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苦难是文学的灵魂吗?

 读在现场 2022-02-11


文学的灵魂很多,苦难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从文学历史发展来看,在盛世的时候,没有苦难的时候,文学依旧繁荣,如唐诗,它所展示的盛唐气象是后世无法比拟的。在乱世的时候,文人身处苦难之中,思想上郁闷彷徨,这个时候,他们的文学成就也很高,如魏晋时期的文学,就璀璨夺目。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喜怒哀乐都可以成为文学的灵魂。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相应的文学体裁来展现,诗词歌赋小说戏曲,都可以,都有成为经典的可能。

所以,不仅仅是苦难,任何一种情境都可能成为文学的灵魂。

只是苦难中的文学更引人注目而已!——小袁读书

人生注定是一趟苦难的旅程。但苦难肯定不是文学的灵魂,当然,苦难里有许多灵感和故事。文学的根有痛和善。痛的力量,让人有共鸣,善的力量,让文字有温度。但许多成名的作家里,生活都是沉重的,故事也是沉甸甸的。这跟他们生活的时代有关。我们这个时代再去描写人生的苦与难,肯定有我们的视角,我们的方向,我们的思考。文化注定是多样的,当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不再局限单一面的情结时,也意味着文化的发展。——韦娜的书写坊

苦难本身不具备灵魂,是人类的思想格局,赋予了灵魂的意义。

苦难的确是创作表达的动力,比表达愉悦更具备反作用力。

作为客观存在,源头所起,把苦难当作宿命,逃避和麻木并不值得称颂。

若是因此对人生怨毒仇视,旁观取乐,或是在其中形成平庸之恶,则更令人鄙视与愤慨。

苦难是人们的必经之路。世界上并没有一架天平,可以称量所有的苦难;也没有一付解药,能永除苦难之厄。

每个人应对自身遭遇和回应苦难的方式,恰恰体现出对生命百态的理解认知与诠释解读。

而唯有抵达实质的明辨是非才足以去争取和抗衡,能于种种处境之下藉着断疑和抉择来实践自己的德行。

文学所承担的使命,就如康德的“世界主义”,把不认识的、非常遥远地方的那些人的苦难,当做自己的苦难。也就是说自己的苦难和别人的苦难之间没有等级关系。而每个人都是生活的潜在作家。

无论生命的结局是什么,苦难的价值就在于提醒我们,要作为一个人真实地活下去,尽力抗争,将苦难升华为自我塑造与突破的能力,去博爱奉献去维护真理正义。体会其中的艰辛与慰藉,以一种更平等包容和深入理解的状态给予他人共渡劫难的长情陪伴。坚持信念传递真诚与至情。反思苦难真相,力求多维审视,推断更需批判能力。文学不能成为装饰的工具,不能成为简单粗暴的结论,而是一个极其细腻精微的探求过程。真正的文学也经受起生活中的安乐与忧患,有能力在低落的境遇中,依然追逐更高的精神力量。——紫霄16

苦难不一定是文学的全部,但确实是优秀文学的温床。

此理放到我最喜欢的千古第一文人苏东坡身上应如是:

与弟弟的多年不得见,造就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与结发妻子王弗的阴阳两隔,造就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仕途不如意,被贬黄州,既有“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凄凉,也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

苏东坡一生与苦难为伴,通过乐天旷达的心性与苦难缠斗,胜的光明磊落,赢得实至名归。——柱子老师爱读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