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我谈跑步时》| 村上的跑步哲学

 阿倩歌 2022-02-10

豆瓣8.3分

我既保持着抄写的习惯,也会用电子文档归类,前者是治愈的习惯,后者是效率的行为。行为。

抄写让人治愈,一笔一画,会让我很安静。还有,每次要写文章,我会翻开我的素材本,因为这是我的“米库”!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我一般用【印象笔记】来存我的电子笔记。

用电子书ireader的话就可以直接导入笔记到【印象笔记】里,很方便。

读纸质书也可以用【阅读记录】app拍照快速扫描提取文字,这个也可以导出到【印象笔记】。

方法千千万,看你选哪种。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是村上春树的一本随笔集,写的是和他有关的跑步那些事。

我导入我的电子笔记,并在村上春树的文字后写下我的联想,这是我思维流过的痕迹。

01

保持长期学习或工作的节奏感

  • 现在是坚忍地累积奔跑距离的时期,所以眼下还不必介意成绩如何,只消默默地花上时间累积距离。

  • 想跑快点就适当地加速,不过就算加速也为时甚短,只想将身体感受到的愉悦尽量维持到第二天。其要领与写作长篇小说一般无二。在似乎可以写下去的地方,果决地停下笔来,这样第二天重新着手时便易于进入状态。

  • 欧内斯特·海明威好像也说过类似的话:持之以恒,不乱节奏,对于长期作业实在至为重要。一旦节奏得以设定,其余的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

【联想】:

中断是强化记忆的好方法,在学到高潮的时候停下来,等到下一次学习的时候,会对中断前的记忆无比深刻。如果在学到精疲力竭的时候停下来,我们大脑会对学习很厌倦哦。

节奏感是很重要的,每天完成一定的份额虽然花的时间长,但是记忆效果可能会更好哦,大脑也会很快乐。集中学习看似一下子学了4个小时,其实大脑可烦了,记住的东西可不多。分散学习还是集中消化,效果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关于效率生活我们可以参考村上的作息,但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要分析清楚自己最高效的时间段是什么时候。

  • 晨五点起床、晚上十点之前就寝,这样一种简素而规则的生活宣告开始。一日之中,身体机能最为活跃的时间因人而异,在我是清晨的几小时。

  • 在这段时间内集中精力完成重要的工作。随后的时间或是用于运动,或是处理杂务,打理那些不需高度集中精力的工作。

  • 日暮时分便优哉游哉,不再继续工作。或是读书,或是听音乐,放松精神,尽量早点就寝。

  • 我大体依照这个模式度日,直至今天。拜其所赐,这二十来年工作顺利,效率甚高。

02

村上的性情能享受独处,醉心跑步和写作

  • 跑长距离,原本与我的性格相符合,只要跑步,我便感到快乐。

  • 跑步,在我迄今为止的人生中养成的诸多习惯里,恐怕是最为有益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

  • 我觉得,由于二十多年从不间断地跑步,我的躯体和精神大致朝着良好的方向得到了强化。

  • 小说家这一职业,至少对我来说,是无所谓胜负成败的。

  • 书的销量、得奖与否、评论的好坏,这些或许能成为成功与否的标志,却不能说是本质问题。

  • 写出来的文字是否达到了自己设定的基准,这,才至为重要;这,才容不得狡辩。别人大概怎么都可以搪塞,自己的心灵却无法蒙混过关。

  • 在这层意义上,写小说很像跑全程马拉松,对于创作者而言,其动机安安静静、确确实实地存在于自身内部,不应向外部去寻求形式与标准。

  • 我每日一面跑步,或者说一面积累参赛经验,一面将目标的横杆一点点地提高,通过超越这高度来提高自己。

  • 至少是立志提高自己,并为之日日付出努力。我固然不是了不起的跑步者,而是处于极为平凡的——毋宁说是凡庸的——水准。然而这个问题根本不重要。

  • 我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儿,才更为重要。在长跑中,如果说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那就是过去的自己。

  • 说起来,我这个人是那种喜爱独处的性情,表达得准确一点,是那种不太以独处为苦的性情。

  • 只需一个人做的事情,我可以想出许多许多来。

  • 人的本性不会极端地发生变化。希望一人独处的念头,始终不变地存于心中。

  • 所以一天跑一个小时,来确保只属于自己的沉默的时间,对我的精神健康来说,成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功课。

  • 至少在跑步时不需要和任何人交谈,不必听任何人说话,只需眺望周围的风光,凝视自己便可。这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宝贵时刻。

  • 人生来如此:喜欢的事儿自然可以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儿怎么也坚持不了。意志之类,恐怕也与“坚持”有一丁点瓜葛。然而无论何等意志坚强的人,何等争强好胜的人,不喜欢的事情终究做不到持之以恒;做到了,也对身体不利。

  • 所以,我从来没有向周遭的人推荐过跑步。

【联想】:

在村上的认知里,喜欢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是持之以恒的努力。突然想到一件小事,一个学妹和她热爱的文学写作失之交臂之后,她迷茫至极,考上研好像不管是什么专业她都觉得很吸引人,她咨询我陕师大的学科语文专业,可是我的第一句话是还是希望她选择她最喜欢的事情去挑战。

显然,当语文老师不是第一选择,那么未来就算考上了,也找到了教师编的工作,那些快乐会骤减,那些痛苦被放大。和我同级的好类似,一战考现当代失利,更想从事的是新媒体写却被逼当老师。不是说她不具备做老师的学识和能力,也不是说她性格不适合,相反她还做得很认真很负责,但是最重要的因素是自己是否找到意义和热爱。

教师这个职业的寒暑假足够诱人,工作稳定,但是在不喜欢的人眼里当教师的优点只有外在的物质吸引,内心没有足够的热爱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希望你们考研的专业或者选择的职业都是在内心的呼唤选择的,未来再苦再累也不会绝望,因为热爱啊,一定会找到出路的。

03

跑过的步,每一步都算数

  • 我是那种不予过问的话,什么事儿都不做也会渐渐发胖的体质。我太太却不管吃多少(吃的不多,可一有点啥事就吃甜点心),不做运动,也根本不会变胖,连赘肉都不长。

  • 我常常寻思:“人生真是不公平啊!”一些人不努力便得不到的东西,有些人却无须努力便唾手可得。

  • 我这种人为了不增加体重,每天得剧烈地运动,留意饮食,有所节制。何等费劲的人生啊!

  • 不着意锻炼的话,自然而然,肌肉便会松弛,骨质便会变弱。什么才是公平,还得以长远的眼光观之,才能看明白。

【联想】:

天生瘦的人,不努力就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好身材。可是我们的努力锻炼会为自己身体的机能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这种进步让人更有动力呀。我们还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运动这件事。

容易得到的,都可能容易失去,只有付出代价得到的,才能持续得稍微长久一点,因为我们要不间断地付出。

04

灵感的喷发都不是偶然的,是训练的结果

  • 天生才华横溢的小说家,哪怕什么都不做,或者不管做什么,都能自由自在写出小说来。就仿佛泉水从泉眼中汩汩涌出一般,文章自然喷涌而出,作品遂告完成,根本无须付出什么努力。这种人偶尔也有。

  • 遗憾的是,我并非这种类型。此言非自夸:任凭我如何在周遭苦苦寻觅,也不见泉眼的踪影。如果不手执钢凿孜孜不倦地凿开磐石,钻出深深的孔穴,就无法抵及创作的水源。

  • 为了写小说,非得奴役肉体、耗费时间和劳力不可。

  • 打算写一部新作品,就必得重新一一凿出深深的孔穴来。然而,长年累月地坚持这种生活,久而久之,就技术或体力而言,我都能相当高效地找寻到新的水源,在坚固的磐石上凿穴钻孔;感觉一个水源变得匮乏时,也能果决而迅疾地移到下一个去。

  • 而习惯仅仅依赖一处自然水源的人,冷不丁地这么做,只怕轻易做不来。

【联想】:

我更希望自己是一个不断找水源的人,不断地锻炼自己口头或者书面表达的能力,这样我会从慢到快,熟能生巧。

写公众三四年了,我会发现自己的输入和输出能力一直一直在成长。天才固然令人惊艳,但是看着自己一点一点成长的快乐,比成为天才还要有意思。

05

人生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张弛有度”

  • 即便练习量有所下降,也不可中断练习两天以上,这是积累奔跑量时的基本规则。

  • 肌肉很像记忆力良好的动物,只要注意分阶段地增加负荷量,它就能自然地适应与承受......过分奴役,它会发生故障。然而肯花时间,循序渐进,它就毫无怨言,只会偶尔苦着脸,顽强而顺从地不断提升强韧度。

  • 通过反复,将“一定得做好这些工作”这一记忆,输入肌肉里去。我们的肌肉非常循规蹈矩。只要我们严格遵守手续,它就无怨无恨。

  • 倘若一连几天都不给它负荷,肌肉便会自作主张:“哦,没必要那般努力了。啊呀,太好了。”遂自行将承受极限降低。肌肉也同有血有肉的动物一般无二,它也愿意过更为舒服的日子,不继续给它负荷,它便会心安理得地将记忆除去。

  • 想再度输入的话,必得从头开始,将同样的模式重复一遍。

  • 休息是必要的。然而,比赛迫在眼前的重要时期,要严肃地给肌肉下达最后通牒,将毫不含混的信息传达给它:“这可是一丝一毫也马虎不得的!“

  • 当然不能让它超负荷,但一定得与它维持着绝不松懈的紧张关系。处理个中的勾心斗角,有经验的跑者自然得心应手。

【联想】:

找到了节奏感,接下来就是保持就可以了,但保持也并非那么容易。我现在去操场可以直接跑4、5km但是如果我一周没有跑,我又需要重头开始,从2km开始挑战。

这不是像极了考研或者考任何一门很有难度的考试吗?一天没复习还记得住,两天没复习就要重新过一遍,但如果天天想到去记忆和精加工,等达到一定程度回忆的速度一定会比之前更快。

准备考试的过程要张弛有度,要保持可贵的节奏感,一但偷懒过度或者用力过猛,都不利于我们后面的考试。

06

关于写作的真谛

  • 职业性地写东西的人恐怕很多都是这样,我是一边写一边思索。不是将思索写成文字,而是一面写文字一面思索。通过书写而思考,透过修改而深化思考。

【联想】:

关于文字的锤炼,我马上想到李娟的一段话。

李娟说“我深陷文字之中,一字一句苦心经营。所有念念不忘、耿耿于怀的事情,我都想写出来。写作的过程像是挖掘的过程,甚至探险的过程。很多次,写着写着,就'噢’地有所发现。曾经一直坚信的东西,往往写着写着就动摇了,以为完全忘记的,写到最后突然完整地涌现笔端。

写作其实想好了再写不一定都是原来想好的思绪,而是边写又会冒出来其他的想法,越写越有意思。

所以当你嘴上说我写不出来的时候,你一定不懂得写作是边写边想的呀。当然,你也可能是真的一点积累都没有,那就赶快“买米”去!


如果你喜欢跑步,也喜欢写作,还喜欢独处,我相信这本书你会受益匪浅。还有一本书也很好看,《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村上春树的人生哲学离不开他的写作和跑步,这二者都是他的人生隐喻。恰好,我也想把这二者当作我的人生隐喻,写作和跑步,我都爱极了,也收获很多。

你有没有一些人生隐喻呢?说来听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