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析|最具民族风情的水墨动画作品——《牧笛》

 泊木沐 2022-08-31 发布于辽宁

封面图

水墨动画借用水墨画中虚实缥缈的意境与轻灵优雅的画面,结合动画的艺术化的制作手法,给予水墨画以动态的表现形式。

最早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

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水墨动画是世界动画界的珍宝,《小蝌蚪找妈妈》就是代表作之一。这部动画其实是取材于齐白石的鱼虾形象,奠定了影片的美术水准。该动画片于1961年出品,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水墨动画片。

齐白石 蛙声十里出山泉

动画片一开头的设计就很“中国”。 翻开一本古朴典雅的国画画册后,一片静谧的荷塘景象,伴随着悠扬的古琴和琵琶声,勾勒出一个美丽而抒情的水墨世界。本片打破了动画片“单线平涂”模式,无边缘线勾勒,意境优美,神采飞扬,曾获得多项国际大奖。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画外配音。 那个时代典型的女声,听上去像老师,但在今天却多了几分亲切感。 尤其是开头那句“青蛙妈妈爱它们,就像妈妈爱我们一样”,让一颗温暖的心,仿佛回到了童年的纯真。

中国水墨动画——《牧笛》

水墨动画《牧笛》部分视频内容。

03:26

“水墨动画”这一艺术形式外《牧笛》一改《小蝌蚪找妈妈》的童稚天真,而增添了恬淡悠闲的田园意境,带有较强的成人化倾向仿若唐代诗人笔下的田园诗,创造性地发展了我国传统的、民间的、宗教的或是人文的艺术,非常地道地提炼了民族艺术的精华,以新的形式和内容表现了新时代人们所向往的意境,不再是单纯的再现客观现实:同时也突破了同时代动画电影“训育模式”“讲故事”的低幼文艺层次在艺术作品的情调和意境等方面对于“民族化”问题进行了更深度的拓展,综合了内容、题材风格、图像、音乐、情调、文化背景、道德标准、哲学思想、世界观等诸多中国元素和艺术样式,多样性组合的呈现自然、集中、统一、纯粹。

将古典文学中“牧童·牧笛·牧牛”的幽幽意境都融入了一个牧童失牛、找牛并通过笛子吹奉出的美妙音乐将牛吸引回来的故事,渲染了牧童与牛、牛与大自然、牧童与大自然这三种和谐的关系,这也正是艺术家以诗意的情怀去体悟自然、用生命的意识去审美的结果,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思想。

每一帧画面都充满浓浓的水墨韵味

水墨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墨的运用在水墨画中占据着重要的角色,墨分五色,即:焦、浓、重、淡、清,用墨方法分为破墨法、积墨法和泼墨法。艺术家运用相应的绘画技法,借助墨与水在纸上产生的虚实变化进行艺术创作。

水墨动画借用水墨画中虚实缥缈的意境与轻灵优雅的画面,结合动画的艺术化的制作手法,给予水墨画以动态的表现形式。

中国的水墨画多有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的意境,所画之物追求“似与不似”之间的形神兼备。中国画家们善于在画面中表现一种独特的构图技法,我们称之于“留白”。另外,以意造景、情景交融也是水墨画审美意境的另一表现 中国古代的画家多会作诗,诗人在绘画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文人寄情于诗也寄情于画。

这部动画是动画艺术家们在宣纸上手工绘制而成。动画中的每一个场景,都是现实生活中画在纸上的水墨画。在这之后一部基于李可染先生的画作《牧童与牛》所创作的动画《牧笛》也于1963年制作成功。全篇以笛声为线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以水墨画中的彩墨画制作技法来表现崇山峻岭与直流飞瀑,又以简洁、刚劲的画法表现牧童与水牛的形态。

李可染 牧牛归来

李可染 芦塘竟渡

传统题材的创作——牧童与牛

牧童与牛是中国诗与画的传统题材,是农业社会最经典的诗化场景,不管我们今天如何远离这一场景,只要看到它,就唤起童年与家园的记忆,其感情的末梢神经在这一题材上深入人类心灵的易感区,稍一发动,便情不能已。

作品寓意深刻

《牧笛》整部动画,犹如一部充满沉思的现代寓言。云雾缭绕的江南水乡空灵,飘落的落叶化作轻盈的蝴蝶。动画场景的巧妙安排,竟将《庄周之梦蝶》的故事与“牧童的牛之梦”主题联系起来,为后来的牧童梦境经历埋下了伏笔。

小牧童寻找水牛,也是一次寻找自我的旅程。缥缈的雾霭隐喻了现实中的种种令人眼花缭乱的诱惑,而老牛本身就代表着象征自我的初心。

老牛渐渐消失在迷雾中,隐喻着牧童少年的自我逐渐迷失。爬山、登上渔船、问孩子们在草地上打蟋蟀、经过樵夫耐心的指导……象征着亲身经历后,牧童终于找到了远方的牛,也找到了自己的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