瑱的带子,挡住耳朵,是用来遮蔽听觉的,以启迪多听多闻。水太纯净了就没有鱼了,人极端的明察秋毫,不是该糊涂的时候就糊涂,就没有追随者了。)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民有小罪,必求其善,以赦其过;民有大罪,必原其故,以仁辅化;如有死罪,其使之生,则善也。(百姓做错了事,要改正,主要是自己有所认识;宽厚仁慈地对待百姓,是要他们自己去发现错误;度量百姓的认识程度,而教育之,是让他们明白善恶,自己去纠正。百姓犯了小错误,要赦免;百姓犯了大罪,一定要找出犯罪的缘故,用仁爱的思想教育他们。如果犯了死罪,必须以儆效尤,让更多的人获得新生。)是以上下亲而不离,道化流而不蕴。故德者政之始也,政不和则民不从其教矣,不从教,则民不习;不习则不可得而使也。(这样君臣百姓上下亲和,而不是离心离德;道德就能成为风俗,而且流传下去。所以说执政者的道德,是政治好坏的前提。政令不切合实际,百姓就不会服从君王的教导;不服从君王的教导,民众就养不成遵守法令的好习惯。养不成遵守法律法令的好习惯,老百姓就不会听你的。)君子欲言之见信也,莫善乎先虚其内;欲政之速行也,莫善乎以身先之;欲民之速服也,莫善乎以道御之。(做领导的,要想使自己的话被百姓相信,最好的办法就是先虚心,放下身段,接近百姓,深入实际,体察民情。要想制定的政策迅速推行,最好的办法,就是身体力行,从自己做起;要想使民众迅速服从,最好的办法是以正确之道来治理国家。)故虽服必强,自非忠信,则无可以取亲于百姓者矣;内外不相应,则无已取信于庶民者矣。(不指定正确政策策略,民众即使服从,也是勉强的。不是出于忠信的方式方法,就不可能取得百姓的信任。里外,上下,不能相互了解,就不能取信于民。)此治民之至道矣,入官之大统矣。”(这是治理百姓最高的原则,也是入仕做官,最重要的纲领。)子张既闻孔子斯言,遂退而记之。(子张听了孔子的言论,回去记录下来。)

 



[1] 《尚友录》

[2] 《吕氏春秋.尊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