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帛书《老子》甲本、乙本注释、新译(第一章)

 乾元亨nqw0bmqb 2022-02-08

此次注解完全以帛书《老子》甲本原文为主,以乙本作为补充,甲本中残缺的字参照乙本来补齐,若乙本残缺则以后世诸本择优补之。

原文: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曒。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注释:

(1)道:前一个“道”指宇宙的本质和本原,后一个“道”指解说。

(2)恒:普通的,一般的。这句话以往多解释成:“道”如果可以说的出来,它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这种解释明显偏离了《老子》的本义。甲本、乙本“道可道”后均有一“也”字。据此,这句话可解释成:“道”是可以表述的,它不是普通的“道”。

《老子》通篇说的就是“道”。如第二十一章对“道”做了一番描述,第四十章说“道”可“闻”,有闻“道”者,自然就有讲“道”者(闻道者都分出了上士、中士、下士三种对“道”的境界和态度),第七十二章则说人们对“吾”描述“道”的“言语”不理解。显然,如果说“道”不可言传,那么《老子》五千言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3)名:前一个“名”并不是名称之名,而是形名之名,即形式、形态,这里指“道”的一种形态。后一个“名”指描述、说明。

(4)无名:指无形,并不是指名称。“无名,万物之始也”,以往有人多断为“无,名天地之始”。这种断法显然偏离了《老子》的本义。

《老子》所说的“名”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名称之名,(“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指的是“道”的一种形态。

如,按第二十五章所说,“可以为天地母”的混成之物“道”应是“潇(无声)呵”“漻(无形)呵”、“未知其名”的,也就是“无名”的,而不是“无”。

所以,第三十二章、第三十七章均有“道恒无名”一语,第四十章则有“道褒无名”的话。

文章图片1

(5)有名:有形。以往有在“有”字后断句的。按第二十一章所说,“道”其名不去,第三十二章说“道恒无名……始制有名”。可见“有名”是“道”的另一种形态,不应将其从中断开。

(6)恒:经常。

(7)眇(miao):通妙,精微,神妙。这句话以往多作:“故常无,欲以观其妙”。甲本、乙本“欲”字后均有一“也”字。按此,可知上述句读是有悖《老子》本义的。

(8)曒(jiao):巡行。这句话以往多作“常有,欲以观其徼”。甲本、乙本“欲”字后均有一“也”字。按此,“有欲”应为一词。帛书第二十二章、第三十一章分别有“有欲者弗居”一语,亦可为证。

(9)谓:指称,意指。甲本、乙本作“胃”,系借字,此据傅本。

(10)玄:高深,奥妙。

译文:

“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普通的“道”。“名”也是可以阐明的,它亦非一般的“名”。“无名(无形)”是万物的始端,“有名(有形)”是万物的根源。

所以经常没有欲望,以便认识“道”无形的微妙,经常有所欲望,以便观察“道”有形所运行的轨迹。“无名”、“有名”都来源于“道”,它们共同构成“道”的两种不同的形态和境界,实际指的是同一个东西。

深奥而又深奥,这是洞悉宇宙万物奥妙的门径。

文章图片2

老子的思想是紧紧围绕着“道”这一观念而展开的。

老子所说的“道”,并非人们通常所讲的道路、规律、天之道或人之道,而是既“无名”又“有名”的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

他所说的“名”也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名称或名字,而是形名之名,即与实际内容相对应的形式和形态。

老子认为“道”这个客观存在的实体,既是宇宙万物的本质又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产生万物,万物产生后又向它回归。

这个浑然一体、不可割裂的东西,先于天地而生,它独立存在,永远也不会改变。它具有实体及其法则或规律这两方面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