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懂得“处无为之事”,就知道如何做事了

 丁小悟典 2022-02-09

老子《道德经》第2章有这样一句话:“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有人看到“无为”,一定会很困惑,做事怎么能“无为”?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我们先了解老子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圣人,我们通常理解圣人的意思是择时道德很高的人,是典范化的道德人,是一般人学习的偶像,这是儒家所说的圣人。而老子所说的圣人与儒家所说的圣人有所不同,是指悟道并按道行事的人,是扬弃一切影响身心自由活动的人。老子《道德经》第2章有这样一句话:“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老子与人生|懂得“处无为之事”,就知道如何做事了

有人看到“无为”,一定会很困惑,做事怎么能“无为”?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我们先了解老子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圣人,我们通常理解圣人的意思是择时道德很高的人,是典范化的道德人,是一般人学习的偶像,这就是儒家所说的圣人。而老子所说的圣人与儒家所说的圣人有所不同,是指悟道并按道行事的人,是扬弃一切影响身心自由活动的人。

无为,很多人从字面上理解为无所作为,就是什么也不干,从而认为道家很消极,这是误解。

无为是老子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他所说的无为是不能违反规律强为,要顺应规律去为,就是不妄为,不乱为。

老子与人生|懂得“处无为之事”,就知道如何做事了

“处无为之事”,就要用无为的态度对待世事,做事要顺其自然,人为地破坏正常的运行,不刻意而作。

这虽然是圣人的作派,对于我们普通人,同样适用。圣人做到的,我们普通人更应该向圣人学习。

01 懂得“处无为之事”,才能干成事

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告诉我们如何做事,正确地做事。只有遵循规律,按照规律办事,才能做事顺利。

在尧统治时期,洪水泛滥,水患给人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尧决心要消灭水患,就派鲧去治理洪水。鲧采用堵截的办法治水,这里堵住了,那里又被洪水冲开了,治了9年,大水还是没有消退。

老子与人生|懂得“处无为之事”,就知道如何做事了

舜接替朝政后,革去了鲧的职务,将他流放到羽山。舜重新寻找治水的人,大臣们都推荐鲧的儿子禹去治水,舜就把治水的大任交给了大禹。

大禹吸取了父亲堵截治水的教训,通过认真观察,采用了疏通水道的方法,使水流入了大海,解决了水患问题。

鲧之所以治水失败,是因为他违背了水只能疏不能堵的规律,而大禹正是发现了这个规律,因势利导,从而取得了治水的胜利。

老子与人生|懂得“处无为之事”,就知道如何做事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按照规律办事,事情就能成功,不按规律办事,就会失败。

02 懂得“处无为之事”,做事就会轻松

做事,找到门道最重要。没有门道,做事摸不着头脑,往往会事倍功半;而找到了做事的途径,很多疑难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

事物的规律预示了事物的发展途径,按照规律办事,就找到了解决的问题的途径,这样做事就会轻松自如。

《庄子·养生主》记载了庖丁解牛的故事:

有个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他用的刀子19年还像新的一样。有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好一点厨师3年一换,他能19年不换,为什么?

因为那些厨师解剖的时候,根本不动脑筋,不去仔细观察牛的结构,一味地用蛮力。差劲的厨师不管是骨头还是牛肉,就一刀刀地砍下去,刀坏得快;好一点的厨师,用刀割肉,也需要3年换一把刀。

老子与人生|懂得“处无为之事”,就知道如何做事了

庖丁刚开始从事解牛工作时,同他们一样,后来,他摸清了牛的结构,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解剖起牛来游刃有余。他的解牛刀已用了19年了,解了好几千头牛,而刀口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庖丁解牛时,发出的声音竟然同《桑林》、《经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他解牛就像舞蹈表演。

正是由于庖丁在实践的过程中摸索出解牛的规律,按照解牛的规律去解牛,从而得心应手,不但不损害刀刃,而且轻松自如。解牛本是苦活累活,在别人那里是一种痛苦,在庖丁这里变成了美的享受。

老子与人生|懂得“处无为之事”,就知道如何做事了

03 懂得“处无为之事”,做事就会急于求成

事物发展都是有先后顺序的,事情有开端和结尾,在做事的时候,应该知道谁在前谁在后,先干什么,后干什么,这样的顺序不能乱。如果急于求成,就会出现欲速则不达。

大家都知道拔苗助长的故事。宋国有个人担忧他种的禾苗长得不高,就把禾苗拔了拔,让它们高了一点点,他自以为自己的做法很高明,兴奋地回家告诉了家人,儿子听说后跑到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萎了。

不遵循禾苗的生长规律,人为地干预禾苗的生长,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老子与人生|懂得“处无为之事”,就知道如何做事了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如果主观愿望超越现实可能,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最终实现不了预期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生活中像宋人这种拔苗助长的事例不在少数。在工作中,有的人不顾实际情况,盲目图快,出现了欲速则不达的情况。

孔子的学生子夏要去做地方官,他向孔子请教从事政务管理之方,孔子告诉他到了地方,管理政事千万不要求快,求快反而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前有后,前后的过程虽然是连续的,但要注意前后的区别,前后所用的方法是不同的。

老子与人生|懂得“处无为之事”,就知道如何做事了

做事要顺应事物之理,要有先后顺序,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先有后,有始有终。不能急躁冒进,随意超越事物的发展阶段,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才能避免挫折,少走弯路。

结束语

“处无为之事”,不是什么事都不做,而是事情要是做的。只是要明白做事就要有做事的规矩,有的事是可以做的,并且具有成事的条件,可以做成;有的事是不可以做的,明明做不成,偏要去做,就瞎折腾。

《道德经》第16章:“不知常,妄作,凶。”意思是不懂得规律,轻举妄动,就会出问题。

懂得“处无为之事”,知道了哪些事是可以为的,哪些事是不可为,做事遵循规律,就不再莽撞,就能够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删)

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欢迎关注@丁小悟典与你一起领悟传统文化之真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