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节日,已渐行渐远

 济宁文学 2022-02-06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传统节日,已渐行渐远

作者:刘巨成


农历2022年的第一天,阳光如瀑,碧空如洗。透过窗子,看着久违的蓝天,心情和身体都好了很多。这样的天气,又逢假日,应该去户外走走的。如果不是病魔作祟,按节前计划,此时我们应该正行走在邹东一个美丽的山区,畅游在自然天地间,登高祈福,度过这个中国传统节日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春节。

每年此时,有关节日习俗的讨论和对往昔节日的回忆就会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当下,抱怨如今的春节没有年味,满怀深情地回忆儿时节日记忆已经形成主流:抱怨不让放鞭炮了,说什么吃的没有童年味了,嫌过年的娱乐活动少了,没有趣了……

躺在床上静养,有时间对传统节日进行一次深入地思考。中国的节日,虽然都离不开吃,但都有各自的内涵,既有形式又有内容,也与当时的社会需求、人文历史、经济状况相适应,人们需要这些节日寄托情思,需要它们来丰富日常枯燥的生活,改善一下平日里单调的饮食,宣泄压抑多日的情感,所以,它们可以流传千年,融入华夏民族的血液。

但是,历史前进的步伐,在近百年特别是近几十年,突然加速,将我们的躯体和灵魂远远地落在了后面。我们在适应和追赶时代的过程中,必然会自觉不自觉地做出一些改变,收获一些新的,也将丢掉一些旧的东西,其中就包括传统节日。这是因为它们都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是属于那个时代的东西。

就春节来讲,传统意义上节日活动——也就是大家感受到的年味是一系列的,从进入腊月就开始了,包括买布料缝新衣、做新鞋,喝腊八粥,做扫除,磨粮做豆腐,祭灶,备柴挑水,赶集采购,祭祖上坟,杀鸡宰羊,烹蒸炖炸……除夕初一这两天的活动最多,贴对联,放鞭炮,拜年,发压岁钱,包饺子,吃年夜饭……进入正月,还有逛庙会,看古装戏,游园赏灯,走亲访友……这些内容相继登场,将一个春节烘托得热热闹闹、喜气洋洋。人们心满意足,之后,就开始准备新一年的劳作。每一项活动它们不仅是一种形式,在那个年代又都有各自的现实意义——农耕文明,秋收后,以此来庆丰收,祈求福运,吐旧纳新。这些活动也都是需要时间的!恰巧,正值冬闲,人们可以有大把时间做这些事情,也需要这些事情打发时间。换个角度说,人们利用农闲时间,充实一下物质生活,丰富文化生活,总之,这些活动都是有切实需求的。

而现在,我们还有这些需求吗?无论是文化方面还是物质方面。即使把这些活动都照模照样地做一遍,还有几人愿意做?还有几人愿意参与?况且,整天上班忙碌的人们还有那样充裕的时间吗?还能做得那样从容、那么虔诚、那么真心吗?

如此下去,再经几代人,传统节日及其形式内容都将所剩无几,甚至荡然无存。

那么,传统节日就不能传承保留了吗?倒也未必,至少在农村的个别地区还会或多或少地遗存,但也需要一些条件。比如变革其形式和内容,让它们与当下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生活相适应;比如赋予它们新的内涵——有了新的内涵,就有了新生;比如给节日更宽松的时间,说白了就是放长假,有了时间,人们才能完成那些形式。

无论如何,大的方向是不会改变的,我们要坦然面对传统节日淡化乃至消亡的现实。毕竟,农耕文明的时代已经结束。

逝者不可追,来者犹可待!

作者简介:

刘巨成,男,原籍天津,现居山东济宁。喜爱写作,部分作品在网络媒体和报刊杂志发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