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胆虚.五有余二不足-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四十七篇奇病论 (47.5)

 妙音禅韵 2022-02-13

第五节 胆虚五有余二不足

个性呢,他做事情怀疑犹豫,我碰到这种人很累啊,我碰到这种人干脆不要,我帮你做决定。那病人来的时候,你叫他说,他看到这个,你的病人很紧张,很难过,我说你来找我干吗?我找你治病。把西药停掉。不行啊,要停掉的话,我血糖会很高。知不知道,那这个,那你不要停,那吃我的药没有用啊,那我不要帮你治。

不行啊,你不帮我治的话我怎么怎么样,那你告诉我,你要我怎么办,就犹豫不定,我不晓得怎么办,所以我才来,那你才来,我告诉你,你还不知道怎么办,我就是不知道怎么办,就在那边光是为了知道怎么办,犹豫了一个小时。

本来我的胆很好,给他气的我的胆也出问题,所以真的是当医生不好干,真的是不好干,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形。

所以说谋虑不决,故胆虚。胆虚,你记得,任何东西一虚掉,那个气就会逆,这个时候阳气就会上逆,因为胆是阳嘛,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这个治症在胆的募俞,这个后背的地方。

所以说,你遇到这个病人是这样子,真的,他口苦,你回家一定也口苦,因为你也给他搞的犹豫不绝的。

那黄帝问,有人呢小便不出,但是呢,有时候一段时间小不出来,有时候一天小十几次,几十次都有,这个是不足也,这个是身热如炭,颈

颈膺如格,我讲颈的时候,你心里就想到了,对不对。

我刚才不是讲脖子嘛,是不是气之海,膺就是讲胸,讲阳,所以胸部是阳,气也,脖子是气,如格,意思是怎么样?脖子跟胸腔好像要分开来了,好像脖子被砍断了,怎么着这两个分开来,两个中间有隔到。

人迎脉躁盛。人迎脉是胃气的所在,这个时候胃气很盛,燥热起来,喘息气逆,此有余也。这是有余的症状。

这个太阴脉,就讲右手的关脉,太阴脉微细如发者,此不足也,这个是什么病?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子。

岐伯就说,这个病在太阴,其盛在胃,颇在肺。病名曰厥,死不治,这种是死症啊。

诸位记得,你判断死症,我们后面有五有余二不足,稍微等一下,你的脑筋就去想。胸是阳,脖子是气,正常阳和气是沟通的,所以我们可以扭脖子,对对,突然阳和气分开来,这是很危险的。

阳和气不是一样的东西嘛,很接近的,两个相辅相成的东西,结果这是气到了,就两个字,分开来了,然后整个气往上,阳气要往下走是常态,整个气往上,对吧,阴和阳要相隔,所以我们有相隔的症状。阴阳分隔的话,大部分都是死症,都是死症。每次我一看到,一摸到脉,手都软掉了,阴阳相隔。

那黄帝问呢,这个岐伯说,这个死不治症,这个症呢,就是我们所谓的五有余二不足,那他就问,什么叫做五有余二不足?

岐伯就说,所谓五有余者,病之气有余,五病之气,我们五病的病气呢有余,这个五脏的脏器呢有余,二不足呢,就是病气不足,这个还有,这个怎么讲,文字上有点不容易明了。

外得五有余,内得二不足,此其身不表不里,亦正死明矣。这个五种邪气,我会在后面翻译给你,我就找出来给你看,就按照书上,全身热如炭。还有颈项、胸腔两个是分割开来,人迎躁盛,喘息,这个都是阳气往上逆的现象。气逆这是五种。

两种正气不足,小便没有了,肺脉细如发,因为肺脉是胸阳脉的地方呈现的,就是阳要绝,阴阳要分开来了,就是我们看到两种邪气不足,这个都是死症。

那在西医来看的时候,就是在死之前,病人有心和肺要衰竭之前的时候,有看到这种现象,所以你如果在加护病房里面工作,就会看很多,这种会看很多。

文源 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