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锡纯:干姜解

 风声之家 2022-02-07

张锡纯 张锡纯经验汇集 2022-02-07 00:00

收录于话题

#干姜1
#张锡纯199
#中医168
#医学衷中参西录198

张锡纯经验汇集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及各大家临证经验和心得之总结、分享,传承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

15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干姜味辛,性热,为补助上焦、中焦阳分之要药。为其味至辛,且具有宣通之力,与厚朴同用,治寒饮堵塞胃脘,饮食不化;与桂枝同用,治寒饮积于胸中,呼吸短气;与黄芪同用,治寒饮渍于肺中,肺痿咳嗽;与五味子同用,治感寒肺气不降,喘逆迫促;与赭石同用,治因寒胃气不降,吐血衄血;与白术同用,治脾寒不能统血,二便下血,或脾胃虚寒,常作泄泻;与甘草同用,能调其辛辣之味,使不刺激,而其温补之力转能悠长。《本经》谓其逐风湿痹,指风、湿、痹之偏于寒者而言也,而《金匮》治热瘫痫,亦用干姜,风引汤中与石膏、寒水石并用者是也。此乃取其至辛之味,以开气血之凝滞也。有谓炮黑则性热,能助相火者,不知炮之则味苦,热力即减,且其气轻浮,转不能下达,观后所引陈氏释《本经》之文自明。

  陈修园曰:“干姜气温,禀厥阴风木之气,若温而不烈,则气归平和而属土矣。味辛得阳明燥金之味,若辛而不偏,则金能生水而转润矣,故干姜为脏寒之要药也。胸中者肺之分也,肺寒则金失下降之性,气壅于胸中而满也;满则气上,所以咳逆上气之证生焉;其主之者辛散温行也。中者土也,土虚则寒,而此能温之,止血者(多指下血而言,若吐血、衄血亦间有因寒者,必与赭石同用方妥),以阳虚阴必走,得暖则血自归经也。出汗者,辛温能发散也;逐风湿痹者,治寒邪之留于筋骨也;治肠澼下利者,除寒邪之陷于肠胃也。以上诸主治,皆取其雄烈之用,如孟子所谓刚大浩然之气,塞乎天地之间也。生则辛味浑全,故又申言之曰,生者尤良。即《金匮》治肺痿用甘草干姜汤,自注炮用,以肺虚不能骤受过辛之味,炮之使辛味稍减,亦一时之权宜,非若后世炮黑炮炭,全失姜之本性也。

图片


  徐灵胎曰:“凡味厚之药主守,气厚之药主散,干姜气味俱厚,故散而能守。夫散不全散,守不全守,则旋转于经络脏腑之间,驱寒、除湿、和血、通气所必然矣,故性虽猛峻,不妨服食。”

  附案:愚在沧州贾官屯张寿田家治病,见有制丸药器具,问用此何为?答谓:“舍妹日服礞石滚痰丸,恐药铺治不如法,故自制耳。”愚曰:“礞石滚痰丸,原非常服之药,何日日服之?”寿田谓:“舍妹素多痰饮,杜塞胃脘作胀满,一日不服滚痰丸,即不欲进食,今已服月余,亦无他变,想此药与其气质相宜耳。”愚再三驳阻,彼终不以为然。后隔数月,迎愚往为诊治,言从前服滚痰丸饮食加多,继则饮食渐减,后则一日不服药即不能进食,今则服药亦不能进食,日仅一餐,惟服稀粥少许,且时觉热气上浮,耳鸣欲聋,脉象浮大,按之甚软,知其心肺阳虚,脾胃气弱,为服苦寒攻泻之药太过,故病证脉象如斯也。拟治以理饮汤(方在三期三卷,系干姜五钱,于术四钱,桂枝尖、生杭芍、茯苓片、炙甘草各二钱,陈皮、厚朴各钱半)。寿田谓:“从前医者用桂、附,即觉上焦烦躁不能容受。”愚曰.“桂、附原非正治心肺脾胃之药,况又些些用之。病重药轻,宜其不受。若拙拟理饮汤,与此证针芥相投,服之必效。若畏其药不敢轻服,单用干姜五钱试服亦可。”于斯遂单将干姜五钱煎服,耳即不鸣,须臾觉胸次开通,可以进食。继投以理饮汤,服数剂后,心中转觉甚凉,遂将干姜改用一两,甘草、厚朴亦稍加多,连服二十余剂全愈。

  一妇人年四十许,上焦满闷烦躁,思食凉物,而偶食之则满闷益甚,且又黎明泄泻,日久不愈,心腹浸形膨胀,脉象弦细而迟。知系寒饮结胸,阻塞气化,欲投以理饮汤。病家闻而迟疑,亦俾先煎干姜数钱服之,胸中烦躁顿除。为其黎明泄泻,遂将理饮汤去厚朴、白芍,加生鸡内金钱半,补骨脂三钱,连服十剂,诸病皆愈。

  一妇人年近五旬,常觉短气,饮食减少,屡延医服药,或投以宣通,或投以升散,或投以健补脾胃兼理气之品,皆分毫无效。浸至饮食日减,赢弱不起,奄奄一息,病家亦以为不治之证。后闻愚在邻村屡救危险之证,延为诊视。其脉弦细欲无,频吐稀涎,心中觉有物堵塞,气不上达,知为寒饮凝结。投以理饮汤,方中干姜改用七钱,连服三剂,胃口开通,又觉呼吸无力,遂于方中加生黄耆三钱,连服十余剂全愈。

  一妇人年四十许,胸中常觉满闷发热,或旬日或浃辰之间必大喘一两日,医者用清火理气之药,初服稍效,久服病转增剧。其脉沉细,几不可见,病家问系何病因,愚曰:“此乃心肺阳虚,不能宣通脾胃,以致多生痰饮也。人之脾胃属土,若地舆然,心肺居临其上,正当太阳部位(膈上属太阳经,观《伤寒论.太阳篇》自知),其阳气宣通敷布,若日丽中天,暖光下照,而胃中所纳水谷,实藉其阳气宣通之力,以运化精微而生气血,传送渣滓而为二便,清升浊降,痰饮何由而生?惟心肺阳虚,不能如离照当空,脾胃即不能藉其宣通之力以运化传送,于是饮食停滞胃口,若大雨之后阴雾连旬,遍地污淖不能干渗而痰饮生矣。痰饮既生,日积月累,郁满上焦则作闷,渍满肺窍则作喘,阻遏心肺,阳气不能四布则作热。或逼阳气外出则周身发热,迫阳气上浮则目眩耳聋。医者不知病源,犹用凉药清之,勿怪其久而增剧也。”病家甚韪愚言,遂为开理饮汤方,服一剂心中热去,数剂后转觉凉甚,遂去芍药,连服二十余剂,胸次豁然,喘不再发。

  岁在壬寅,训蒙于邑北境刘仁村庄,愚之外祖家也。有学生刘玉良者,年十三岁,一日之间,衄血四次,诊其脉甚和平,询其心中不觉凉热。为衄血之证,热者居多,且以童子少阳之体,时又当夏令,遂略用清凉止血之品,衄益甚,脉象亦现微弱。知其胃气因寒不降,转迫血上溢而为衄也(《内经》谓:阳明厥逆,衄呕血),投以温降汤(方载三期二卷,系干姜、白术、清半夏各三钱,生怀山药六钱,生赭石细末四钱,生杭芍、生姜各二钱,厚朴钱半),一剂即愈。

  又有他学校中学生,年十四岁,吐血数日不愈。其吐血之时,多由于咳嗽,诊其脉象迟濡,右关尤甚。疑其脾胃虚寒,不能运化饮食,询之果然。盖吐血之证,多由于胃气不降,饮食不能运化。胃气即不能下降,咳嗽之证,多由于痰饮入肺,饮食迟于运化,又必多生痰饮,因痰饮而生咳嗽,因咳嗽而气之不降者,更转而上逆,此吐血之所由来也。亦投以温降汤,一剂血止 ,接服数剂,饮食运化,咳嗽亦愈。

  近在沈阳医学研究社,与同人论吐血、衄血之证,间有因寒者,宜治以于姜。社友李子林谓从前小东关有老医徐敬亭者,曾用理中汤治愈历久不愈之吐血证,是吐血证诚有因胃寒者之明征也。然徐君但知用理中汤以暖胃补胃,而不知用赭石、半夏佐之,以降胃气,是处方犹未尽善也。特是药房制药多不如法,虽清半夏中亦有矾,以治血证吐证,必须将矾味用微温之水淘净,然淘时必于方中原定之方量外加多数钱淘之,以补其淘去矾味所减之分量及所减之药力。

  邻村高边务高某,年四十余,小便下血,久不愈。其脉微细而迟,身体虚弱恶寒,饮食减少。知其脾胃虚寒,中气下陷,黄坤载所谓血之亡于便溺者,太阴不升也。为疏方,干姜、于术各四钱,生山药、熟地各六钱,乌附子、炙甘草各三钱,煎服一剂血见少,连服十余剂全愈。

张锡纯经验汇集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及各大家临证经验和心得之总结、分享,传承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

15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注:在此提醒广大患者,中药的服用并不是一病对一药这么简单,比如感冒,临床上既有风热感冒,又有风寒感冒,两者在症状表现上有明显不同,治疗方法也截然相反,即使同属于风热感冒,不同的患者因为体质和基础疾病的不同,用药上也有显著差异,如果一概而论,只会使病情加重。因此需要接受中医治疗的患者,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遵医嘱用药。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上)

张锡纯:龙胆草和半夏解

张锡纯:远志解

张锡纯:牛膝解

张锡纯:桂枝解

张锡纯:柴胡解

张锡纯:厚朴解

张锡纯:朴硝、硝石解

张锡纯:大黄解

张锡纯:当归解
张锡纯:玄参解

张锡纯:牡蛎解

张锡纯:参赭镇气汤

张锡纯:镇摄汤

张锡纯:来复汤

张锡纯:一味薯蓣饮

张锡纯:山药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