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卖地规模降6亿平米!为了稳楼市,银行吹起“放贷”的冲锋号

 倦鸟依林 2022-02-05

卖地收入,出现了重大转折。

2月4日,克而瑞的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300城土地市场成交建筑面积22.7亿平方米,较2020年下降了22%。

重点不光是降幅,而是释放出的信号。

这是过去5年以来,全国卖地规模首次出现下降。

2020年的时候,即便有疫情影响,全国卖地规模也达到了惊人的29.1亿平米。

29.1-22.7=6.4,在2021年,300个城市卖地总规模直接降了6亿平米。

假设100平米一套房,6.4亿平米就是640万套房子,按三口之家来算,够2000万人住了。

600万套房子的需求,说没就没了。

原因出在哪?

文章图片1

是地价太高?还是调控加码?还是楼市购买力不足了?

可能这些因素都有,但最核心的原因,只有一个:开发商没钱了。

准确地说,是房地产民企没钱了。

从2021下半年以来,房企融资受阻,TOP30的头部民营房企因为长期高周转、高杠杆模式,债务违约、流动性危机蔓延,进而引发集体“躺平”,土地集中流拍,开发商作为“中介”不敢再拿地。

深层次看,是因为房价收入比不断上行,房产已经占到居民资产的70%以上,捆绑了60%以上的国民财富,购房杠杆率近70%,城镇化率距离70%-80%的天花板一步之遥,三四线人口流出+核心城市限购限贷,进一步打压购房需求,卖地转移债务的链条出现“负循环”。

现在的核心问题是,房企没钱再拿地,要不要救?怎么救?

先来说“要不要救”的问题。

当然要救。

蓝白之前跟大家聊过,如果房企流动性危机持续下去,会造成什么后果:

第一,供应商的钱要不回来,家具家电卖不动,会拖累消费。

第二,楼盘施工放缓,建安工程、房地产开发投资额放缓,会拖累固定资产投资。

第三,土地流拍的现象会加剧,会拖累地方财政。

能不能救起来,是一回事。

该不该救房地产,救房企,救土地市场,是另外一回事。

再来说“怎么救”的问题。

再次放开对融资端的管控?ABS、发债、开发贷、前融、非标、商票都不管了吗?

当然不能。

上面说了,之所以房企出现流动性危机,说难听一点,纯属这个行业咎由自取。

过去几年房价飞涨,同时也助涨了开发商“冲规模”的魄力,一个个的为了加杠杆无所不用其极,拿了地之后不施工,把钱从预售资金账户挪用,继续拿地、继续贷款扩大规模。

民企激进的经营模式,是造成今天惨状的核心原因,看似庞大的体量,实则不堪一击。

既能把房地产市场盘活,地卖出去、供应商的钱能要回来、农民工工资能结账、期房能顺利交付,又能避免房地产重回“一放就乱”的老路,只有一个办法:

用市场化的方式来解决。

换个词,叫“并购”。

文章图片2

央行、银保监会在去年底就已经部署了,专门发了个通知,有序推进“并购贷”,把钱给优质房企,用来收购出险房企的优质项目,并购的项目还不用计入有息负债。

用市场化手段,解决房地产市场激进扩张导致的后遗症,才是对症下药。

中证报2月3日报道说,自《关于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金融服务的通知》发布以来,已有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广发银行等多家银行表态将提供房地产并购融资支持,方式包括并购主题债券、并购贷款、并购基金、资产证券化等,预计合计提供并购融资支持超300亿元。

比如,广发银行称,计划于近期发行50亿元房地产项目并购主题债券,募集资金专项用于房地产项目并购贷款投放。

还有,招商银行将分别授予华润置地200亿元、华润万象生活30亿元的并购融资额度,专用于并购业务。

招商蛇口共发行并购票据12.9亿元,募集资金全额用于房地产项目并购,助力资金需求量高的在建房地产项目顺利完工。

如此密集的动作,说明银行已经吹起冲锋号,集体输血开发商。

这些钱,说是楼市的“救命钱”,丝毫不为过。

文章图片3

对民企来说,项目并购,至少能保交楼,让公司存活下去,它们正在为以往的激进增长付出代价。

对于国企来说,此时并购价格便宜,筹码低廉,既能“捡尸体”,还能扩大市场占有率,是抄底的不二选择。

对地方财政来说,央企、国资的强力支撑,将会起到“护航”的作用。

国资的使命,本来就是国民经济中当仁不让的“担当”。

有了国资的加持,从拿地到建房,从商品房到长租房,从“保交楼”到“降杠杆”,从稳房价到扩大房屋供给,未来的楼市,必然会更加凸显住房的民生属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