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晋南北朝的那些文人们之:隐居不仕的天才画家戴逵

 金色年华554 2022-02-02

魏晋南北朝的那些文人们之:

隐居不仕的天才画家戴逵

文章图片1

在前面我们曾经讲到,王徽之“雪夜访戴”,他冒着风雪行船一夜,去见一个姓戴的友人,这个人就是戴逵。

戴逵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天才。我国的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具有浓郁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到魏晋时期,我国的绘画艺术和书法艺术发展到一个高峰,出现了标志性的人物,书法以二王(即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绘画则以戴顾(戴逵、顾恺之)为代表。

戴逵(326-396年),字安道,谯郡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人。东晋时期著名的隐士、画家、雕塑家。

他生于东晋谯郡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一个士族官僚家庭,他的祖父、父亲都在东晋朝廷里为官,有一定的名望。他的兄长戴逯因屡立战功,被朝廷封为广信侯,后又升官至大司农。

史书上称他“幼有巧思,聪悟博学”,又说他“少博学,好谈论,善属文,能鼓瑟,工书画,其余巧艺靡不毕综”。从这些描述里我们可以看到,这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神童,别人家的孩子。

为了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孩子,戴逵的父亲致信当时的著名学者范宣,让戴逵跟随他学习子史经文。范宣,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人,博学多识,尤其是擅长“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等儒家经典。此人一身傲骨,不羡慕荣华富贵,因不满朝廷的黑暗,朝廷先后征他为主薄、太子博士、散骑侍郎等,都坚决推辞不就。戴逵十分仰慕范宣的人格和骨气,在以后的人生中也继承了他的这种秉性。在跟随范宣读书的日子里,戴逵手不释卷,勤学好问,处处以范宣为师,史书上说,“范读书亦读书,范抄书亦抄书”,因而范宣十分器重他,特别希望他能读好经学,将来好“治国平天下”。

戴逵在跟从范宣学习时,还喜欢画画。最初范宣见到戴逵作画,不太高兴,认为这是没有用处的事情,不必在这上面白白花费心思。戴逵没有说什么,有一天他根据东汉张衡《南都赋》的文意画了一幅《南都赋图》,画面生动地表现了南都之繁华,并隐隐寓意着世间繁华乃是过眼烟云,范宣看完之后大为感叹,认为非常有益处,一改原来的偏见,于是也开始学画画。

戴逵聪明过人,博览群书,喜好六艺之术,这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心,好思好问,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很小的时候就得以发挥出来。戴逵十来岁的时候,有一天偶尔不慎打破了一只鸡蛋,他顺手用绢布抹去。等到第二天,他发现那块绢布竟硬成一团。这让他大受启发,立即找来破损白瓦研磨成屑,打了不少的鸡蛋,滤去蛋黄,再将白瓦灰兑入蛋清之中,反复揉搓,最后做成一块碑,并命名为《郑玄碑》,还亲自写了碑文,用刀把碑文刻到碑上。凡是见到这个碑的人,都赞叹不已,认为它“词美书精,器度巧绝”,这个小孩子的举动一时在人们中传为美谈。

《晋书》上说,戴逵秉性高洁,做人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的言行合于礼节规范,这和那时的很多文人不一样。他反对当时风行的放浪形骸的社会风气,认为所谓放达是不走正道,不足取。他觉得,一个人只追求所谓放达的形式,而不去实践做人的根本目标,这种行为就是舍实逐声。这就好比以西施为美却学她的颦眉一样,人们所仰慕的并非对方真正的优点,只是注重皮毛与形式罢了。人切不可“自驱以物,自诳以伪,外眩嚣华,内丧道实”。他认为,人最终还是要加强自身修养,培养道德的根本,不要为各种虚名、形式所累。他的这一观点在当时可谓是振聋发聩,让人耳目一新。

戴逵的特立独行还表现在他对当时流行的因果报应论的反驳上。东晋时期,佛教盛行,因果报应之说十分流行,加上当时僧人的推波助澜,以至于让天下人趋之若鹜。戴逵则认为所谓因果报应,完全是人们的一种猜想,毫无根据。他同当时著名的僧人慧远反复论辩,常常使得慧远理屈词穷不能应对。为了反对佛教的因果报应说,他还专门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释疑论》,对因果报应说提出质疑和否定。他认为,积善受福、积恶受祸的说法只是圣人劝勉世人行善积德的手段而已,没有真实的依据。戴逵是一个有自己主见,不人云亦云的人。

当时著名的文豪谢安那时已经做了宰相,他也听说了戴逵的名声,便想亲自见识见识他的才能。正好戴逵有事从剡县到京师,谢安专程来看他,二人见面后,谈书说琴,甚为投机。不过根据当时的风俗,像谢安这样的高官会客,应该是以议论国事为先,只有和普通人才讨论别的话题。但是他们二人却没有那么多俗套和清规戒律,对彼此感兴趣的问题谈得十分深入,不知不觉,一轮红日竟渐渐西沉了。谢安自始至终没有与戴逵谈论什么政事,却“悠然知其量”,深为戴逵高尚的道德修养和虚旷胸怀而赞叹不已。

由于戴逵多才多艺,出类拔萃,名声很大,自然引起了朝廷的注意。但是戴逵对于官府一直是敬而远之,不愿意和他们有任何来往。太宰武陵王司马晞听说戴逵擅长鼓琴,一次,请他到王府演奏,戴逵素来厌恶司马晞的为人,不愿前往。司马晞就又派了戴逵的一个朋友再次请他,并附上厚礼,戴逵感觉自己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他取出自己心爱的琴,当着朋友的面摔得粉碎,并大声说道:“我戴安道非王门艺人,休得再来纠缠。”他的朋友当下被震住了,面带惭色带着礼品灰溜溜地走了。这么大胆决绝的行动,那时是很少有人敢为之,别人最多也就是找个借口回绝罢了,由此可见戴逵的坦荡和无畏。

晋孝武帝曾于于太元十二年(公元387年)派命官带了“束帛”到剡山征戴逵来朝为官,并封他为散骑常侍,国子博士。戴逵对来使说:“老父有病,已是气息奄奄,且不知道还有几日在人世,所以我之尽孝时日苦短,望皇上垂怜,收回成命。”其实这话显然是推辞之辞,孝武帝心里也明白,但是也没有再勉强。等到戴逵父亲去世后,尚书仆射王旬再次上疏,请征戴逵为国子祭酒,加散骑常侍,戴逵又找了一个理由推辞掉了。

戴逵为逃避朝廷征召,偷偷跑到山里朋友家,躲避不归。会稽内史谢玄上奏疏说;“我看出戴逵是个超尘脱俗、不营世务的人,他甘居陋室,以书琴为友。虽然策书征召多次,依然幽静之操不改,超然绝迹于世,追求自己的志趣。况且他年近七十,常抱病在身,有时身心不适,病情更会加重。如今王命没有收回,将会使他遭受风霜之苦。陛下既然爱护器重他,就该使他身名并存。请陛下停止对他的诏命。”奏疏上报后,孝武帝答应了,不再征召戴逵,他这才又回到了原来居住的地方生活。

戴逵淡泊名利,一生隐居不愿出来为官,而他哥哥却一直想着建功立业,戴逵摔琴拒绝司马晞的那次,司马晞后来又叫他哥哥去,他哥哥高高兴兴地带着琴就去了。太傅谢安对他哥哥说:“你们兄弟俩人的志向和事业为什么相差那么远呢?”他哥哥说:“因为我忍受不了那份清苦,而家弟也改变不了他的志向与乐趣。”

戴逵学贯古今,名震天下,琴棋书画,无所不精。

他在剡山之中以读书、作画、雕刻为乐,不问世事,逍遥自在。但他又绝非那种故作名士姿态、招摇过市的人,而是真正地追求自己渴望的那种闲逸与高雅。在社会交往中他不随意与人来往,只和志同道合的人交流。比如当时的名士郗超、刘炎、谢安、王徽之等,或游名山大川,或纵论古今书画,或探讨雕刻艺术。

他潜心创作,在绘画艺术和雕刻艺术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达到了当时绘画和雕刻艺术的最高峰,成为领军人物。南朝齐人谢赫在他所著《古画品录》中称赞戴逵为当时绘画界的领袖。

戴逵所画人物画和肖像画,在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据唐人张彦远《历代名画录》所载的戴逵的人物画、肖像画就有十余幅,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阿谷处女图》、《胡人弄猿图》、《董威辇诗图》、《孔子弟子图》、《五天罗汉图》、《杜征南人物图》、《渔父图》、《尚子平白画》、《孙绰高士像》、《嵇阮像》等。顾恺之评论戴逵为稽兴所作的肖像画说:“稽兴,如其人”,也就是说和真人一样,由此可知戴逵的人像绘画技术已经是非常精妙了。

据说建康的瓦棺寺是当时著名的文人雅集之所,有一次戴逵被其父带去参加雅集,见到著名画家王蒙,戴逵遵嘱作画,绘《渔父图》,其俊逸潇洒的画风得到了当时画坛泰斗、恃才自傲的王蒙的大赞,他说到:“此童非徒能画,亦终当致名。恨吾老,不见其盛时也”(这个小孩不止画画厉害,也会很有名望。可惜我老了,不能见到他出人头地辉煌的时候了)。

戴逵还精于山水画,他的作品一时成为众人仿效的范本。被收入《历代名画记》的山水、飞鸟、走兽画有《狮子图》、《名马图》、《三牛图》、《三马伯乐图》、《南都赋图》、《吴中溪山邑居图》等。

戴逵的绘画,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所画人物,形神兼备;所画山水,情景交融,充分显示出我国古代绘画艺术创作中的现实主义传统,成为后人学习的很好的典范。戴逵的画风,对后人影响极大。比他稍晚的著名画家顾恺之,就十分钦佩他的才能,称赞他的作品世人“莫能及之”。

戴逵在艺术上的又一重要贡献是雕刻。他是那时公认的雕刻大师。

东晋时期,佛教文化得到极大发展,佛教艺术也得到在全国迅速推广,特别是佛教造像艺术一经引入,便在全国各地迅速传开。戴逵本来就对佛经有深入研究,能深刻理解佛经要意,对佛经故事也了如指掌,所以他所雕刻的佛像都能达到工艺精湛、形神兼备的境界。他曾经建造无量寿佛的木像和菩萨的木像,高达一丈六,在当时可算是巨型塑像了。

他认为原来的佛像的制作都粗拙古朴,达不到他想要的水准,不足以打动人心,不能让人感到心驰神往。他想要知道当时的人们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愿望,所以有一次他雕刻了一座佛像,到了开放敬神的那天,他就藏在帷幕后面,偷偷听众人的议论,把所听到的褒贬意见都加以详细的研究,然后参照它们进行修改,这样反复多次,积累思考了很长时间,佛像才最终完成。戴逵此雕像一出,世人争相仿效,它既符合佛经教义,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和民族心理,所以影响极大。后来人们把外来佛像的形体修改定格为宽额、浓眉、长眼、垂耳、笑脸、大肚的公认形象,这可以说是戴逵对佛教在中国传播所作的一大贡献。

唐代高僧道宣在他的《法苑珠林》也给了戴逵的佛像雕刻艺术极高的评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