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渔樵问对》之中体与用的关系

 新用户3536Meiv 2022-02-08

导读:生活中,很多人都有一个疑惑,就是这个世界究竟是以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存在,我们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又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有些人心中存在这些问题,是对于学问的好奇,而有的人则是切实的想给自己的人生找一个答案,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关于人生以及关于这个世界存在的疑惑。

古代有一篇文章叫做《渔樵问对》,它就从某种层面上,给这些问题赋予了一种恰当的解释,这种解释未必是完全正确,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说,也便于我们对于这些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渔樵问对》的作者是北宋理学第一人邵子,名字叫邵雍。

这篇文章借由一位樵夫和渔夫为主角,两人进行对话,在一问一答之间,从事物的现象聊到世界的本质,又从天道聊到人道,再到世间的兴衰更替。

其中阐述了天道的规则,也说尽了人道的智慧,但因为题材的问题,在结构上显得有一些凌乱,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于其中智慧的理解。

而我们今天和大家聊的,就是在这篇文章中的第一个片段,有关于问题的现象与本质,也就是物质的体与用的关系。

这篇文章讲述的就是一个渔夫坐在水边钓鱼的时候刚跳,另外来了一个樵夫,背着一大捆柴,樵夫把柴放在岸边坐下休息,两个人开始坐在河边攀谈起来。

樵夫问渔夫:“在这里能不能钓到鱼?”

渔夫回答说:“能。”

于是又问到:“鱼钩不放鱼饵还能钓到鱼吗?”

回答说:“不能。”

“鱼钩上不放鱼饵能钓到吗?”

问:“钓到鱼不是鱼钩而是鱼饵,可见鱼因吃食而受害,人因吃鱼而受利,都是因吃其利一样,而结果不一样。请问这是为什么?”

渔者说:“你是打柴的,与我工作不一样,又怎么能知道我的事呢?然而我可以给你解释一下。鱼的利和我的利是一样的,鱼的害和我的害也是一样的。你只知其一,未知其二。鱼受利于食,我也受利于食,鱼受害于食,我也受害于食。你只知鱼终日有食吃而为利,又怎知鱼若终日无食吃而为害呢?如此,食物的害处太重了,而钓鱼的害处却轻了。你只知我终日钓到鱼而为利,又怎知我若终日钓不到鱼而为害呢?如此,我受到害太重了,而鱼受到的害却轻了。若以鱼为本,人吃了鱼,则鱼受到了伤害;若以人为本,以鱼为食,人无食吃则人受到了伤害。更何况在大江大海里钓鱼,又是多么的危险?鱼生活在水里,人生活在陆地,水与陆地不同,其利益一样。鱼受害于饵,人受害于财,饵与财不同,其害处一样,又何必分彼此呢!你说的,只是事物的本质,而不知事物的变化。”

这看似是一番很普通的对话,而其中引发的则是更深的思考,比如其中的这样一段话:

鱼生活在水里,人生活在陆地,水与陆地不同,其利益一样。

鱼受害于饵,人受害于财,饵与财不同,其害处一样,又何必分彼此呢!你说的,只是事物的本质,而不知事物的变化。

人和鱼其实没有什么不一样的,都在面对着相同的利害关系。

鱼去咬鱼饵,是为了生存,人在水边钓鱼,也是为了生存。

鱼吃鱼饵有被钓的风险,那人在江河湖海中钓鱼,不也一样有失足落水的风险吗?

到更深层的角度去理解这句话的时候,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要只局限于问题的表象,而是站在另外一个更宽广的角度,用辩证法的思维去看待这个世界,任何事物的体与用都是两面的。

但是听了钓鱼老者的解答,这个樵夫似乎依然很不满意,于是又提出了一个让人觉得很莫名其妙的问题。

他说:“你的鱼即使钓了上来,但也不能生吃啊!最终还得依靠我的柴火吗?”

老者闻言之后微微一笑,对他说道:“你还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你只看到了事物表现出来的作用,却不知道这个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柴是火的本体,火是柴的作用。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是如此,有各自的体和用。

在未发挥作用之前所表现出来的静态,就是它的本质,而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动态,就是它的变化。能够看透事物的本质和变化,才算是真正了解了这个问题。

就好像我们在生活中看到问题的时候,很多人看到的仅仅是问题的表象,也就是问题所表现出来的状态,而忽略了这个问题本体背后存在的本质,正是因为我们看不透事物的本质,所以才会被表象玩弄。

只有透过表现去看本质,才能抓住问题的核心,不管是面对什么样的问题,用这样的思路去分析,都能找到一个更根本的东西。

文|易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