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 亮

 松滋新镇 2022-01-30

  散    文 

“三十的火,十五的灯!”这是在祖传下来的习俗。

腊月三十,正月十五晚上上亮,是一个家族敬已故先人的大事,马虎不得。吃过年午饭后,一家主人便开始用白纸糊亮幌子,削竹签,买香、纸、烛、蜡、鞭,一切准备停当,待天黑便领着娃们去给先人上亮。

天擦黑,朦胧的夜色中,一路上会遇到很多熟人,都是去给先人上亮的,每个人都拿着亮幌,香纸烛蜡鞭,在夜幕中走向坟头,给先人上亮。坟头上的亮幌子多,说明子孙多。在坟前,每个人神情庄重而肃穆,心怀虔诚给亲人坟头上插竹签,绷上亮幌,然后点亮蜡烛,再跪在坟前烧纸、插香,领着娃们毕恭毕敬地给先人磕头作揖。礼毕,才点燃鞭炮,在噼哩叭啦的火光声中,望着坟头上明晃晃的亮幌一边回头,一边依依不舍地离开坟头。此时,漆黑夜空下的原野鞭声阵阵,到处亮幌闪闪,待回来时,村庄巳是灯火通明。

 这是上世纪末的上亮情景。

 进入21世纪,上亮就有了明显变化。首先是到南方发财的年轻人,他们开始买些形色各异的亮幌子,红的、彩的,宝塔状,灯笼状、宫灯状,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都有。上亮用上震天震、二踢脚、冲天炮、盘子鞭。天不黑就去上亮,一路上一边眉飞色舞地讲些趣事见闻,一边让喧闹的孩子们放冲天炮、二踢脚,兴高采烈地走到坟上便挂上亮幌,点鞭放炮,一阵电闪雷鸣后,欢声笑语而归。至于磕头,身份高贵了,膝下是有黄金的,就免了罢。

这几年,上亮又有新变化。太阳还有一树高的时侯,上亮的后生或中年人早就聚在小买铺前一边买塑胶花做的各种彩色电亮幌,一边相邀上完亮到谁谁家坐桩打一夜麻将。上亮成了副带,心思早在桌上,早点上亮,好打麻将。上亮后生都说电亮幌子好,方便、省时,管用,风雨不熄,数天不灭,坟上一插一开了事。站在坟头烧一沓火纸,点个鞭或震天雷一放,上亮便完事大吉,回来时,太阳还有一竿子高哩。亮已上了,心意就尽到了。到晚上,原野上霓红闪闪,很亮很美,有的电亮幌子正月十五去上亮都还亮着呢!

有一次听一位朋友讲,他打工回家三十去祖父祖母坟头上亮,他们兄弟三人,他去时发现坟上已上三个亮幌,正踌躇之际,见旁边一坟头仅孤零零地一个亮幌,便把亮幌插在那坟上说:“老人家,一定是您的子孙上在我先人坟上了,我替他给您上亮!"

 虽然近乎笑话,却是真事。看来,怀念已故亲人上亮的习俗,已成为一种渐行渐远的形式,或将在不远的将来,长期在外在外的打工的年轻人几年不回,连祖宗的坟头都找不到了,何处去上亮,自然就不需要上亮了,上亮的习俗或许会渐渐消失……

顾      问:王夏子   覃世良   

                 李克权   彭昌义

名誉主编:覃章海  

主       编:覃亚志

副  主 编:谢   军

编       辑:杨   军    谢新明

                 邓呈静    邓国华

文学总监:张圣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