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为什么会死?物种为什么会灭绝?生物进化为什么无法阻止死亡?

 安喜的空间 2022-02-05
死亡,是几乎所有生命都无法抗拒的必然归宿,从生命开启进化的一瞬间,死亡和灭绝就已经在进化道路的尽头静静等待!
在生物学上,进化是种群里遗传性状在世代之间的变化,生物繁殖过程中,基因经复制并传递到子代,基因的突变可以使性状发生改变,进而造成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
进化一旦启动就只能向前,不会停止也没有回头路,只要生物还在生存和繁殖,进化就始终处在进行状态。而唯一能让进化停止的,就只有死亡,个体死亡、物种灭绝,以及地球生命现象的整体消失,都可以让进化停止。
那么问题来了,死亡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不管是生物个体还是物种,死亡都是无法避免的归宿?生物为什么没有进化出阻止死亡的能力?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图片
1、死亡为什么会发生?
死亡是指个体生命功能的永久终止,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的生命终结就是单细胞个体死亡。而对于人类而言,人体的心脏、肺部和大脑三大中枢器官发生无法逆转的损伤,进而导致整个生命体的终结,也就意味着死亡。
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都难逃一死,但是死亡并非完全不可避免,比如水螅和某些水母,可以通过持续地自我更新,替换掉衰老组织,从而保持永生。
也就是说永生在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那为什么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包括人类,还是会死呢?
网络上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说生物个体到了一定的年龄主动选择死亡,是因为要节省更多的资源给后代!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最大化自己的生存和繁殖机会是生物的本能,也是进化最底层的驱动力,试问有哪个人不想获得永生?
图片
如果某种生物真的愿意给后代腾挪空间和资源,恐怕这种生物会被快速淘汰。所以说死亡绝对不是个体生物的主动选择,可是死亡却普遍存在,那么从逻辑上有三种可能性解释的通:
第一种可能是生物不适应环境,被自然选择淘汰;第二种可能是导致死亡的原因无法被自然选择影响,因此被动的保留了下来;第三种可能就是死亡对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有巨大的好处,因此被自然选择主动保留了下来。
首先是第一种情况,生物不适应环境被自然选择淘汰,这种死亡方式比较好理解,比如人体能够承受的低温和高温都是有限度的,冻死或者烧死都是因为人不适应环境,人无法在极端的环境下生存。这一点不用过多展开,我们重点看第二种和第三种情况。
图片
再来看看第二种可能,我们换一种说法,就是自然选择并不关注生物个体的死亡,而是关注生物能否成功的生存下来,直到繁殖后代。也就是说某种生物基因能够一代又一代的遗传下去就行了,至于个体是否死亡,自然选择并不在意。那么自然选择能够影响的就只是生物在繁殖完成之前体现出来的那些特征。
我们假设有一个基因变异X,会让人在50岁之后更容易生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和骨质疏松等,但是这个变异基因在50岁之前并没有什么作用,也就不会体现出来,不做基因测序根本无法觉察。
想象一下,携带了变异基因X的人,在年轻的时候跟正常人没有任何区别,他们能够正常的长大、结婚和生儿育女,也就是说变异基因X会被遗传给下一代。
图片
至于这个人老了之后是否会生病,进化根本就不关注,因为他已经完成了繁殖下一代的任务。而且即便自然选择想关注也无能为力,因为变异基因X在年轻时没有体现出来,这个人就不会因疾病缠身而被淘汰,变异基因X能够顺利地被遗传给下一代。
这样的话,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历史上,类似X的基因即使出现变异的频率并不高,但一旦出现了也不会被自然选择清除掉,时间久了,这种基因就会在人体内越存越多。
所以说,我们每个人体内的基因组DNA序列上,都携带者一大堆年轻时不会显现、年老后全部爆发的变异基因,这些基因叠加起来破坏身体机能,这是我们会逐渐变得衰老、最终死亡的根本原因。
图片
下面再来看一下第三种可能:如果死亡对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有好处,那么死亡就很可能在进化过程中被保留下来。一个基因变异能让生育年龄之前的人更健康、更容易繁衍后代,哪怕这个基因能让人生育后更容易患病和死亡,这样的变异也会被保留下来。
事实上人的身体就存在这样的情况,最典型的就是男性的睾丸酮,这是一种雄性激素,它的分泌水平与男性的身高、攻击性和求偶成功率有关。睾丸酮分泌水平越高,身材就越高大,攻击性骨灰越强,求偶成功率也越高,这是有利于繁衍后代的,所以睾丸酮活动旺盛的特性就在进化过程中被保留了下来。
但是睾丸酮分泌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会加速男性的衰老和死亡,而自然选择则不管这些,它只关注有利于男性繁衍后代的特性,这也是男性整体寿命要比女性低的原因。
总而言之,生物之所以会死亡,从个体原因上来看是不适应环境;而从进化角度来看,死亡这一特性要么有利于进化,要么是导致死亡的原因在自然选择看来并不重要。
图片
2、物种会因为什么而灭绝?
我们前面一部分介绍了从进化角度人死亡的原因,其实几乎所有生物会死亡的原因都是如此。我们知道不同生物个体的寿命不同,其实不同物种的存在时间也是不同的。
比如人类的近亲尼安德特人,一共存在的时间大概就十几万年;而直立人存在的时间,至少有150万年。根据科学家们计算的数据,一个哺乳动物物种的寿命平均在100~200万年。
相比地球当前46亿年的寿命而言,任何一个物种的寿命都是微不足道的,那么物种为什么会灭绝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在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里,地球环境发生的变化非常剧烈,历史上一共有5次生物大灭绝,很多物种被彻底抹去是完全正常的。根据科学家们的估计,地球进化史上曾经出现过数十亿个物种,其中99.9%以上都已经灭绝了!
图片
当然了,你可能会说生物大灭绝是因为地球环境发生了巨烈的变化,生物无法适应恶劣的环境。事实上除了这个因素,物种内生的特征也会导致它们的最终灭绝。
当一个物种在特定环境中生存时间足够长的话,就会变得越来越适应这个环境。而这种针对特定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应对环境波动的能力往往就越弱,到最后非常微弱的环境变化,都有可能让整个物种灭绝。
生物学上有一个风险对冲现象,表现为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生物群体可以在不同的表型间随机切换来适应环境的变化,这是生物群体对环境适应性进化的结果。
比如说人们熟悉的小麦,属于一年一生植物,从开花到授粉,再到种子成熟,就算是完成了自己的繁殖使命。从繁衍后代、传递基因的角度来看,当温度适宜、水分充足的时候,小麦种子第一时间同步发芽生长、然后继续繁衍,这种繁殖效率才是最高的。
图片
但实际上,小麦种子根本就不是在同一时间发芽的,哪怕是完全相同的环境,不同种子发芽的时间也不同。有些生活在干旱地区的植物,这种现象更加明显,有些种子甚至都不在同一年发芽生长。
这样的好处是什么呢?这其实是植物在规避风险,有些种子发芽迟,有些种子发芽早,一旦这些种子生长的环境发生改变,就不至于所有发芽的种子全部死亡,这就是生物圈里的风险对冲现象。
不光是植物,很多鸟类繁殖后代的时候也有类似的风险对冲现象。从效率上来看,一只雌鸟多生一些鸟蛋,并且让每个鸟蛋营养刚够孵化出雏鸟才是最有效率的选择。
但实际上,鸟妈妈宁愿少生蛋,也会让每个蛋里的营养有所富余,这就是为了应对突发情况而做出的风险对冲。
图片
我们假设一种极端的情况,如果某种生物生存的环境非常稳定,什么时候下雨,下多少都能预测,那么风险对冲就失去了意义。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的生物,会进化成以最有效率的方式繁衍后代。
但是这种情况是极其危险的,因为一丁点的环境波动都有可能让整个物种灭绝,因此生物内部的多样性非常重要,可以让整个物种更能适应环境的波动。
我们知道,进化其实就是让生物更加适合自己所生存的环境,进化的力量让某个物种越来越适应特定的环境,但是付出的代价就是降低了生物内部的多样性,这让它们很难承受环境的微小波动。
从地球整个进化史的尺度来看,地球环境一直都在发生着大大小小的环境波动。于是某个物种越成功,就越适应环境;而越适应环境,就越无法抵抗环境的变化,那么物种的灭绝就是必然的,是地球环境变化与生物进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图片
3、总结一下
就个体而言,无论是人还是其他生物,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无法适应环境,比如人到火星上就无法生存,因为适应不了火星上的恶劣环境。所以人的死亡,就是外在环境造成了人身体器官功能的丧失,从而导致整个个体的死亡。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生物个体始终携带了衰老和死亡的基因,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生存的主要目的是繁衍下一代,将基因持续复制下去,所以自然选择更加关注生物孕育下一代前的身体状况,而之后是否会衰老甚至死亡,自然选择并不关心。
如果从一个物种出发,在历史悠久的地球进化史上,越是进化成功的物种,就越适应该物种所生存的环境,这让它们无法承受环境的轻微波动,生物进化的最终结局就是承受不了丝毫的环境变化,地球环境轻微波动都会导致物种的灭绝。
生命之树也许可以基业长青,但大树上的任何一根枝条,任何一片叶子,都有凋零的那一天,而我们能做的,无非是在凋零前继续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罢了!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