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仰望苏轼

 冬歌文苑 2022-01-30

仰望苏轼

在古今中外文学史上,苏轼无疑是一个奇特的存在,且不说他的文学成就,也不说他多个领域的卓越才华,且说他对人生的解读,就很难有人望其项背。苏轼一生写了大量的诗词,道尽了人生百味,影响了后世多少代诗人,真的无法考证。

苏轼的最后一首诗,是写给他出外做官的小儿子的。“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首尾两句一模一样,可是内涵却不一样。这首诗说的是:庐山上美丽的烟雨和钱塘江壮观的潮汐,都是值得前去观赏一番的。倘若未能前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那么会遗憾终生的。当饱览了庐山的烟雨,欣赏了一年一度的钱塘江潮,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只觉得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这显然不是单纯的写景,而是饱含了人生哲理,这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一样的禅理。要能够达到这种高度,需要丰富的人生阅历。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未达到某种层次之前,总是向往之至,到达以后,就会有一种不过尔尔的感觉,或许这是更高层次认识事物的本质。

苏轼的这首诗,形象地告诉人们,人生需要经过既有绚烂多姿的庐山烟雨,也要有钱塘江潮般的壮阔,有丰富的阅历以后才能读懂人生。

结合苏轼跌宕起伏的人生,就不难理解他的这种见解。

苏轼所以被后人景仰,是因为他比一般人更能看透人生,无论处境多么艰难,他都能豁达、洒脱地面对。没有他那样的艰难曲折、命途多舛的经历,很难有他对人生深切的体认。

先说苏轼的为文,自古文章四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可见他的文学成就有多高。特别是苏轼的词,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开一代诗风, “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极大地拓展了词的题材。突破了词作为艳科(专写男女情爱)的藩篱,成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也正因为他的卓越成就,才招致别人的羡慕嫉妒恨,“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再说苏轼的为政,尽管仕途坎坷,但他每到一地都能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拥戴,是名副其实的“好官”。“乌台诗案”差点丢了性命,以后一贬再贬,路途越来越远,直至穷乡僻壤的海南,境遇越来越差。可是他仍能“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说的是人生的风雨都经历过,无所谓雨天晴天,再大的风浪也能经受,“何妨吟啸且徐行 。”我们读出他的豁达、洒脱,洒脱的背后,是不是自有难以言说的苦闷,或者说郁郁不得志的伤感呢!从他的自嘲“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诗句中,可以读出多少无奈与凄苦。但他并没有消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在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浚挖的淤泥构筑并历经后世演变而形成的”苏公堤”至今为人称道。

最后说说苏轼的为人,苏轼与王安石,政治上水火不容,王安石主持变法,他和司马光极力反对,司马光恨恨地说,我与王安石“冰炭不能同炉,东西不能易位。”司马光直接回去写他的《资治通鉴》去了,苏轼因为极力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谪。可是苏轼与王安石却互相承认对方的文学成就,成为知交。王安石死后,苏轼亲自撰写悼文,对王安石的道德文章进行了公正评价,“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这在今天也是难得的。苏轼是真正的君子,和而不同,公私分明。古今中外,能够如此为人的,不知有几人?

正因为他经历过庐山烟雨的绚丽,也体验过浙江潮的壮阔,阅尽人间春色,才能悟出人生真谛。苏轼一生坎坷,仕途不顺,也曾感叹过“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在《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更是发出了“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悲叹,不过他的感叹是建立在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不能实现的基础上,这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消极悲观。我们都知道苏轼是个乐天派,他的抱负就是要建功立业,可是他的抱负在现实面前屡屡受挫,他不得不发问:“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人们总是要经历世事,阅尽人间辛酸苦辣,才能体验人生况味。苏轼一生可谓命途多舛,在政治上仕途不顺,也正因如此才成就了苏轼的辉煌成就,难怪有一位著名女作家面对丈夫发问:苏轼生在当代,你是否嫁给他,回答是当然。设想一下,如果苏轼一生顺风顺水,生活优渥,还能有如此多的感慨人生的诗篇问世?所以人生磨难也是诗,可以说正是苏轼遭遇了种种磨难,才成就了他的辉煌。

人生本无意义,是我们赋予它意义,而人们的境遇不同,所赋予的意义也不相同。奋斗成功之人或许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屡遭挫折之人或许认为人生就是一场苦旅,终生困顿之人或许认为人生就是一场梦。

从苏轼的诗中,我们体会到,人们总得经历人生的种种以后,才能领略人生的奥妙。不管什么人,总要有一个目标,虽然我们不是为目标而活。我们常人不可能经历苏轼那样的人生,但我们一样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当我们遇到迷茫时,或者遇到挫折时,想想苏轼吧!重温一下他的诗应该大有裨益。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插图/网络

 

作家简介

张达富,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在《中国教师报》《教师报》《江苏教育报》等报刊发表散文二百多篇。作品大多抒写亲情、人生感悟,为学生示范作文,形成了亲和、平实的文风。散文《教书的日子》(团结出版社出版)《不是为了告别的追忆》(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无   之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