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茶饼要怎么撬,才能不伤到茶叶,喝到好白茶

 蔓萝花 2022-02-06


《1》

如今,喜欢买白茶饼的人很多。

一是因为,相较于散茶,经过压饼工艺后的白茶饼,味道浓郁、醇厚,充满了浆感。

白茶的压饼,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让茶叶部分细胞破壁的过程。

细胞壁破裂,细胞液大量溢出,里面所蕴含的物质便提前参与了白茶的陈化,也增加了白茶与氧分子接触的机会,转化出更多的新物质。

比如,大家喜欢的枣香,就是老寿眉饼专属的。

虽然散茶的原汁原味,更加贴近于白茶的“鲜香醇爽”,但奈何大多数人都难以喝懂。

反倒是白茶饼的味道,绵密,柔软,细腻,更容易被众人接受。


二是因为,白茶饼方便储存。

从散茶变成饼茶,抛开香气和滋味不谈,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外在。

原本蓬松的散茶,因为压饼,成为了一块圆润的白茶饼。

易储存,易运输,易携带。

最重要的是,在运输的时候,也不容易碎。

纵然白茶饼的优点有这么多,可大家在买它的时候,仍然会有些许犹豫。

而犹豫的根本原因,在于不会撬饼。

的确,撬饼是门技术活,需要技巧,而非用蛮力就能完成。


盲目使用蛮力,稍不注意,茶饼就容易撬碎。

别看每次都只产生一点碎茶,所谓积少成多,经过数次的撬饼后,白茶饼自然而然会产生大量的碎茶,着实浪费。

太碎的茶,泡出来的汤水便容易苦涩。

本来醇厚甘甜的白茶饼,也失去了特色,不再好喝,反而浓苦涩。

那么,如何才能把白茶饼撬成一片一片,并且能部分程度上保证茶叶完整,不产生太多的碎茶呢?

接下来,我们从品类、工具和手法上来详细解析。


《2》

刚开始学撬饼的时候,最喜欢选秋寿眉饼。

而到了现在,我们也常常将它推荐给刚喝白茶,刚试着撬饼的新茶友。

因为简单,好上手。

尤其是立秋节后采的寿眉,因为生在秋季的初期,白茶的梗粗叶阔,纤维粗壮,蜡质层厚,不至于被撬得太碎。

并且,有了被茶梗所支起的缝隙,随手往缝隙处刺入,再往上轻轻一抬,便能得到一片扁平的,轻薄的,完整的秋寿眉饼。

即使是新人,刚开始撬饼,也毫无压力。

由于不会把白茶饼撬得太碎,也就不容易影响口感,泡出来的茶汤依旧是鲜甜柔和的。

后来还发现,白毫银针饼撬起来同样简单。


因为满面都是芽头,松紧得当的银针饼,很轻松就能从整体上剥离出完整的一片。

至于白牡丹饼和春寿眉饼,对于新人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具有挑战精神的新茶友,可以买回家试一试,万一自己有撬茶的天赋,一次就上手了呢?

而喜欢求稳的新茶友,还是建议先购买秋寿眉饼或是白毫银针饼,作为过渡。

等到练习足够了,熟能生巧了,再去尝试难度更高的白茶饼。

用来撬白茶饼的工具,选用的是茶刀。


茶刀,顾名思义,就是专门用于撬饼的刀。

它和普通的菜刀、剪刀不同,只有尾端是尖锐的,便于插入茶饼的内部。

而像是家中的菜刀、剪刀、锤子等工具,并不适合用来撬饼。

许多人在拿到白茶饼,且手中没有茶刀的时候,往往会采取一些“猎奇”的方法。

比如,用菜刀砍、用剪刀剪、用锤子敲、用手掰,甚至还有的人直接用牙咬。

那场面,难以想象的混乱。

不仅会破坏茶饼的完整性,产生过量碎茶,更有可能弄伤自己,得不偿失。

所以,学会正确使用茶刀,尤为重要。


《3》

茶刀在手,接着就要学手法了。

先把桌面上有可能影响撬茶的物品,一律挪开,保证自己有足够的空间。

将白绵纸打开后,一块完整的白茶饼就映入了我们的眼帘。

有的朋友撬饼时,没有太多想法,往中间猛地就是一刀。

下刀迅速,仿佛不是在撬饼,而是在练武林神功,若旁边有人,想必也会吓出一身冷汗来。

其实,撬饼的秘诀古人早就告诉过我们了。

在《庖丁解牛》中,庖丁并不是一阵乱砍,反倒动作轻快灵活,挥舞牛刀时的场景,甚至像是在奏乐舞蹈。

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和力气,整个牛就解体了。


而据庖丁所说,自己喜欢探究事物的规律,了解构造,比一般的技术要更高一筹。

同样的道理,放在撬白茶饼时,也很适用。

大家在撬饼之前,先别急着下手,可以先观察白茶饼的纹理。

就拿秋寿眉饼为例,它在散装的状态下,就是有芽有叶有梗的,压成饼以后,侧面也有叶有梗。

有了梗,便有了缝隙。

这个被支起来的缝隙,便是我们下刀的最好地方。

将白茶饼平放在桌面上,一手按住饼身保持稳定,一手持茶刀。

将茶刀平平地伸入饼身,顺着纹理,平抬向上,利用杠杆原理,很容易就能翘起一片薄薄的茶饼。

即便有碎茶,可数量不多,并不影响整体的完整性,以及冲泡时的口感。

但如果从叶片多的地方入手,或是从正面下刀,便容易把那部分的叶片全部撕碎,无法保证完整。

亦或者是,撬下来很厚的一块茶饼。

冲泡时,不容易泡开,不容易让它释放出足够的香气和滋味来。

被夹在中间部分的茶叶,因为接触不到水分,想释放也无计可施,真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4》

生活中,处处皆学问。

就连看起来没有技术含量的撬饼,也藏着很多方式方法。

用对了方法,既能保证汤水的滋味纯正,也能避免碎茶太多,造成浪费。

偶尔有一点小碎叶,也是正常的情况。

因为含水量达标,极其干燥,受到了外力的破坏,自然会有些许破损。

不过,即使有碎茶,也是在可接受的范围以内。

出汤之后,少许的碎茶便会沉淀到公道杯底部,之后再分汤,并不影响口感和美观。

由此可见,喝茶的讲究之处,大多在细节。

喝茶的人,看似随意,可在关键时候从来不马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