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拥生命中的每一分感动

 我的图书馆1m7r 2022-02-11

转载(原创)


相拥生命中的每一分感动

文/夏天 整理/梅子 墨吟

图:夏天和平哥展开双臂


我终于有幸读到稀夫先生的四篇文章:《假如他们三个人不思想》、《哲学到此结束》、《精神家园里的灵魂偶遇》、《秋笛牧我心》。作为“笔耕心读梧桐雨”圈主的稀夫先生,要与我们言说什么呢?

如果一篇一篇割裂开来看这四篇文章,确实很难找出它们与笔耕圈子的关联。既如此,不妨换一种方式来阅读它们,我们可以将其糅合后,再串连贯通起来看。就像制作动画那样,一帧一帧把图像画好,此时你看的每一帧图片都是静止的,当你把许多帧图片摞在一起,然后快速翻动,你会发现那些图片竟然动了起来。

我们先来读一读“笔耕”的圈子宣言:“我们读书,我们想从书中的字里行间窥到圣贤大哲的风度和气质,他们孤独而深刻。我们也把孤独当着选择,知道可能没有什么回报,还是不改执着。执着偏不肯告诉你我,还要读多少书,还有多少路,我们才能走近心中的梦想。是梦想和诚意,让我们有幸走在一起,我们有时也写,大概是写人世间一种恒久的祝福。通过祝福我们感受到彼此的心跳,爱已来到面前。昨夜梧桐雨和了你我的书写已经成为你我生命中不会再忘却的悠悠恋情。于是一道快乐歌唱:我们已相爱,读斯书,止于善。”

这则宣言里跳跃着一些关键词:生命—读书—圣贤—孤独—执着—书写—梦想—爱。

好,顺着这些词,我们再去读那四篇文章,便依稀能够看清一条通往稀夫先生的领地、或者说是他精神家园的幽径,又仿佛能够听到他以自己独有的叙事方式为我们讲述他的思考与梦想。

精神家园的好处,就是思想可以信马由缰,不必受到时空的限制。这一次稀夫先生带我们走的不算远,只走到3000年前。3000年,相比于地球的年龄,也不过是短短的一瞬。但这3000年人类历史,尤其是人类的思想却发生了飞速的进化。稀夫为我们揭起人类思想史的一个小角,让我们聆听几位对人类有着深远影响的圣贤大哲的声音。透过尘封的历史,我们听到苏格拉底机智的辩论声,听到耶稣虔诚的传教声,听到孔子温和的讲学声。他们的声音,听来有些孤独与沧桑,却不失雄浑有力,至今回响在东方、西方的大地上,余音袅袅,不绝于耳。

正当我们还在仰望苏格拉底、耶稣、孔子“这个世界上最为高大的思想与精神山峰”,又听到当代最伟大的一位哲人——海德格尔的一声悲叹:哲学到此结束。

哲学一词,不是源于中国。我们来看英语里的philosophy(哲学),它来自拉丁文,是由两个词根,即phil(爱)和soph(智慧)组成的。哲学一词最早的本意,是爱与智慧的结合。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人类能够发出爱与智慧结合的光芒,只要人类不消亡,这光芒也会一直存在。海德格尔之所以说哲学到此结束,或许是看到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的本性会迷失,致使那道一直伴随人类的爱与智慧之光,已不再如从前那么明亮耀眼。

我们还能听到稀夫先生的欢乐歌唱,那是在他执着地追问生命的意义时,与一位文友的不期而遇,并且感受到彼此的心跳。在茫茫人海中,能感受到彼此心跳的时候不是很多,当这样的时刻来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会发出欢乐幸福的歌唱。稀夫先生也在说他与文友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想去一个清净的地方,在那里可以净化我的思想,纯洁我的情感”。

若真有这样一处清净的所在,我想,那里不是佛院寺庙,也不是所谓的世外桃源,那里应该是人的心灵深处。僧人修行,真的就能修来正果成佛吗?所谓修行,不如说是在“修心”,修一份淡然平和的心境;那些遁世的隐士,与其说是想逃开人世的纷扰,不如说是要让心灵归于宁静。只要看开了功名利禄和爱恨情仇,即便身处闹市也能固守一份恬然,“大隐隐于市”就是这个道理。一个内心狂乱不安的人,即使在静水幽栏、小园香径的环境之中,也依然会惶惶不可终日;一个气定神闲的人,纵使大兵压境抑或泰山崩于前,也能从容不迫、处之泰然。有什么比海洋更深邃,有什么比天空更高远?是人的心灵。只有拥有博大的襟怀,才会产生出自省内心的力量。依靠内心自省的力量,自己的思想才能得以净化,自身的情感才会得以纯洁。

如果说《假如他们三个人不思想》、《哲学到此结束》、《精神家园里的灵魂偶遇》是三篇哲学随笔或读书笔记,它们展现出作者理性思考的一面,那么《秋笛牧我心》,则显示出作者感性的一面。

《秋笛牧我心》看似是一篇对一组名为《爱情短笛》小诗的点评,其实它已远远超越原诗,更多表现出稀夫对爱的理解,表现出他对至真至纯至美爱情的不懈追求与向往。对于诗中的一句,“收集你的优雅,化作湖中的睡莲”,他做了这样的评述:“郎的优雅虽已化作了湖中的睡莲,必心无旁骛。太阳之下莲儿盛开,尚且洁净艳丽。晚上莲儿已熟睡,他的洁,已至极致。作者藉此表达希望郎君纤尘不染的心思。”从中可以看出他对“睡莲”所生发的美好联想,表现出一名优秀的读者是能对作品进行再开发、再创作的。有的时候,“作者未必以为然,而读者未必以为不然”。

秋天萧瑟凄冷的意象,在历代中国文人的集体潜意识里,会生发出愁苦、思念、悲凉的情怀,正所谓“悲落叶于劲秋”。“笔耕”的另一位圈主、《爱情短笛》的作者之一,由于不得已的原因游离于网络之外。秋意深浓,离人已远,归期渺渺,笛音飘散,手心中不堪萦握的是秋夜那恰似玉笛般透骨的寒凉。稀夫先生对友人及合作伙伴的惦念与牵挂,便寄托于悠悠的秋笛声之中。只希冀笛音能够尽可能的辽远,辽远到穿破从江南到塞外的路途迢迢;也盼望笛音可以无休止的悠扬,悠扬到连接起天山至长江的笑语言言。

以上四篇文章的脉络已清晰明了,它们无疑是对圈子宣言的阐释与补充。稀夫先生的文章,不是停留在表面意义上的祝福,而是以其孜孜的思考与不倦的书写,是以其独到的语言风格和良苦用心,送给圈子一份更为深沉、更为厚重的贺礼。

稀夫先生并未明言我们该如何读书,该怎样写作,而是把自己的读书笔记与文章点评拿来与我们做个示范。他摒弃了我们所惯用的写读后感的方式,即那种围绕作品发表感想略显“笨拙”的方式。他是在读书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书或文章中的内容已经成为他信手拈来的辅佐材料,也就是说,他已将书中内容变成围绕他的思想并为他的文章而服务的一个对象了。

贯通起来阅读这些文章,能够感受到其中发自于爱的温暖和力量。此爱,正如同笔耕宣言中所说的爱,已不是单纯的情爱,而是一种大爱:是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关爱,是对文字的喜爱,是对生活的热爱,是对生命的珍爱。

这种大爱,所引发出的感动,会滋养我们的心田,能照亮我们有限的生命。我们读书、思考、书写,若能在这样的大爱中,体味生命展示出的感动,该是一件多么美好、多么幸福的事情。展开双臂,去紧紧相拥生命中的每一分感动吧!


【稀夫点评】伤秋

天山横断凄愁,伤情恰似哀鸿。

古来红颜命薄?身边事凭谁托。

菊伤芯殘杯冷,愁伤懒付酒钱。

苍夷书尽萧条。咫尺路迢君远!

夏天回复】先生以为这首六言诗是灵丹妙药,随意就贴呀!我写的是解读稀夫,或对或错先生可以直言,“伤”什么“秋”呀?

【稀夫回复】长相思,忆友人

雁书薄,月如昨,叹息记恨东风恶,忆君人漠落。

夏未央,蝉蝶藏,苍柳梧桐风剑霜,荷莲蕊枯黄。

墨吟回复】知夏天者莫如先生。

【飞雪点评】在一种大爱的感动中,感受到了不曾发现的一种默契!顺着文字的路径,一路走来,慢慢的感受到一切原来如此的——美好!朝着文字的方向,举眸远望,只看见,满山的鲜花,默默无语,对视而笑,随风而舞!一种惬意,缓缓的流出了心底……

【悄悄点评】欣赏一段精彩的网络情缘,温暖一回止于善的大爱无边,穿过文套文字套字点评套点评的艺术丛林,沐浴七彩梧桐雨,感谢两位领路人稀夫和夏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