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年第一支水墨动画《踏雪寻梅》:东方写意的韵味,总要有人传承

 芍药美学笔记 2022-02-10


图:《山水情》美术设计手稿©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再过几天就是正月十五了,这个年也过得差不多了。四月还在一片红红火火的热闹中恍惚不已。

提起年味,红色是必备的元素。铺天盖地的红色装扮让人心里暖洋洋的,但颜色过于饱和看久了也腻。一些不走寻常路的年味作品就比较容易吸引眼球了。

比如麦当劳新发布的这支《踏雪寻梅》宣传短片。

Vol.2042
x
水墨动画

麦当劳最近联手上海电影厂,新出的动画短片《踏雪寻梅》大家都看了吗?

雪花簌簌,双燕立于枝头,

一片红梅在空中飞舞,寒冬也有了几丝暖意。


梅花在冬日开得热闹,
俏皮的燕子带来春日的气息,令人心生希望。


屋檐晾晒的大白菜宣布了新年的临近,
备足了食粮,人们安心过冬。


群虾戏梅,生动活泼,
淡墨绘成的躯体晶莹剔透,
不禁让人想起《齐白石虾图》。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色飞舞,一派秀丽温雅江南小景。


上海美术电影厂的风格,70-90后都很熟悉了。

在新中国动画史上,水墨动画篇幅不大,但部部经典——《小蝌蚪找妈妈》、《鹿铃》、《山水情》、《猴子捞月》等上美影出品的优秀作品,成了许多人的国风审美启蒙。


这些作品都是以水墨画为原型创作的二维动画,借用中国画中的写意花鸟、山水的意境营造方式。

从二维的画面变成立体连贯的动画电影,并不是多画几张图,将它们快速播放这么简单。



水墨画虚虚实实的意境和清灵优雅的笔触是最难还原的部分画在动画纸上的每一张人物或者动物,到了着色部分都必须分层上色,

根据想要达到的水墨视觉效果,制作出「大虚、中虚、小虚」等不同版本,再由动画摄影师分开重复拍摄,最后再重合在一起,用摄影方法处理成水墨渲染的质感。

摄制一部水墨动画片的时间足以拍摄四五部同样长度的普通动画


在纷扰喧哗的当下,我们常常缺乏一种平静中自有万物的观察力和审美力,今天大噶不妨放缓节奏,和四月一起回顾时代经典~
 

01.《立秋》
8K水墨动画的写意与残酷

《立秋》是2020年由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孙立军执导的8K水墨动画电影,时隔几十年后的新作,风光依旧。

从一只蟋蟀的视角出发,讲述了它在末世环境里的生存状态。


该片曾在第34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获最佳美术片提名。导演在传统故事中加入一些创新科技元素,让整个故事变得更有启发意味。

立秋在二十四节气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国画常出现的内容。与印象中的硕果累累,满目金黄不同,本片营造了一个清淡闲适又暗藏危机的小世界。
 
一只红蜻蜓扇动着翅膀,
轻巧地落在红蓼花上。

 
深浅不一的墨色勾勒出嶙峋山石,
青灰色小草作为前景增加画面空间感,
一穗红蓼花成了视觉重点,
小蟋蟀在草丛中蹦跶,生动有趣。

 
颀长纤瘦的兰花,用色清雅,
亭亭玉立、婆娑有致的竹子刚劲正直

 
鲜红的鸡冠夺目又危险,
浅灰填充公鸡的绒毛,凌乱蓬松,
尾巴着重突出的几笔墨色饱满生动,
一只凶猛好斗的公鸡跃然眼前。

 
水墨奇石,草草勾来,
墨线与墨色流荡错落,
一枝红花旁斜而出,
正是传统水墨画的意趣。


两小只在菊花丛中你追我赶,
秋高气爽、云淡风轻,万物生动可爱。


就当它们要隐于假山后面,
开启愉快的幸福生活时,
画面外伸出的机械臂打破这一刻的美好。

母蟋蟀被它抓走了,

更多机械设备涌出来嘲笑小蟋蟀,
孤独的小蟋蟀面对一群假生命不知所措。

 
毫无疑问,那只母蟋蟀也是假的。是不是颇有点《楚门的世界》的意味?用水墨动画展线末世生命的悲凉,温柔写意与机械冰冷的碰撞,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不禁审视自身命运,意味深远。
 
8K动画短片《立秋》画风细致,就连蝈蝈的须是从上到下逐渐变细直到消失,这样的细节都刻画得淋漓尽致。


使用圆形构图,让人产生一种窥视、观察这只蝈蝈生存状态的感觉,带来的冲击更为强烈

好的作品,在做到审美享受的同时带来思想启发,《立秋》背后的深意值得再三品味。

 
02.《牧笛》
小牧童与老牛的夏日一梦

1963年上海美术电影厂制作了《牧笛》这部短片,讲的故事并不复杂——牧童失牛、寻牛、得牛,但却意味无穷,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朴素哲学观。

蝉鸣如雷,一个慵懒的夏日午后,
牧童骑着老水牛从柳树后缓缓走出。

 
但见风景秀丽,牧童笛声悠扬,
衣袂飘飘,引得蝴蝶翩跹而至。

 
燥热的夏日,牧童躺在树干上假寐,
画面童真可爱,让人舒服地想伸个懒腰。


老牛玩水这简单的一幕制作起来并不容易,
四五种不同浓淡的灰画出牛角、眼眶、鼻子的焦墨,
每一张片子分开重复拍摄,
再重合在一起做出水墨渲染的效果。

画面的虚实也是大有讲究,

远景的竹子虚化成一片薄雾,

近景的竹叶用色较重,

「近大远小」的原理在水墨画中依然适用。

 
画面中的黄莺引亢高歌,
活泼喜悦的情绪深深感染观者。

 
泼墨山水豪放壮丽,
山间云雾缭绕,气韵生动。


对山川的描绘正印证了王维的那句,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小牧童躺在山石上惬意地欣赏。

 
短片对于人与动物间的情谊展示十分动人,
牧童与老牛既有斗气玩耍、也有爱抚相守。
牧童历经辛苦寻找老牛的过程,
也是我们体察内心,失去再得到的过程。

 
《牧笛》虽是二维动画,
但对细节地刻画也是入木三分。
老牛在山石上跳跃,
脚打滑站不稳那一幕写实有趣。
线条看似凌乱,但最终形成统一生动的画面。


片尾牧童骑在老牛背上,吹着竹笛从柳树中穿出,走过夕阳下的田埂,水田中倒映着牛和牧童的身影,渐渐隐于暮色中,与周围的景致融为一体,暗藏着「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意境。


牛是短片的精华,四月对它印象比较深刻,后来一查才发现是出自李可染的手笔,就是那位创作出市值1.1亿《万山红遍》的大画家,他为这部动画创作了14幅原画。

李可染以画牛出名,浓墨点染老牛的鼻、嘴、唇,以力透纸背的笔法甩出牛腿,以皴笔擦出牛臀,以浓墨补染牛背等。

在笔墨情趣的经营中,一个利满天下,物无逾者的老牛形象跃然画面之上,气韵生动,神形兼备。


有意思的是,本片中的环境音还是用不同传统乐器来模拟的,各具特色的乐器呈现出不同的情绪变化,让人耳目一新。大家一定要带上耳机体验哦~

用扬琴表现清脆的溪水声;用三弦表现水牛喷响鼻时的欢脱;用高胡高音区模拟黄莺的鸣叫;用铜板琴、钢片琴表现梦境的缥缈……



贯穿全片的笛子声,是由有「魔笛」之称的陆春龄老师演绎。现在孩子们电子、摇滚听得多,偶尔听听这些悠扬婉转的传统乐器,也是一场审美的洗礼


03.《山水情》
高山流水遇知音

1988年上海美术电影厂制作的讲述知音师生之情的《山水情》,格调空灵、洒脱、清新、飘逸,是四月最喜欢的动画之一。

整部动画的创作过程是不可复制的,片中大量山水镜头都是实地观摩而得,名家现场作画,摄影师现场拍摄,古琴演奏家龚一先生担任配乐,成果堪称水墨片中的广陵散



这种美更是跨越国界,深深打动国外评委。1989年,《山水情》获得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奖,拿回了国产动画第一座国际A类电影节奖杯,分量堪比奥斯卡

一位老琴师踏着朦胧的山雾抱琴而来,
开场就描绘了一个淡然萧远的山水世界。
忽隐忽现的人影正是传统水墨画追求的意趣。


小琴师对着窗前的竹子独自练琴,
让四月不禁想起王维的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大团墨色晕染出丰茂的荷塘,
荷叶的形态距离实物有些变形,
这正是水墨画追求的神似而形不似


一片红枫为画面带来暖意,
同时起到时间提示的作用。


水墨画通过用色浓淡、线条的勾勒,
也能做出激荡的大场景。
近处山石䃈立,水花飞溅,
一叶小舟在江流中飘摇,看起来惊心动魄。


水墨画最爱用的留白在本片中有大量展示,
大面积留白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空间,意境开阔。


影片末尾师徒送别时的一场墨雨将全片情绪推向高潮。为了感受山水间的真意,主创团队赴桐庐、淳安、富春江等地考察,乌云墨雨的灵感正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原本平静的天空,突然下起倾盆大雨,宁静中的突变,最能牵动人的情绪变化,那是情与景的感应

 
《山水情》中大量无声镜头,但它不是刻意突显。正如网友所说:它的静默就是静默,不表达什么也不反抗什么,不歌颂什么也不揭露什么。

从偶遇到消失在山水间,因为相互完全懂得而不需要再说。古琴投缘了就给了,缘散了就走了。这是中国式相知和离别的过程。这层意思和默片和水墨片都天造地设。


如今大制作大特效电影火爆,水墨动画这种慢悠悠的内容已然式微。水墨动画更像是一种艺术短片,对创作者的要求比较高。

生活节奏的加快也让我们再难有雅兴欣赏这种韵味无穷的慢动画。


但我们很欣慰的看到,依旧有浪漫的理想主义者试图重新唤醒大众对这种美的认知,而且用更加「现代」的方式引发更多人的思考。

传统文化的写意与空灵,可以经历时间的考验而历久弥新,也是因为那份文化底蕴始终能经得起细节的推敲。读出意境才能体会美感,而这种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明白了国人的审美底色是清淡优雅闲适,多做减法,清减物欲,就能理解这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水墨美。

图:《山水情》美术设计手稿©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人到了一定境界,就喜欢做减法,

物质也好,精神也好,

有时候不是拥有的越多越幸福。

九百多年前苏轼几经历劫写下:

人间有味是清欢」,

平淡中更蕴含无数真意


本文照片仅作素材使用,
不视为与图中人物建立任何商业合作关系,侵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