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里江山,只此青绿

 琴伴书侣 2022-02-04

千里江山,只此青绿

江雁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单色调的美、大气磅礴的舞姿,“舞绘”了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让人领略到我国千年文化的厚重震撼。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时期一个十八岁少年的传奇绝唱,是青绿山水画的巅峰之作。这个少年,叫王希孟。


陈丹青曾经说过:“在《千里江山图》中,我分明看见一位美少年,他不可能老。他正好十八岁。长几岁、小几岁,不会有《千里江山图》。”


然而这不免让人心生疑惑:十八岁,他可曾行遍这千里江山?若是已经行遍,在那样一个交通甚不方便的年代,又将是一场耗时多久的舟车劳顿、跋山涉水?既如此,王希孟是如何具备了这一身绝世画工,留下这千古传奇的呢?


蔡京题写在《千里江山图》的跋文里倒是说了:


“政和三年闰四月一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逐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这老小子实在幸运,因圣宠而得恢宏巨作,令人艳羡。然而他的那几句跋文,依旧难以解上述之惑。时至今日,我们大约也只能望画兴叹:天才的世界,实非我普通人能够了解。


还是来说说《千里江山图》吧!

近12米长的画幅,一眼很难尽揽。不过即便是粗略地看,也能让人感受到,那浓艳富丽的靛蓝,和透润温柔的石绿,在长绢上交相辉映。江山如画,灿若星河、宝石,绚丽而又辉煌。


或许,在十八岁少年的眼里和心里,宇宙乾坤就应当是如此明媚而又鲜亮的吧。所以,他才会那般的肆无忌惮,把青金石、孔雀石以及其他各种贵重的矿石、次宝石打碎,并且研磨成粉,再往那薄如蝉翼的长绢上一层一层任性地敷染。所以,和大多数中国山水呈现出的厚重与古朴不同,《千里江山图》给人的感觉,是满满少年气。 


这样的一幅画卷,退可观大江大河,山川明灭,进可察碧波粼粼,水草丰茂。远望是峰峦叠嶂,烟波浩渺,近看有长桥贯通,流水相连。

于是,大气磅礴与纤毫毕现,诡异地呈现在同一幅画卷上,且一样的叫人心潮澎湃。


倘若你以为他单纯只是在描画山水,却又错了。这个天才的年轻画师,真不知怀揣了多少的热烈与激情。他是把自己所处的那个朝代里生活的富足与优雅,都展现在一片青绿山水之间呀。看似不动声色,实则巧妙入微。


那些隐藏于峰峦深处的宅邸,那些或闲坐瀑前、或行走山间的白衣秀士,那些山村野渡、竹篱茅舍,都在这片青绿中,时隐时现。

于是,我们透过那道长长的薄绢,仿佛看见了一群鲜活的大宋人,他们正在亭间饮酒吃茶,正在案头焚香插花,他们行吟诗词、悬挂书画,他们溪头垂钓,他们闲话桑麻。他们活得是那样的悠哉悠哉,简直从容到不像话。

蔡京说“上嘉之”,“嘉”的是什么呢?想来是那个少年的胸中有丘壑,笔底生乾坤。这样的气度与笔力,宋徽宗恐怕是教不了的。十八岁的少年,愣是以这样的一幅《千里江山图》,画出太平盛世下的无垠之景,从此一跃成为青绿山水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上”唯有“嘉之”!


关于这幅画的价值,或许它的收藏者之一——元初昭文馆学士溥光和尚的题跋才最为贴切:


“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


于是千年以后,有人借《只此青绿》的舞蹈,演绎了这幅青绿山水画巅峰之作的前世今生。想来,也只此青绿,才能催发人的灵感,让后世的我们,欣赏到每一帧都是画的视听盛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