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烈谈“含胸拔背”

 北方烟雨 2022-02-05

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图片


图片

张烈先生
 
编者:张烈,1938年出生,中国著名孙氏拳家孙存周先生嫡传弟子,北京人,后去天津工作。200971512于天津因病逝世,享年72岁。张先生六岁开始习武,先在北京武术名家赫寿岩办的健身太极国术社里练武,后其父又将张烈送到孙存周先生处学习。在孙先生处,张烈一学就是十来年。张先生对孙氏形意拳极有心得,在北京邮电学院上学期间,曾获北京市高校武术比赛形意拳冠军。

张烈极为钦佩孙存周先生,张烈说: “'孙存周先生是真正把拳术的道理研修透了,能不加力而力自彰,不运气而气自周,自然而然。存周先生的感觉十分灵敏,身体非常灵活,动作极为矫捷,技击时随心所欲,力道精湛自如。七十来岁时,撩起大褂就能追汽车,气不稍喘。平日举止言谈气质超逸,卓尔不凡。张烈认为,就功夫技艺而言,后人几乎不可能达到孙存周先生那样的水平。但就练拳的道理而言,后人一定能够也应该比前人讲得更具体、更确切,更合乎科学的规范。所以,要尊重古人的实践,但又不要被古人的思想方法所束缚。在继承传统武术理论对武术运动进行整体研究的今天,还应引入注重精确分析的科学方法和现代科学原理。所谓尊重传统,但又不要拘泥于传统。

张烈认为,拳术中真正有用的东西,就是拳术练习的基本规矩。基本方法和对精神气质的影响。对于各门各派来讲这些规矩大要都应该是统一的。张烈说:当年孙存周先生就是这个观点,认为拳术的基本规矩本是简明而统一的。我今天仍坚持这个观点。其实只要认真进行技术分析,就会发现拳术的基本规矩大都可以从形意拳中演化出来,弄明白形意拳,便能有一通百通之效,对学习其他拳,掌握起来也就容易多了。张烈认为,拳术之用,在今天来讲主要是提升人们的精神,变化人们的气质。技击不过是达到这个目的一种手段。张烈提出中国武术精神的概念。张烈认为中国武术精神是一种既不能归也不能归于的独立的精神文化。其阐扬的是一种既诚中形外、正大直刚,又圆融宏博、自然从容;既脚踏实地、积极进取,又滞洒超脱、求真忘我的精神境界。有一种威武不屈凛然莫犯的超拔气质。这是一种只能从武术的锻炼中获得的精神气质。
 
正文:很多爱好武术的朋友到我这儿来共同研究武术,当我叫他们把身体站直,站立得要和受检阅的仪仗兵一样,挺着胸、站得笔直时,问题就来了。不是说练内家拳要含胸拔背吗?结果他们给我做了示范:前胸微向内凹、两肩扣着,这样的胸即为;此时后背微驼,再加上两肩前扣,后背真的有的感觉,而且得很圆(由于两肩向前用力,应说后背是被横着抻圆的)。不管怎么说,绝对是一个小罗锅。这也许是流传中的张三丰颀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的影响所致。

孙存周老师教我练拳那么多年,始终都要求我要把背挺得直直的,即脊骨要挺直,绝不可向前弯曲。孙存周老师不论平时还是练拳,身体总是笔直的,这也是我一直说他是个帅老头儿的原因。我认为,一个帅小伙练了几年拳,结果反到成了罗锅,穿上西装都不漂亮,这是肯定不对的。我们练武,应该是越练越健壮、越练越漂亮。下边请大家与我一同做含胸拔背的试验。

首先我们做拔背。其实我们上一个试验已做完了拔背:即把身体挺得笔直,挺起胸来,站得和仪仗兵一样。这样背总归是拔起来了。这明明是挺着胸怎么能说是含胸呢?先别急,我们接着往下试。在站直的基础上保持身体各部分不变形,向前抬平左臂,将左臂尽量向前方伸展,只是尽全力向前伸,同时注意前伸的左臂要尽量放松。这时用右手去摸你的左胸的胸大肌(即胸脯肉),应当是软的,因为你是放松的。你做得越正确、越到位,你练内家拳那种感觉也就越大,你的胸大肌也越松软,甚至会感到整个左臂除向前伸以外,几乎完全放松,一点也使不上劲。尤其是将左手向上将手指竖起来,那种酸麻胀痛的感觉应该达到若不是强忍着,几乎要坚持不住。这时胸大肌会越发的松软,左臂也越发的放松。这时你放在左胸上的右手还会感觉到:胸确实是含着的呢。虽然脊骨挺得笔直,可的胸确实不是挺着而是含着的。

图片

通过这个试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拔背就是将脊椎挺直,含胸就是松肩,也就是尽量的向远处伸展手臂。当手臂是弯曲的时候,则自然是松肩啰。请你记住这种感觉和找到这种感觉的方法,逐步地把它运用到你所练的拳中去。你定会感觉到姿态变美,体会加深,更能体会到拳的真谛。■

图片

武术自由谈

 

武术是我们活动的平台

武术是我们联系的纽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