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家》|登峰造极的清代乾隆官窑彩绘瓷器 ——以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为例

 馱夫 2022-01-31

图片


《收藏家》

2021年全年杂志订阅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进入 藏家微店 享八折优惠

图片

特别关注

登峰造极的清代乾隆官窑彩绘瓷器



——以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为例

张润平

乾隆一朝六十年(1736~1795),景德镇御窑瓷器生产达到历史顶峰,无论青花、彩瓷、颜色釉和仿古釉,都达到极致。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评价乾隆官器“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清乾隆时期国力强盛,社会安定,烧造品种之丰富,种类之多样,装饰之华丽,令人赞叹。其青花瓷的生产达到巅峰,斗彩、粉彩、珐琅彩等彩绘瓷的烧造,更加精益求精。仿古瓷方面,在景德镇督陶官唐英的带领下,官窑大量仿烧前朝名窑,如仿宋诸多名窑,无论在造型、釉质及纹饰上,均达到了较高水平。下面本文以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为例,重点阐述乾隆时期景德镇官窑彩绘瓷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一、釉下彩
青花和釉里红是元明清时期重要的高温釉下彩瓷品种之一,清乾隆时期青花发色浓艳,青翠艳丽,线条流畅,绘制工整精细。清乾隆时期釉里红发色纯正艳丽,以白地釉里红器为多,尚有豆青地釉里红等品种。

图片

唐英制乾隆款青花缠枝莲纹花觚,高63.5、口径26.5、底径23.1厘米。通体绘青花纹饰,共15层。主要有缠枝莲托团寿字纹、卷草纹、蕉叶纹、仰莲瓣纹、如意云头纹和回纹等,腹部开光内楷书七行铭文为:“养心殿总监造,饮差督理江南淮、宿、海三关,兼管江西九江关税务,内务府员外郎仍管佐领加五级,沈阳唐英敬制,献东坝天仙圣母案前永远供奉,乾隆六年春月谷旦
据铭文可知,此花觚为唐英在乾隆六年春月吉日,即1741年,监烧并敬献于东坝天仙圣母佛殿案前的佛前五供之一。器形宏伟,青花色泽浓艳,纹饰多达十五层,非常精美。有绝对纪年铭款,是乾隆官窑早期的标准器,为“唐窑”青花瓷中的珍品。

历朝带铭文的瓷器非常少,唐英敬奉庙宇之供器,既有制作者姓名和制作用途,又有具体制作年代,故唐英制青花供器极为罕见珍贵,是唐窑旷世雋品。胎体洁白细腻,瓷质坚密,青花使用浙料烧制,色泽深沉浓丽,绘画图案工整,画意清新,铭文规整,造型丰硕壮伟,古穆典雅,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上铭款纪年明确,是鉴定唐窑及乾隆早期瓷器的标准器,也是研究唐窑不可或缺的艺术瑰宝,有重要学术和历史价值。

二、斗彩
斗彩是明清时期重要的彩瓷品种,始烧于明代宣德时期,成化时的斗彩器最为出色,其主要特点是釉下青花线描,在釉上青花线内填染各种色彩,纹饰柔和秀丽。乾隆时期斗彩器以制作工艺精致、色彩鲜丽、纹饰更趋图案化为特征。

图片

乾隆款斗彩团花纹缸,高23.4、口径33.1、底径18.4厘米。外壁斗彩纹饰,绘折枝花卉、团花纹、如意云纹、缠枝莲和莲瓣纹等,外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纹饰布局满密,层次分明,绘制工细,施彩明艳。团花纹即圆形纹样,又称为“绣球花”,是瓷器装饰的常用纹样,隋唐时期瓷器多模印团花。由于团花具有装饰性强,灵活多变的特点,明清两代更为盛行,多彩绘装饰,明代永乐宣德有团龙、团凤纹,著名的明代成化斗彩器和青花瓷上也使用此装饰,有龙凤、花卉纹等。

三、粉彩
粉彩是清代彩瓷品种之一,始创于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朝盛行,以柔和细腻见长。彩料中由于掺入铅粉,绘制时用分水法冲淡其色调,具有粉润秀雅的艺术风格,它善于表现形象的质感,对花叶蓓蕾、翎毛花卉的描绘十分工细,并使图案有阴阳向背的效果。陈浏《陶雅》记有:“康、雍彩画瓶件以花鸟或野兽为最上”乾隆官窑粉彩器多为色地粉彩。

图片

乾隆款粉彩镂空夔龙纹转心瓶,高30.3、口径8.5、底径10.5厘米。口部描金,颈部置对称螭耳。外壁色地绘粉彩和料彩纹饰,颈部红地绘番莲、八宝纹和如意云头纹等,腹部四开光内镂雕双夔龙和蝠纹等,开光外绘缠枝番莲纹,胫部红地夔龙纹,内胆绘云纹。外底松石绿釉上红彩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转心瓶是乾隆时期的杰作,瓶体由外瓶、内瓶、底座分别烧造组成。外瓶套于内瓶外,内瓶与底座有轴碗相连,外瓶多装饰镂雕花纹,内瓶转动时,透过外瓶镂空可以看到内瓶的通景纹饰,它是根据陶车旋转原理而制。乾隆时期是景德镇御窑辉煌鼎盛时期,御窑厂为迎合皇室标新立异的追求,器型屡有新创,奇巧之物,层出不穷,转心瓶为乾隆时期的佼佼者。

图片

乾隆款粉彩百花图葫芦瓶,高29.8、口径5.4、底径9.2厘米。器呈葫芦式,外壁粉彩绘百花图。外底施松石绿釉地,正中红彩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百花图”以红、黄、绿、蓝、白等彩绘,绘千姿百态的各种花卉,以牡丹为主,辅以菊花、荷花、牵牛花等,百花怒放,各尽其妍,花团锦簇,五彩缤纷,色彩斑澜,令人目不睱接。因花卉繁密,满布器身,看不到底釉,故称为“百花不露地”,又有“万花堆”“锦上添花”的美称。此器绘制精湛,纹饰细腻。此装饰技法创于清代雍正朝,乾隆、嘉庆时期较流行,延续至清末光绪时期。

四、珐琅彩
乾隆时期珐琅彩是在彩地上用各种色彩绘制各式各样的织锦纹、轧道纹和卷草纹等,称为“锦灰堆”,再在其上绘珐琅彩纹饰。珐琅彩瓷虽始于清代康熙时期,至乾隆时期制作更为精致。乾隆时期,由于中欧瓷器贸易与文化的交流,珐琅彩瓷的绘制受西洋绘画等艺术影响较大,纹饰与施彩技法等方面具有西洋风格,展现出“西学东渐”之风之盛。

图片

乾隆款珐琅彩缠枝花卉纹蒜头瓶,高18.6、口径2.8、底径5.3厘米。通体以卷草纹为地,以珐琅彩加金彩绘各式缠枝花卉纹、如意云头纹、莲瓣纹等,有红、黄、蓝、白等色,色彩斑斓绚丽。外底松石绿釉地蓝料双方框内书“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

珐琅彩瓷始制于清代康熙时期,发展于雍正时期,至乾隆时期制作更为精致。乾隆时期,由于中欧贸易与文化的交流,珐琅彩瓷的绘制受西洋绘画等艺术影响较大,纹饰与施彩技法等方面具有西洋风格,展现出“西学东渐”之风之盛。此器为乾隆珐琅彩瓷上乘佳作,原为清宫旧藏。

五、杂釉彩
杂釉彩是指单一色地上绘单一色釉彩的瓷器,有白地衬托单彩和色釉地衬托单彩,始见于明洪武官窑。

图片

乾隆款粉青釉描金暗花夔龙纹交泰瓶,高12.7、口径5.8、底径6.3厘米。通体施粉青釉,饰暗花夔龙纹,颈部金彩绘蕉叶纹,口边、足际均涂以金彩。腹部镂雕成仰覆如意头形并相互勾套连接,如意头形描金。外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交泰瓶为上、下两部分镂雕成回纹、如意云头形或正倒“T”形,交接、勾套连为一体的器型,取“交泰”的吉祥寓意。《易经》有“天地交泰”之说,即天地相交则时运亨通,故又称为“天地交泰瓶”。

据清宫档案记载,乾隆八年(1743)唐英奏折中记有这类交泰瓶,是专供乾隆皇帝玩赏的佳器,为著名督陶官唐英别出心裁之作。此瓶制作精妙,工艺成型难度大,为乾隆时期“唐窑”中的精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同样的制品。

六、古铜彩
古铜彩,为仿青铜器彩,先用高温烧成一种釉色似铜的沉着无光的酱釉,再用金、银等彩描绘花纹,入窑二次低温烧成。

图片

乾隆款古铜彩牺耳尊,高26、口径16、底径7.2厘米。此尊仿战国时期错金银青铜双耳尊形制,肩部堆贴对称牺耳。通体施古铜彩,釉彩仿青铜器错金嵌银镶松石工艺,腹部饰典型的云雷纹。金、银等彩与古铜锈斑相互交融,效果惟妙惟肖。

因器型和纹饰均仿铜器,故称为“古铜彩”。古铜彩为督陶官唐英新创的制瓷工艺,古铜彩瓷烧制始于雍正朝,盛行于乾隆时期。乾隆朝仿古之风盛行,仿铜器而制作的瓷器工艺精湛,十分逼真,不仅造型与原品一致,而且青铜器物的色泽、锈斑、色釉与原物相差无异,反映出乾隆时期官窑瓷器釉料的配制和烧制技艺水平之高超。此尊造型古朴典雅,釉质凝重,为乾隆时期官窑仿其它工艺品的典型器物。

七、法华彩
法华彩又称珐华或珐花,始创于元代,盛于明。在陶胎上用特制带管的泥浆袋,一边挤压,一边在胎上勾勒凸起的图案轮廓,然后用黄、绿、紫色料填上色彩,再经低温烘烤而成。明代早期景德镇窑开始用瓷胎仿制法华彩瓷,一直延续到清代。

图片

乾隆款珐华莲塘图盖罐,高34、口径17.6、底径21厘米。带盖,宝珠形钮。器蓝釉地法华立粉画法粉彩装饰,并辅以金彩,器身、盖均通景绘莲塘图,并辅以缨络纹、卷草纹等。外底松石绿釉地刻阳文“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明代永宣时期,景德镇窑始烧瓷胎珐华器,清代延烧,但官窑珐华制品较为罕见。此器端庄秀美,形制较大,由于粉彩的使用,比明代器更显细腻华丽,为乾隆官窑法华器十分珍贵的艺术精品。
清代乾隆皇帝本人对瓷器的热爱,采取督陶官制度,使制瓷技术不断提高,创新品种不断增加,促进了乾隆制瓷业的繁荣和发展,使乾隆时期景德镇官窑达到巅峰。(节选)


《收藏家》

2021年全年杂志订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