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慢性咽炎、咳嗽呕吐、梅核气的千古名方

 事事平心 2022-02-05

因为工作原因,浑身出汗时为图凉快,就在户外将外衣脱了,谁知竟然因此感冒了,还引发咳嗽,随即用了止嗽散加减,一剂药咳嗽止。但因为用药期间及之后仍然没有注意生冷,未过多久又开始咳嗽,且咽喉中总是有痰咳不出来、也咽不下去。遇到咳嗽十分剧烈时,偶尔还会呕吐,由于怕麻烦,就一直拖着,期间用了不少调理咽炎的含片以及一些西药,但是没有效果,前期得空,带孩子出去玩时发现公园旁就有一家中药店于是顺便进去了抓了三副半夏厚朴汤,回来后只熬了一副药,一杯药下去,喉中不爽之物就不见了踪影,竟然覆杯而愈。三副药喝完,咽中不爽已一去不复返,咳嗽时也不再呕吐,且咳嗽的频率大减。

关于上述本人的病症,刚开始只是偶感风寒导致咳嗽,方用止嗽散加减,也是非常对证的,效果也是一剂知、二剂已。

但是病好了后未禁生冷,瓜果甜物、咖啡浓茶不绝如缕,由此变生咽炎,导致咳嗽症状再次出现、还出现了呕吐,后用半夏厚朴汤加减,此汤可以说是专对梅核气(喉中有痰,吐不出,咽不下)效果也是立竿见影、覆杯而愈。前面用的是时方,后面用的是经方,但效果都一样好,为什么呢?前面是以风寒咳嗽为主证,而止嗽散中的百部、紫菀二药堪称止咳神器,它们俩组合在一起,无论是冷咳热咳,还是新咳久咳,都能通通拿下;而后面主要以咽炎为主,而半夏厚朴汤中的半夏、厚朴二药也是化痰降气的良药,运用得当必能产生奇效。由此可见,不管是经方还是时方,能够治好病的才是好方!

止嗽散出自清代程钟龄先生所著《医学心悟》一书中治疗咳嗽证的一个方剂,其药物的组成是:紫菀三钱,百部三钱,桔梗三钱,白前三钱,橘红二钱,甘草二钱,荆芥钱半,水煎服,也可以研为散剂,每服三钱,开水送下,饭后服。止嗽散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止咳的,所以用来止咳散寒也是随手应用,并不为奇。半夏厚朴汤是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里的一个方剂,原本是用来治疗女性咽喉疾病的,原文记载,“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而后来渐渐用于梅核气等疾病。

半夏厚朴汤全方原著里描述为“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等五味药组成,具体煎服方法是将上五味药,用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按照书中所述,这个配方的剂量,现代估计没人敢用,所以只能按比例折算。汉制的半夏一升,相当于现代的100克,而汉制的一两,约等于现代的15克,按此折算成现代的药方,其常用剂量为:半夏、茯苓各12g,厚朴9g,生姜 15g,苏叶6g。

不过我在配方时,在方中加了12克陈皮,此外还将方中的苏叶改成了紫苏子6克。这样改所考虑的是半夏与陈皮化痰是中药里的经典搭档,二是紫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要比苏叶好。另外,在煎煮药物的时候也要注意,一是半夏要先煎半小时,然后加其他药物一起煎煮。如果用苏叶的话,苏叶应该后下,如果用苏子的话,苏子应该包煎。

半夏厚朴汤虽然仅有五味药,为什么会有如此强大的治疗效果呢?关键还是在于配伍。该方以半夏作为君药,起化痰散结、和胃降逆的作用;以厚朴为臣药,起宣郁散结、燥湿除满的作用;以茯苓、生姜、苏叶为佐使,其中茯苓主要起到健脾渗湿的作用,生姜主要起和胃止呕的作用,苏叶起到行气解郁的作用。

当然,不管是什么病实际运用时,病人的情况个体与个体之间总是有一些差别的,因而实际应用时还要按照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加减化裁。比如有胁肋疼痛的,可以酌情加入金铃子、延胡索等中药以疏肝理气;如果兼气郁较重的话,可以酌情加入香附、郁金等中药来行气解郁;如果兼有咽痛的,可以酌情加入玄参、桔梗等中药以解毒散结、宣肺利咽。由于方中辛温苦燥的药物较多,主要适用于痰气互结而无热的病症;如果有颧红口苦、舌红少苔且属于气郁化火、阴伤津少者,则不适宜使用这个配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