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方人吃面讲究,南方人吃面精致!苏式面的优雅只有苏州人懂

 昵称63703230 2022-01-29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苏州吃了一碗面。

这一碗面打破了我对江南水乡固有的印象,“南方人吃米、北方人吃面”的说法至少在江苏失灵了。

文章图片1

我的一位苏州朋友,天天在社交平台分享他在苏州吃到的各个面,几乎每一家有名的面馆,他都造访过了。吃面,成为这个江苏人的日常饮食。

文章图片2

但在江苏,吃面也“分南北”,苏南的面是鲜香精致,苏北的面是爽辣劲道。今天就分享一碗来自苏南的面——我在苏州吃到的这一碗面:震泽老严忆·面。

文章图片3

这是一家典型的苏式面馆,于千年古镇震泽十分有名,当地人都叫它“老严面馆”,“浇头”是其特色,酱鸭红汤面是它的成名作。

由于老严面馆名气颇大,在吴江地方也有分店。于东太湖之畔也能品味到这一碗苏式面条的鲜美与独特。

文章图片4

浇头和汤头,是老严忆·面的精华,也是苏州面的精髓。尤其是汤头,不可轻视。苏州人讲“吃面要吃汤,听戏要听腔”,汤被誉为“面的灵魂”。

其汤头分红、白两种,简单区别:加了酱油的就是红汤,未添加的则是白汤。我们一行七八人,大多点了红汤。

文章图片5

据了解,老苏州人对“头汤面”有种执念,认为头汤煮出来的面才清爽。 外人讲苏州人活得精致,大概就在于此。 但更雅致的是,老苏州人把喝茶,吃面,听评弹当成了每日的必修课。其中,吃面有着很多讲究。

点面时,若要“宽汤”,则指汤多面少,“紧汤”则反之;“重青”指多放蒜叶,“免青”则免之;“重面轻浇”,要面多浇头少,“重浇轻面”则亦反之。

文章图片6

看到这些“规则”,不由赞叹苏州人的一碗汤面,早已超出了一顿简单的早饭的范畴,并且深深融入了“苏式生活”中。难怪我的那位在苏州生活的朋友,总说“什么时候来苏州,我带你去吃面。”

吃面,于苏州来说,是一件雅事。点面时的“规则”用词都那么诗意。但在这件“雅事”中,若汤头不够雅,那就会很难堪。

文章图片7

苏州面最考究的不是面条本身(但也从不会马虎对待),而是面汤,不论红汤白汤,都要做到清而不油,味要鲜而食后口不干的程度。这是苏式汤面的基本要领。吃不惯的人,会认为苏州汤面是“清汤寡水”,清而不油,,淡而无奇。

所谓是一方水土一方人。苏式面有着“吴侬软语”般的韵味。而在苏州,各家大小面店的面汤却有着完全不同的腔调,每家汤料的配方都视作传家之宝,秘不外传。自然,颇受欢迎的震泽老严忆·面也有如此。

文章图片8

几个去过震泽古镇的朋友推荐,称酱鸭红汤面最好吃。但因我本身对牛肉的偏爱,就点了一份红汤牛肉面。这似乎是应了那句话:外地人吃面看中浇头,苏州人吃面看中面汤。

文章图片9

与北方面馆不同的是,苏州人吃汤面,一般情况下会选择“过桥”。“过桥”就是指配菜用另外的盘子盛放,不浸于面中。这样的配菜又叫做“浇头”。

浇头主要是肉类,有卤鸭、烧鸡、牛肉、鸭头等,有的面馆的浇头还有焖肉、炒肉、排骨、虾仁、香菇炒素、辣酱素浇、爆鱼等。

文章图片10

除了过桥,也可以选择面浇或底浇。面浇是直接盖在面上,底浇是放在碗底,各有精彩。由此可见,浇头是苏式汤面不可或缺的黄金配角。2018年5月18日,苏式汤面凭着518种浇头被认定为“世界上浇头种类最多的原汤面”。

文章图片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