葶苈子,被《本草经百种录》曰:"肺如水源,故能泻肺即能泻水。凡积聚寒热从水气来者,此药主之。""大黄之泻从中焦始,葶苈之泻从上焦始。”故葶苈子是有名的泻肺药,其味苦辛,大寒,滑润而香,可泻肺定喘,行水消肿。是治黄痰,及痰水与热邪相搏所致的火痰佳药。也是治各种积液如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甚至肺原性心脏病水肿的妙药。葶苈子的一种来源是播娘蒿的种子,这种植物在北方的麦田很常见,被民间称为米米蒿。所谓米,是指其叶与种子均如小米般个儿小。米米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生命力很顽强,路旁、山沟、荒地都能生长。尤其麦田里面米米蒿很多,麦苗长它也长,农民欲除之而后快。但由于米米蒿嫩叶有一种蒿草特有的香味,为许多食客所喜,且荠菜还没有完全由黄褐变青绿之时,米米蒿正嫩绿可餐,故被打上了本季第一野菜的标签,进了各种餐饮店农家宴。清炒、凉拌、蒸熟或是做鸡蛋羹,包饺子等。 有一年在外面吃饭,点了一盘蒸米米蒿,用面裹的。更看到有人做富贵米蒿,加上虾米、韭菜、腊肉,拌上面粉一起蒸,蒸好食用,满嘴流油却不油腻,由腹到心都是充实满足。成熟的“米米蒿”角果特别细,但是里面的种子却长得很饱满,用手一捏,就能把种子从角果里挤出来,黄色。含油量很高,几十年前食用油有限,有人就去荒地采割成熟的米米蒿,扛回家用木棒敲出其种子,然后挤油吃。但如今这种油不建议多吃,更不能作为日常饮食的主要食用油,因为吃多了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会造成心慌。这当然是因葶苈子泻降行水的功能呢。介绍两个单味方。治肺壅咳嗽脓血,喘嗽不得睡卧:甜葶苈二两半,炒成紫色。打为细末,每次用6克煎水服。《外台秘要方》载,治上气咳嗽,长引气不得卧,或水肿,或遍体气肿,或单面肿,或足肿:葶苈子三升,微熬,捣烂后用筛子筛过,然后用清酒五升渍浸,春夏三日,秋冬七日。初次服如核桃般大,日三夜一,冬日二夜二,量其气力,微通利便好,如患急困者,可增多服用次数,亦可用绵细绞即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加大枣12枚合方的葶苈大枣泻肺汤,是大医张仲景用治肺中水饮壅塞,胸满喘咳,一身面目浮肿的名方。提醒提醒: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据情况辨证加减,建议找专业医生指导哦。(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