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张“松肩”的方子!送给多年肩周炎患者,打开筋结,畅通气血

 中医药拾掇 2022-02-11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病因病机学》、《中药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慢性的、经年不愈的肩周炎。

这是很多老年人和中老年人,都可能遇到的麻烦事儿。下面这个医案故事,请你务必看仔细。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姓聂,当时年纪是57岁。

初诊时间,是1986年的10月份。

他什么毛病呢?就是最近这四年来,右侧肩膀疼痛。

一开始,程度尚轻。到后来,问题越来越严重:右侧手臂干脆不敢上举,否则疼痛难忍,梳头、洗脸、脱衣服,这些事儿几乎都做不了。

尤其是最近这一个月,此人不慎受寒,好家伙,疼痛升级,夜间难以入睡,呻吟不止。

这可怎么办?四年来,针灸、按摩等办法都用了,这一回,患者决定看中医,喝汤药试试。

刻诊,见患者脉象沉细而涩,舌淡苔白稍厚。

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医家就给开了一张方子。我们一起看一下:

羌活10克,防风10克,当归10克,桂枝10克,赤白芍各10克,鸡血藤30克,片姜黄10克,地龙10克,黄芪15克,细辛3克,秦艽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4枚。

所有这些,水煎服,每日一次。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第一剂后,感觉到肩部温热。三剂以后,疼痛减轻,功能有所恢复。用到第八剂,诸症悉平,肩部功能恢复如常。四年顽疾,到这里竟然烟消云散。而且,患者接受随访一年,表示未曾复发。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最初刊载于1989年的《河北中医》上头。

这里的道理,我想和你好好说说。它太有现实意义了。

对于肩周炎,我们稍懂中医的人都知道,它属于痹症。外部风寒湿邪的侵袭,是发病的主要因素。患者就诊之前受寒导致问题加重,这也表明,外邪侵袭是诱发此病的主要根由。

但是呢,你别忘了。这个患者从最初有症状,到右臂无法上举,连穿衣都不行,这历时四年之久啊。

我跟你说,这肩周炎,如果拖上个四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就容易在病理上出现变化。

什么变化呢?首先是久病致虚。长期的疼痛,打乱了身体气机运转的常态,这就会影响到患者脏腑功能,使得正气受损。患者就诊时,脉象沉细,舌淡苔白,这就是气血亏虚的表现。

另外一个,就是久病致淤。长期的疼痛,使得气血运行不畅,于是生成了淤血。淤血阻滞,反过来进一步加重疼痛。就诊当时,患者脉象沉细的同时,尚有涩感,这就充分说明其淤血阻滞的问题。

这个时候怎么办?除了外散风寒湿邪,更要注重补益和化瘀。一个“补”字,一个“散”字,是立方的时候必须遵循的原则。

再来看医家当时的配伍——

羌活10克,防风10克,当归10克,桂枝10克,赤白芍各10克,鸡血藤30克,片姜黄10克,地龙10克,黄芪15克,细辛3克,秦艽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4枚。

这里头,羌活、防风、秦艽、细辛,用于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当归、赤芍、白芍、鸡血藤、姜黄,用于活血养血、化瘀止痛。

黄芪补气,配合当归、鸡血藤,用于补益气血。生姜和大枣,固护脾胃,促进气血生化之源。

最后,再以桂枝温通经脉,以地龙通经活络,促进淤血化散。整个配伍,可以说在化瘀和补益气血方面,做足了文章。

在这里,我邀请读者朋友,能拿起纸笔,将上面这张验方好好记录下去。

因为什么?因为多年的肩周炎患者,常常具备因病致淤,因病致虚的问题。这在临床上多见。患者脉象,往往细涩或沉细,舌头往往淡白,或暗淡,或有瘀斑。患者的疼痛,常常在夜间加剧,受寒加重,得温则减。再严重的,干脆无法上举胳膊,功能受限。看年龄,多在五六十岁以上。这个时候,上文医案里的配伍,可以说就有了用武之地。

所以说,非专业读者,有必要将其收录。日后有机会,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专业读者,也有必要将这样的临床经验,吸收进来,化为己用。

总而言之,文老师希望通过这样的文说,能帮助一部分患者,对疾病的进展规律做以了解。这样,就算我们不能自己当大夫,至少也能对疾病有科学的认知。我相信,这一定是很有价值的。

全文完。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