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年读一遍《论语》(2022.8)

 读书和做人 2022-02-09

《论语》十讲

为原书每一段话备注标引,给每一个标引词群集类分;

按照一定规则将大类排序,于是有了全新的《论语》。

第二讲 礼乐篇

“不知礼,无以立也”,做人,首先要自立,然后才能自强。

而自立,就要先知礼。

“立于礼,成于乐”,礼、乐不分家。

同时礼、乐又都随着历史发展而发展,古时之礼于今已大都不适合,古时之乐于今也基本散佚。

但是礼、乐的精神、原则和作用,古今是一致的。

【礼】【祭】

3.12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不管你信与不信,“科学”给出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但是“信仰”不同,它给出的结果与你信与不信、信的程度直接相关。

信则灵,不信则不灵。信则祭,不信就别祭。祭就信以为真,祭鬼如鬼在,祭神如神在。

孔子说:“如果我没有参与祭典,找别人代祭,那是不算的。”

【礼】【祭】

10.7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不宿肉,指不使肉过夜。

古代大夫参加国君祭祀以后,可以得到国君赏赐的肉。但祭祀活动一般都要持续三天,所以这些肉已经不新鲜了,不能再过夜了,必须赶紧吃了。

祭祀用的肉,不能超过三天。如果超过了三天,就不要吃了。

【礼】【祭】

10.9 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疏食就是粗食,菜羹就是菜汤。瓜,应为“必”的错写。

祭,是指古人在吃饭前,要把席上各种食物分出少许,放在食具之前祭祖或祭神。

齐通“斋”,zhai,1声,斋戒。

即使是吃粗饭,饭前也要先把它们取出一些来祭祀,而且祭祀要像正式斋戒时那样严肃恭敬。

【礼】【祭】

10.11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乡人饮酒,指乡饮酒礼。

杖者,是拄拐棍的老头儿。中国古代,50岁就算老人。

礼仪结束,要让老人先走。这是讲的尊老。

【礼】【祭】

10.12 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傩,nuo,2声,指乡人举行的驱鬼除邪的一种仪式。

阼,zuo,4声,大堂前东边的台阶,主人所立。

主人(地方官)一定要穿着朝服(正装),站在台阶上。

【礼】

4.13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何有,“不难”的意思,相当于今天“这算得了什么”。

礼让,是“礼”的一方面意思。

礼让不仅是道德,也是规则。机动车礼让行人,不是说让也行不让也行,不是提倡、号召,而是规定,想得通得让,想不通也得让,不让就罚你!

孔子认为,礼让精神是安邦治国的根本要求,只有提倡礼让,一个国家才可以成为礼仪之邦。他说:如果能以“礼让”治国,(治国)有什么难的?如果不能以“礼让”治国,还要礼干什么?

【礼】

8.2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8.10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葸,xi,3声,胆小怕事。

绞,尖刻、偏激,出口伤人。

这段话是讲礼的重要性。礼是行为规范,有中和、节制的作用。

如果没有礼的节制,美德就会变味。谦恭会感到疲劳,谨慎会变成畏缩,勇敢会引发祸乱,直率会流于偏激。君子厚待自己的亲人,老百姓也会厚待自己的亲人,推己及人而近于仁;君子不忘老朋友,老百姓也会不忘老朋友,因此就不会人情淡薄(偷)。

【礼】

9.3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纯:黑色的丝。

泰:骄纵。

孔子于礼,既灵活又有原则。

纯冕代麻冕,是“俭”,所以孔子可以接受。

“冕”是礼帽,有麻冕和纯冕。麻冕是用麻布织成的礼帽,纯冕是用丝绸织成的礼帽。丝绸比麻布贵,是材料贵,但麻冕工艺复杂,反而奢。孔子以前,流行麻冕。孔子时,大家嫌麻冕细密难成,改用纯冕。麻冕奢,纯冕俭,孔子说他跟随大家,认同流行。

“拜”是跪拜。先拱手,俯首至手,叫拜手;后双手伏地,磕头于地,叫稽【qǐ】首。

“拜下”是孔子以前的老礼。臣拜见君要先在堂下拜,君召呼你上堂,你再上堂,上堂以后再拜。“拜上”是孔子当时的新礼,不在堂下拜,直接在堂上拜。省略拜下这个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算是“简”,但是孔子不接受。

拜上代拜下,孔子认为是“泰”,缺少敬意。

【礼】【言行】

10.2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摈,bin,4声,引导宾客。君召使摈,是受国君委派招待客人。

勃如,指脸色、神色由松弛状态突然振作、庄重起来。

躩,jue,2声,形容脚步很快。心中有事沉,风入双足轻。

“揖所与立,左右手”,是对站在身边的每一个人打躬作揖,左边拱一下手,右边拱一下手,不冷落每一个人。就好像现代的人去参加酒会,跟每一个人都碰一下杯,抿一口酒,意思意思。

“衣前后,襜如也”,打躬作揖,身体一俯一仰,衣服前后摆动。襜,chan,1声,本指围裙。襜如,作形容词,衣服摆动的样子。

趋进,快步前进,是一种表示尊敬的走路姿势。

翼如,小心翼翼的“翼”,形容恭敬、严肃的样子,言行举止十分谨慎,不敢大意,不容失误。往客人跟前走,你不能自己摔个跟头,还把客人也给撞一下子,那就出洋相了。

最后几句是说客人走了,一定要回复国君:“客人已经送走。”

【礼】【言行】

10.3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 ju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

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 cù jí 」如也。

群臣上朝,要经过一道道门,才能到达国君听政的地方,叫入公门。

鞠躬如,谨慎而恭顺的样子。如不容,好像门很窄很低,容不下自己,从身体和气势上要收缩自己。

立不中门,就是不要站在门的中间,挡住别人通过。

阈,yu,4声,门槛。行不履阈,即过门槛时不要踩门槛,而要举足迈过去。

群臣在堂下分立左右,中间留有通道。过位,就是从别人的位子上经过。脸色要振作,步伐要加快,打招呼也尽量简短。

齐,zi,1声,衣裳的下摆。提着衣裳的下摆,循阶登堂,朝见国君。

屏,bing,3声。屏气就是屏住呼吸,大气不敢出,好像不出气的样子。

逞,舒展,放松,恢复。怡怡,和乐的样子。没阶,走完台阶。

往外走,每下一层台阶,脸色就自然一些,作和颜悦色状。下完台阶,赶紧走,小心翼翼,不能自己把自己绊倒。

回到自己的位置,扭转身,重新对着国君,仍是一副如履薄冰、专心聆听的样子。

【礼】【言行】

10.4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圭,gui,1声。古代帝王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手拿的一种玉器,上圆下方,举行典礼时君臣都拿着。本段指大夫出使他国时拿着代表本国君主的圭。

《先师孔子行教像》是标准的“鞠躬如也”,身体微向前倾,双手捧着,举轻若重,好像有点拿不动的样子。

手势分两种,一种是上执,手的位置相当作揖「yi,1声」,在心口之上;一种是下执,手的位置相当递东西给别人(“男女授受不亲”的“授”),位置在心口之下。

勃如,振作的样子。战色,意比“色勃如矣”更深一层,“战”是“战战兢兢”的“战”。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蹜蹜,su su,都是4声,碎步快走。类似京剧走台步,脚趾离地,脚跟不离地,脚趾拖脚跟,蹭蹭倒脚。

如有循,好像沿着预先规定好的路线和步幅前进。

享礼,献礼。指使臣受到接见后,向对方呈献礼物的仪式。

有容色,是面容谦和,不显摆,不张扬,不自得,不夸耀。

出使他国,除了代表国君公开以外,私底下也可以以个人名义会见。

觌,di,2声,见面。私觌就是私下见面。愉愉如也,显得轻松愉快。

【礼】【言行】

10.23 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齐衰zī cuī,指丧服。狎,xia,2声,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见到穿丧服的人,不管有多亲近,也要变得庄重,表示同情。

冕者,戴礼帽的人。瞽(gu,3声)者:盲人,指乐师。亵,xie,4声,轻慢,亲近而不庄重。亵服,指家居便服或贴身内衣。

见到戴礼帽(穿着礼服)的人和乐师,不管有多熟悉,都要按礼的要求对待他们。他们是去执行礼仪的人,对“礼”必须有足够的尊重。

凶服,是丧服或戎服。既然上文已提到过“丧服”,那么这里就应该专指戎服。式:同“轼”,苏轼的“轼”,古代车辆前部的横木。

若乘车,碰到穿着戎服的人,身子要向前微俯,伏在横木上,以示尊重。

负版者:背负国家图籍的人。当时无纸,用木版来书写,故称“版”。对负版者,也要俯身致意。

这两种人,前者用鲜血和生命护卫着国家,后者用毕生精力学习、研究和传播民族的文化,都必须尊重。

盛馔,盛大的宴。

“有盛馔,必变色而作”,是说赴宴,各种硬菜端上来,要改容易色,作惊讶状,并直直身子,把屁股从跪坐的腿上抬一下。对主人的盛情款待表示足够的谢意:“菜太丰盛了,吃不完的。”

“迅雷风烈必变”,是说天上响惊雷,屋外刮大风,也要改容易色,以示对上天的敬畏。而不能强作“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状。

【礼】【言行】

14.21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陈成子,即陈常,名恒,是齐国贵族。

简公,齐国国君。

三子:即当时鲁国的当权者孟孙、叔孙、季孙。

陈成子弑杀齐简公。《春秋》之法:弑君之贼,人人得而讨之。

孔子斋戒沐浴而后朝见鲁哀公,希望鲁国能派兵讨伐。鲁哀公让孔子告诉三桓执政者。

孔子当时已经去职闲居(从大夫之后),他说我当然知道要告诉他们。于是去告诉他们,转述鲁君的话。但是他们拒绝了孔子的请求。

孔子摇头叹息,说我只是一个离职的大夫,我当然不敢不告诉那些执政者,但是他们哪里会听我的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