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颈椎病:气虚 血瘀!一张方子,补气活血,复活颈椎

 人老颠东 2022-02-09

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医林改错》、《中医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这几天,一直有朋友跟我说,让我再讲讲颈椎病。

今天,我把我掌握的有一张临床验案说给你。

文老师觉得,它很有现实意义,可以给很多人带来启发。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当时年纪是69岁,医案记载姓张。

这个人,身体从来都比较虚弱。最近这半年,肩颈部位疼痛,动不动还迷糊。

后来,此人明显感觉症状加剧。主要表现,就是只要一扭头、身体一活动,疼痛和眩晕感就明显。最严重的时候,连路都走不了,头重脚轻、步态不稳。

另外,他还感觉到多汗、乏力,食欲不振。还有耳鸣声,时时出现在耳畔。

图片

这个状态,太让他觉得痛苦了。最终,他决定投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脉象细涩、舌质淡、舌边有瘀斑。

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医家给写了一张方子。我们来看一下——

黄芪60克,党参15克,当归12克,桃仁、红花各9克,川芎、地龙各6克,赤芍10克,丹参30克。所有这些,水煎服,每日一剂。

结果,患者服用10剂之后,感觉到诸症大大减轻。

接着,再持续用药2个月,患者诸症悉平,疼痛眩晕之感完全消失。经过随访,患者病情未曾复发。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这是1992年,在《新中医》上刊发的验案。它还是非常有典型意义的。

其实,生活中,有大量的颈椎病患者,和医案里的患者类似:肩颈疼痛,甚至活动受限,平时乏力倦怠,一旦扭头,脑袋就迷糊眩晕,甚至耳鸣,爱出汗,爱感冒。舌头,往往色暗淡,或偏紫暗,甚至有明显的瘀斑。

这个状态,我跟你说,要考虑所谓气虚血瘀。

咱们还是拿上头医案里这个患者,当作例子吧。

此人,脉细,舌淡,乏力、食欲不振、自汗,这显然是气虚,对不对?气血不充,所以舌淡脉细。气血不能濡养肌肉,所以周身乏力。气虚不能固护汗孔,所以自汗。

图片

另外,此人脉涩,舌边有瘀斑,肩颈部位疼痛不移,这说明啥?是不是血瘀啊?

气虚血瘀,耳窍失养,此人就会耳鸣。气血不能濡养头面,所以患者动不动就头晕。

在患者扭头或者身体活动的时候,加重了气虚血瘀的状态,于是眩晕疼痛感增强。

我这么说,你懂了吧?问题根源,在于气虚血瘀。至于说西医拍片看出来的颈椎间隙变形、生理曲度变直等等,全都不是中医眼中的病因病机。这就是中西医在看待疾病的时候,不通思路的体现。

那这个时候怎么办?补气,化瘀。这是不二之选。

来看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吧——

黄芪60克,党参15克,当归12克,桃仁、红花各9克,川芎、地龙各6克,赤芍10克,丹参30克。

这个配伍,其实采用了补阳还五汤的加减。其中,党参和黄芪,用于补气,改善气虚的问题。

图片

当归、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和丹参,毫无疑问,是活血化瘀的表现。地龙,可以通络,辅助化瘀。

如此,患者气虚得补,血瘀得化,他的颈椎自然也就舒服了。

文老师觉得,这样的治疗经验,对很多人是有启发意义的。正如之前所述,颈椎病证属气虚血瘀的人,不少。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和女性患者,更为多见。非专业的读者朋友,应该把这番道理好好理解一下,将方药抄下去。如果有必要,可以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适当加减、借鉴。专业的读者朋友,您也将这经验收好。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颈椎病,这个思路非常有价值。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文老师就简单地给你说这么多。希望读者朋友能借此文,得到一点启发。

全文完。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