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心得】人民教师:想说爱你不容易

 水云生文化 2022-01-31
🔝水云生文化 洞察文化武冈

掌上武冈,一个本地有深度、有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每天及时权威发布古城武冈的城事资讯,不发马路新闻和小道消息,坚持原创和传播正能量。关注掌上武冈,武冈资讯尽在您“掌握”中!

.........................................                      .........................................                      .........................................                      .........................................                      .........................................                      .......................

共建书香校园

Build scholarly campus

校园读书节

校园读书

 --2018暑期浙大华家池研学之悟

 廖小凤

暑期承蒙组织抬爱,与武冈教育的六十余位同仁相约西子湖畔,在风景如画的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参加为期七天的武冈市中小学书记校长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学习,接受众多教育大咖的点拨,此生幸也。

许迈进教授的《强化执行力,培育领导力——做智慧管理者》,  对做智慧校长做了全方位的解读 :是领导者、管理者、教育者,更是富有领导艺术的教育家。

强化领导力与执行力,从示范引领开始。先是一个好老师,以校长为核心,玩转学校,玩转课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我任教过初中语文,小学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曾经三次代表原杨柳区参加全县小学语文数学教学比武。在特校负责的这二十多年,虽不是特教专业出身,但因材施教,以养成教育为抓手,同样获益良多。

每天在学生的簇拥下进入校园,环窄窄的却洁净温馨的校园走一圈,再在学生的帮助下把兼会议室、接待室、教育教学与文体器材保管室等多项功能于一身的我的办公室好好整理打扫干净,平凡而忙碌的工作模式就此快乐的开启。

校长办公室的门随时敞开着,校长的身影在校园四处晃动,直觉告诉我,这就是一种无声的力量。

有了凝聚力就会有执行力,自会有领导力。

校长不仅要低头做事,更要抬头说话。

伴随着伟大的中国梦,我们的特殊教育进入了新时代: 2014-2016的特殊教育第一轮提升计划捷报频传; 2017-2019的第二轮提升计划又进入攻坚阶段。从十七大报告的“关心特殊教育”,到十八大的“支持特殊教育”,再到十九大的“办好特殊教育”。

中国特殊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得益于党的特殊政策,更与我们天下特教是一家的大爱情怀息息相关。

我想,这是不是许教授说的雁阵效应呢?

邵兴江教授的《全新思维与优秀文化建设》,更是打开了我们对教育空间革新的国际视野。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决策者与执行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建设一流的学校从选址开始,每一项决策都应该有优秀的勇于担当的学校管理团队全程参与。让建筑形式追随教育功能,这是最大的政治。

武冈特殊教育起步于1959年春县民政科在县城张家院子创办的盲人学校。1962年停办。1990年,民政局、教育局在都粱中学联合复办聋儿语训班。1996年,从敬老院搬迁到城区东方红小学。

五次搬迁,居无定所,前路茫茫。1996年底,苦苦坚守6年的王小平同志,去意已决,返回新疆。1997年2月,我临阵受命。

两名老师,十几个残疾学生,两间教室。没有经费来源,全靠自己想办法。

经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在二十一世纪的开局之年,有了自己的归属,落实为教育局直管的二级机构。

2001年,东塔小学撤并,历经千难万险,2002年元月,搬迁至此,终于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寒冬腊月,面对破败的校园,师生却如沐春风。维修教室,清理厕所,几乎所有的苦活累活脏活,全凭我们的双手。开荒,种菜,养猪;与人合作办厂、办校。大家更有使不完的劲。爱拼就会赢。2010年我们争取到国家对中西部特殊学校改扩建项目,新建教学康复综合楼。因资金缺口太大,组织上只同意我们原址拆旧建新,但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定要把占据学校半壁江山的荒山推平利用。

(图为廖小凤校长亲自送教下乡在特殊孩子家给孩子上课)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的坚持,换来的是学校的科学发展。

今天,随着事业的发展,现有办学场地已略显不足,异地新建,却非易事。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正在努力争取将与学校仅一墙之隔的师范幼儿园等国有资产整体划拨给我校。此举,不仅可扩大校园面积,解决学校发展中的瓶颈,又可将进校道路从当前路窄坡陡弯急的迎春路2巷进入,转为直接由迎春大道进入。这对落实十九大提出的“办好特殊教育”,实现我市特殊教育的科学、持续、健康发展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大深远的历史意义。

计翔翔教授的《国学智慧与领导艺术》,更让我们无比敬重这位已近古稀之年的智者。老人家把国学智慧与领导艺术融汇于古今中外,贯通于上下数千年。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老人家竟能将现代信息技术如此玩弄自如。

永远保持一颗向上向善的心,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教育者的情怀,连接着孩子们的未来。这是计老几十年如一日永不改变的初心,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一位教育人的核心使命。

专家的讲课高屋建瓴,有人说这是熟能生巧使然。

愚以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更是知识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昔 仲 尼 ,师 项 橐, 古 圣 贤, 尚 勤 学 。” “赵 中 令, 读 鲁 论, 彼 既 仕 ,学 且 勤。 ”

孔子这样的圣贤都会向项橐这些小孩学习,宋朝的赵普,官已经做到了中书令(宰相),仍手不释卷,勤奋学习。

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业的我们不是更应手不释卷么?

“披 蒲 编 ,削 竹 简 ,彼 无 书 ,且 知 勉 。”

“头 悬 梁, 锥 刺 股, 彼 不 教 ,自 勤 苦。”

“如 囊 萤, 如 映 雪, 家 虽 贫 ,学 不 辍。”

“如 负 薪, 如 挂 角 ,身 虽 劳, 犹 苦 卓。”

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阅读。晋朝的孙敬读书时把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当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李密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便于随时阅读。

“一 而 十, 十 而 百, 百 而 千, 千 而 万。”

有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读书,社会自然会少了浮躁,多了和谐。教育又何以会变得如此沉重。

“勤 有 功 ,戏 无 益 。戒 之 哉 ,宜 勉 力。”

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曾经一度与我们远离。

今天,工作之余含饴弄孙,我像二十多年前学习电脑五笔输入法那样,“口 而 诵, 心 而 惟 ,朝 于 斯 ,夕 于 斯。”

欣喜的是,三岁小孩居然都懂垃圾要分类投放。

想想我们的学习办公等公共场所,不守规矩,随地吐痰,乱扔烟头垃圾等乱象丛生,应该么?

  熊卫平老师讲授的《校园媒体应对与危机管理》,如行云流水、驾轻就熟。

原来,真正的高手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就能让学员聚焦聆听。

讲授公共危机管理这么有压力的话题,我们听者竟如此轻松愉快舒服。真不愧是中国公关第一人,浙大四大名嘴之首。

梦里寻她千百度。此乃漂亮智慧女人也。

管理者不能玩孤独。在危机面前,大家都是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要急于保护自己,必须抱团取暖,同进同退。危机面前,始终用同一个声音说话。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不用心,不认真是做不成一件事的。简简单单的道理,让她讲得如此明明白白。

平时常来往,有事好商量,说你该说的,不要说你想说的。对我来说,这水太深,稍不留神,就被呛个正着。

借机与熊老师互加微信,相信有缘之人,一日为师,亦能终身为友。

方张松老师的《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妙语连珠,幽默睿智的肢体语言,再加上一个个真实具体的案例,让人如饮甘露。

做智慧教师,创造智慧型课堂。这是师者之极致。

我们常听到有人抱怨“现在的学生一届不如一届了!”“学生(孩子)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

世间最大的功德莫过于教育好儿女。父母放下纸牌麻将,就玩起手机,却希望孩子好好读书,这公平么?

如果我们也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行云流水、驾轻就熟,玩转课堂,学生能不愿意和你一起探索未知的世界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怎么就忘了。

其实,70后80后90后远远比我们这一代人更有担当。如果你感觉不到。只能说你给予的太不够。

全国著名的情绪与压力管理专家李红老师以《教师情绪管理和阳光心态培养》为题,与我们共话生命智慧。

只有调整信念和期待、通过有效的沟通方式,才能实现自我内在的转化,让生命之花真正的绽放。

不能负选择性看世界。内在转变,关系转变,世界转变。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情 。里面有才能给予。于平静中包含着最大的智慧。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置身李老师的课堂,我们有如徜徉在游人散去,夜深人静的西湖边,如此静谧,美好。

繆水娟老师则是从中学讲台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实战型专家,有着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她曾力陈自己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建议。

在以《十三五期间我国中小学教育面临的发展形势与挑战》为主题的讲座中,她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聪明是玩出来的,好习惯比成绩更重要。让一贯主张努力工作,快乐生活,对工作对家庭对自己同样尽责的我,感同身受。

76岁高龄的杨一青老师是一位擅长将理性思考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的科研型功勋校长。

他的《立德树人和学校品牌建设》三个多小时的讲课一气呵成,让人不得不佩服姜还是老的辣。

学校是教师发展的沃土,学生成长的乐园。领导的权威=权力+威信。校长应该像一盏灯,不仅要照亮自己,更要照亮学校的每一位老师。

当了45年老师,亲手栽培了20多位名校长。每学年初,他都有个雷打不动的规定:一周内听遍每位新教师的课,并与之促膝谈心。

校长如此厚德,哪有办不好的学校。

专家的讲课有如醍醐灌顶。让坐在台下,当了二十一年校长的我如坐针毡,无比汗颜。

而去杭州大成实验中学与杭州崇文实验学校的参观学习,更让我们对当下教育的多元化有了更深一层的思考。

大成实验学校是一所从民办转公办,拥有三所学校的教育集团。自然师资精良,设备先进。

崇文实验学校则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国有转民营的学校。48个班,1300余名学生,120余位教职员工。学生每学期收费高达5万元之巨。他们有足够的实力,做到软件不软,硬件过硬,让学生快乐,老师幸福。

朋友的儿子,90后。先是在民营学校,月薪万余,抵不住家庭的游说,回乡考了教师编制,笔试面试都是第一。

入职不到两年,他挣扎着想逃离,我们都劝他再等等。

可人生能有多少等待。

不足3000的月薪,让他保持万元月薪的努力,这有点苛刻,也有违价值规律。

养家糊口尚如此艰难,又何谈幸福快乐?

我的老家在偏僻的武冈九中所在地马山岭。九中90%以上的校园用地都是我们的父老乡亲无偿奉献。我在杨柳小学毕业后,就上了县城重点中学,虽从未在九中上过学。但我目睹过九中曾经是何等的辉煌。

令人困惑的是,杨柳小学、稠树塘镇中学、原武冈九中相继停办。家乡孩子的上学之路变得如此艰难。

一则时代使然。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我们教育人与相关部门同样难辞其咎。

前几年有老板投巨资把九中建成了民营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一站式服务,孩子们又可以就近上学了。

但高昂的学费,让原本生存生活压力山大的留守老人与孩子,变得更不快乐。每每回乡下老家,善良本份的父老乡亲为此求助于我,我却无言以对。

近年来看到网上不断曝出的教育、教师事件,我很忧郁也很惆怅。

教育本应是最大的民生。但民营学校与社会补习培训机构的无序发展与竞争,已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教育生态的失衡。

自古以来,教师都是谨小慎微,不敢发声或很少发声的。一点点恩惠,都会让他们感恩戴德。

其实,这并不是好事。

跪着的教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

跪着的校长又如何办好一流的学校。

教师都不敢质疑,学生哪有创造性?

只有在这样伟大的时代,教师才敢于大胆地说不。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更是一项养家糊口的职业。如果仅能糊口,又如何有吸引力;如果养不了家,又如何让人向往,令人羡慕。

一代中师生乐于无私奉献,可以不在意价值规律。但新常态下,我们不能苛求年轻一代步我们后尘。

作为第一届中师生的我,曾经也有着诗和远方的梦。

同学、同事、校友中从小学讲台一跃而至大学讲坛与商界、政界的亦不在少数。我的同桌更是成了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的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见证并参与了国务院一系列民生等政策的研究与编制工作。三十年后我们相逢一笑,依然忘不掉的是那早已如过眼云烟般的刻骨铭心的困窘岁月。

 只是我们中的大多数,注定只能在乡村教师的岗位上有一份光,发一份热。

(图为特殊学校老师送教下乡在特殊孩子家给孩子上课)

今天,我们这些中师生,正在陆续退出我们为之奋斗终身的岗位。

最美不过夕阳红。坚定不移地维护党的领导,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造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之栋梁,这些中国教育的核心意识与政治意识依然深深地根植于心。

教育是最需要爱,需要情怀的。祖国的秀美山川,科技文化,都需要教师领着学生去感受去体会。优秀的校长与教师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

教师足不出户,匬于三尺讲台,又如何去解读长城长,华山险与桂林山水甲天下。

诸如这些国有公共资源,是不是应该考虑对教师免费开放?

培训学习很重要,参悟同样重要。异地学习,时间紧,任务重,中组部的相关规定我都认认真真地学习过。

我想尽可能地以人为本,给点时间,让千里迢迢远道而来的学员们去校园内外,走走看看,开拓一下视野,是否同样值得我们组织者思考。

犹记得开班式上老师要求大家要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回到岗位学以致用。

而今,新的学期又已起航,趁着华家池的美景尚历历在目,让我们一起美化好我们的校园;把非教学用房尽可能地腾出来,给辛辛苦苦上了一天课还要接着晚辅的老师们找一处小憩之所;民以食为天,别忘了去食堂走走,尽可能地让压力山大的师生吃好喝好;有可能的话是不是也考虑给亲友团一个空间与平台。

然后再去洗手间看看,愉快地放下包袱,方能轻松上阵。

我常常想,我们这些做校长、书记的,有一万个理由要让我们的师生员工迈步校园受到尊重,感到幸福。

最后,让我们一起怀揣一颗感恩的心,“读诸史,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在这个亘古未有的新时代奉献着,快乐着,幸福着。

2018年9月

作者简介

廖小凤,女,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86年武冈师范毕业,在乡村学校任教11年。1997年2月调任武冈特殊学校校长。

2011年当选为湖南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曾获湖南省芙蓉百岗明星、邵阳市十大杰出女性、最美湘女等殊荣。曾在邵阳市九县三区做师德师风巡回报告12场。

工作之余,笔耕不辍。近百次参加宣传、组织系统与主管部门学习培训,曾是湖南日报等多家媒体通讯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