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奢华的一抹红,如何从盛唐走向冬奥?

 LicorneUnique 2022-02-08

点击“LicorneUnique”关注我们并点亮文末的“在看”,

第一时间获取小鹿最新的推文和资讯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奇崛的想象力与精巧的形式,表达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浪漫情怀,不知你最喜爱的是哪个环节?但若要推举最让人心潮激荡的一幕,或许还是中国代表团身着一身耀眼的“中国红”出场的时刻吧!

喜庆、热烈,承载着美好祝愿的颜色,与新春佳节的和乐气氛可谓天作之合

对红色的迷恋,或许源于人类先祖对生命与鲜血、烈火与太阳的膜拜,使得“红”被赋以超人的神性。然而,中华民族对于红的独特情意远不仅如此。它来自于渗透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也来自于那些绵延千年的诸多美器雅艺,成就了我们代代传承的共同记忆。

中国红是一种介于红与橙之间的朱色。宫墙朱门、灯笼……我们的“中国红”。

而在这份朱色的记忆之中,一种名为“剔红”的工艺一枝独秀,堪称中国数千年历史中最奢华的一抹红。在2019年佳士得的一场专场拍卖会上,一张乾隆年间的剔红御座,更是创下以5480万人民币成交的惊人纪录。

2019年5月14日,佳士得在“南面威仪:御制御用剔彩云龙福庆有余纹宝座”单独拍品专场拍卖会上以6,108,250英镑(约合54,800,000人民币)成交,远超预估的800,000 - 1,200,000英镑。

但,剔红的奢华,并非在于其材质,而藏在匠心的雕琢,耐心的等待与不懈的美学追求之中。作为漆艺的一种,它跨过了悠远历史,才终于到达我们身边。

01

漆·千年美器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 品、美术品等 , 称为“漆器。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 , 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

用它作涂料 , 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功能,大大提升了远古人类的生活品质。且经过晒干、打磨后更是光彩照人,十分美观。

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出土的涂朱漆碗,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漆器的工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而战国到汉朝时期,是漆器发展的第一座高峰。这一时期的漆器以“朱画其内,墨染其外”为特点,不论色彩还是器型,都已达到相当惊人的水准。

战国楚,彩绘漆涡纹方耳杯,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漆器在强盛的唐代达到了空前的水平, 有堆漆、有镶嵌成纹的螺钿器,用金、银花片镶嵌而成的金银平脱器等,将镂、刻、錾、凿等诸多技巧与漆艺相结合,成为唐代极具代表性的一种艺术。而从诸多考古资料推测,“剔红”漆器的原型,亦应始于唐代

02

剔·燕京一绝


而“剔红”工艺的原理,是在木或金属为胎的器物上一层层涂堆、晒干,反复多次直到形成适当厚度的漆层,在其表面绘制好花纹后,一般于漆半干然未完全硬化前开始进行雕刻,过程中将多余的朱漆剔除,故得名“剔红”。

明·黄成《髹饰录·坤集·雕镂第十·剔红》

剔红技法始于盛唐,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因清朝统治者对这种色泽醇美,可塑性极大的器物的欣赏,成就了剔红工艺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清代的剔红工艺,以其器型大气、雕刻繁复奢华为特色,燕京地区的剔红匠人亦因此一枝独秀,得到了“燕京八绝”之一的美誉。


2021年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曾举办《朱艳华绮》乾隆朝漆器展


在雍乾两朝,剔红的制作分工进一步细化,“髹工上漆,画工行纹,牙工用刀”。且随着刀具的进步和审美品位的发展,清朝剔红不像明代时注重打磨,而全靠刀工的圆润起转剔出花纹样式,随着岁月的沉淀逐渐绽放光泽,别有一番韵味。

乾隆时期剔红御座,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藏


剔红的流行,在清代仕女画中常伴佳人倩影,装点闺房。在近年清宫题材的影视剧中,随着观众对历史与审美的关注,剔红器物也成为相当亮眼的存在。

左:冷枚(清),《春闺倦读图》中,花瓶下方的剔红化妆盒甚是醒目;右:电视剧《延禧攻略》中,剔红打造的化妆盒、首饰盒个个精巧瑰丽,亦引来不少关注

而制作一件工艺精美的剔红器物,过程非常繁琐复杂又耗时费工,有时竟达数月之久。因此这类器物自诞生起便价格不菲,其价值,恰体现在其工艺与漫长而必须的时间之中。一件剔红器物,其切面结构大致如下图所示:

雕漆的制作,需将酒精与热水加入到朱红的颜料之中。



而生漆层则以桐油加入生漆调制而成。



匠人依据器物的形状打造木制底胎,以麻布裹上砖灰和生漆再打磨平滑。


随后就是器物表面上一遍一遍上漆、待干,循环往复多次,直至形成需要的厚度,也是耗时最长的工序。


接下来便是最考验技艺的“剔红”,即雕漆的过程。


锦纹是燕京地区的剔红最为骄傲的一种特色。锦纹即剔红图案中衬托主体的纹样,其细、密、齐整且变化多端,从元代开始出现到明初发展成出较为固定的形式。在高品质的“剔红”山水主题纹样中,一般辅以三种不同形式的锦纹,分为“天锦”、“水锦”和“地锦”,如其名称所表,三种纹样分别象征性地对应画面中不同的空间。

03

红·东来之光


随着18世纪“中国风”弥漫欧陆,朱红在欧陆也成为了最能代表中国的色彩,剔红漆器显然功不可没,在彼时欧陆宫廷中,许多“中国风”房间均以朱红为底色。

白金汉宫中的“中国风”餐厅


而各式各样的剔红漆器,自然也成为宫廷中的座上宾,备受君主权贵的喜爱。

左:寿桃形剔红盒,18世纪后半(清嘉庆年间),英国王家信托收藏;右:圣彼得堡彼得霍夫宫的中国风房间,桌上陈列着的两个剔红盒子十分惹眼。

时至今日,在现代家居设计中,许多西方设计师在运用中国风元素时,剔红摆件都是玲珑小巧,却效果奇佳的一大亮点,为崇尚简洁、色彩搭配明快和谐的现代家居带来不可或缺的活泼生气。

以擅长中国风元素而闻名的设计师Mary Mcdonald对剔红元素情有独钟。

这款典雅的插屏,来自剔红工艺最后的巅峰——清嘉庆年间,自诞生至今已然度过了200余年的悠远岁月,散发着独特的岁月润泽。


插屏是中国传统家具中最具特色的款式之一,屏芯可取下,易于移动、收藏与维护。

插屏最早的功能是给文人案头挡风——古人书写需要研墨,这是一项耗时漫长而无法省略的功夫。遇到有风的日子,研磨好的墨又极易风干,故插屏有时也称为砚屏。


在屏芯的饰面上,刻画着三两仙人聚于象征仙境的深山之中、苍松之下,身旁各有童仆随侍,充满诗情画意;画面疏落有致、人物生动自然,于清幽之中饱含和乐之情。

雕工极为细致,线条流畅,纹理变化丰富,层次分明。

边沿各处以吉祥花叶巧饰,细心赏味,更觉精妙。可感知旧时工匠之巧思与耐心,令人赞叹不已。

边缘可见木胎与漆层厚度


即使只是边缘处的装饰,刀法亦繁而不乱,一丝不苟。


而屏风中刻画的深山仙人松下对弈之景,无疑是中国文人传统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题材之一。弈棋作为一种古老且需要一定修养才可习得的游戏,逐渐成为了文人雅士身份的象征,有着坐隐、手谈等别致的雅号。

这种慢节奏而无功利目的活动,在文化艺术中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传统,“深山对弈”隐喻着拥有无限或静止时间,一种超然、不受俗世束缚的生活。


这款插屏的雕工之精更见于细节之中,锦纹的刻画,正是北京地区剔红匠艺一绝,体现了彼时的皇家趣味。在这款插屏中,三种锦纹刻画得分毫不差:画面上方空间用代表天空的回纹,仙人对弈之地刻画着地锦格纹,四周又被清波起伏的水锦纹包围。

向下滑动查看

三种锦纹界限清晰,纹饰线条细密而丝丝分明,赋予画面以更丰富的韵律和景深,将剔红这一工艺的魅力表达得更加出彩。

这件华美别致的剔红插屏年代悠久,曾远销海外,以一抹东方红彩,点亮昔日欧陆贵族之家。流传至今仍有如此上佳品相,机缘十分难得。不仅适用于装点文房雅案,本身亦是一件高雅隽永的传统艺术精品,收藏价值极高。



清·嘉庆年间出品
仙人会棋主题剔红雕漆插屏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洽购


请多点“在看”才能不错过小鹿的推送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